庙里庙外释星云
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时特别表示:“大师送我的书,我全都读完了。”这本书是《百年佛缘》,一部被众多文化名人评价为“记述星云大师近九十年来禅理与禅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口述历史。
今日中国社会弥漫的世俗理性,无法为我们中的许多人提供人生的意义。使佛教中兴,从山林到人世,从老年到青年,从传统到现代,从遁世到救世,从寺院到会场,星云大师堪称此中大者。面对信仰重建的时代大变局,我们该何以自处?这正是当下解读星云大师的精神背景。
一个布道者的“宁静革命”
2013年7月23日下午,山东大学,86岁的星云法师端坐于5500人面前,笑容蔼然,气象庄严。在这场名为“天地人”的专题演讲中,大师时而亲和赞赏山东人的耿直,时而微嗔“邪信不如不信”,用比喻或故事妙解生死、中国梦、幸福等人生大义和热点词汇,睿智谦和的大师范儿迷倒粉丝一片。
以出世之身,做入世之事,首开佛教通俗化讲座先河的星云无论在电视、平媒还是讲堂、道场,仍如60年前在宜兰弘法时一样身体力行——超过4500场佛学讲座、开示、弘法大会,形成了星云一个甲子的佛学人生。
星云法师布道起于1967年,彼时的他在高雄创建佛光山道场。此后,先后创建了200多所寺院、16所佛教学院、22所美术馆、26所图书馆、12所书局、50多所学校。在台湾,他被视为慈善家、宗教家、企业家、艺术家,更是教育家。
和历史上的高僧不一样,星云倡导“人间佛教”,办教育、上电视、谈政治。“OK的人生是凡事都说OK的人生。”政客、明星、商人他都不刻意回避,给他的职务和荣誉也全部悦纳。“翻开历史册页,佛教从未与政治对立,人间佛教更可以辅政治心”。
星云与蒋经国私交颇深,后者在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第二天就上佛光山进行参拜。1994年的首届台湾省省长选举中,他还曾和吴伯雄的父亲一起力劝吴伯雄退选,避免台湾 “两虎相争”的局面。2008年台湾选举,马英九曾专程拜访星云大师,星云大师也幽默表示要帮“失业”的马英九“找工作”。另外,他也旗帜鲜明反对“台独”,反对“去中国化”,并且曾开示陈水扁要多行佛法。
有人批评他太通俗、太入世,星云解释这是“人在红尘,心在山林”。“佛教中的出世不是闭关,而是无私。”
他40年前喊出了“人间佛教”的口号,当时的台湾教界不但不认同,反而攻击丑化,贴上大逆不道、离经叛道的标签。40年云水日月,这一理念已获得普遍承认,台湾的众多佛教团体都倡导起“人间佛教”。
什么是“人间佛教”?星云大师简洁地解释:“凡是有助于幸福人生增进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 他的理想是:人间佛教,要倡导入世、慈悲、和谐、宽容的价值。
有人评论:“星云大师在海内外推动的‘人间佛教’,是另一次‘宁静革命’,另一场‘和平崛起’。”
大时代的人间佛话:星云的牢狱和庙堂
2月18日傍晚,钓鱼台国宾馆。习近平在会见星云时特别表示:“大师送我的书,我全都读完了。”这本书是《百年佛缘》,一部被众多文化名人评价为“记述星云大师近九十年来禅理与禅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口述历史。
书中,星云谈到了1949年的那段牢狱记忆。那年春天,他组织僧侣救护队来到台湾,最初在中坜圆光寺修行,加入慈航法师创办的台湾佛学院为学僧。7月,22岁的星云因为不同派系佛教人士的攻击被指称为“共谍”,下狱23天,获得时任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的国民党国大代表李子宽和孙立人夫人孙张清扬等人担保才出狱。
出狱之后,星云来到台中主编《觉群周报》。事实上,从1939年南京栖霞寺剃度始,星云便诠释了他“从心所欲不逾矩”、与大时代息息相关的庙堂人生。
星云1927年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名叫江都的小镇,原名李国深。三四岁时,跟着外祖母学会念《般若心经》,还和七八岁的姐姐比赛吃素。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进过正式的学堂,但背下了家乡寺庙墙上贴的《三世因果经》。“我非常想读书,后来我想寺庙里面有很多书,我可以去读书吧?”
1939年春天,12岁的星云在与母亲寻找外出谋生的父亲路上,偶遇南京栖霞寺的知客师,知客师随口问道:“你是否愿意做和尚?”他凭直觉答了句“愿意”。栖霞寺的7年时光,星云不同于其他僧侣只埋头用功阅读经纶、而是沉迷于小说、历史传记。20岁,他来到南京华藏寺参加佛教革新运动并成为主持,然而时局动荡,已经不容他有所作为。“因此,在得到家师的允许后,我简单带了几件换洗衣服,带领70余名青年同道,以参加僧侣救护队的名义,就这样渡海来到了台湾。”
1953年春天,开始了人生中第一个关键时期,他在宜兰念佛会成立青年团体,开办文艺社、歌咏队、补习班、读书会,吸引了许多青年来学佛。
这段“弘法时期”也并非一帆风顺。此后很多年,台湾当局不准佛教人士到学校讲演。星云大师想尽办法,邀请日本东京大学的佛学教授水野弘元到台湾的大学讲演。“虽然他是一名僧侣,但也是国际知名学者,台湾的大学没有办法拒绝。”
星云从小没受过系统教育,刚到台湾时,为了弘法手写《释迦牟尼佛传》开始写字。从此一发不可收,《释迦牟尼传》、《玉琳国师》两书印行高达数十版,散文随笔集《迷悟之间丛书》等也广受欢迎。
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1991年创于美国洛杉矶的西来大学,首开中国佛教在美办大学之风。号召百万人兴学建成的南华大学,是台湾首家免学杂费的大学,“是佛教力量办的,但不是佛教大学,而是全民大学”。
佛光山下建信仰:酷玩世俗对接静穆宗教
相识多年的老友柏杨说:“星云大师是一位最不像出家人的出家人、最不像高僧的高僧。”他富于民主观念,58岁那年传法交棒,在所有宗教团体中,佛光山可能是唯一一个用民主的方式来传承住持职位的。
对于星云来说,佛光山是他弘扬“人间佛法”一个浓墨重彩的文化坐标。
佛光山位于高雄县大树乡东北区,被称为“南台佛都”,原是一座荒山。星云亲自动手规划设计,经过16年苦心建造,已建成16所佛教学院,40年来培养僧才1300多人,媲美佛陀时代的1250人,成为现代世界佛教发声的重镇。
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星云法师,是某种意义上的改革家。比如佛光山大专夏令营——在一个安静的佛教圣地看到一大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总觉得是件不寻常的事。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这些青年的活动相当新锐。星云大师曾对青年人有期待的“五戒”,他们就开展“五戒青年心生活运动”。他们会发布统一的msn头像,利用各种bbs、youtube类的视频网站、博客,还有最新锐的fecebook、微博等等。
利用台湾年轻人普遍热爱的单车运动,发动单车之旅;利用各种公共场合,开始击掌运动GIVE ME FIVE;还对公众发送结善缘的纪念品,比如面巾纸,甚至还有专门设计的Q版五戒公仔……
酷,阳光,时尚,又没说教,就靠这种现代的手法吸引年轻人。事实上,佛光山大多数人都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基于对人间佛教义理的认识而选择了出家这条路。
经济学家高希均说:“星云正是这样一位集创意(进步观念)、改革(新的做法)与教育(普及众人)于一身的开创性人物。他对于传统佛教的陋习勇于改革,使佛教能够摆脱守旧落伍,这真是台湾社会向下沉沦中向上提升的最大力量。他的‘志业’,不只是宗教;他的影响,更不局限于台湾。”
■链接
电视上的高僧们
□段崇政
延参法师:笑看浮云,绳命井猜
一个和尚,不在寺院静修,跑到电视台和主持人大侃大聊,似乎有违佛家纲常。延参就是这样一个“悖”僧。
一九八八年剃度出家,延参法师字明超,号糊涂山人,得法于佛教天台宗正宗第四十六代传人,禅宗临济正宗传人,曹洞正宗传人。2012年,东方、湖南、江苏三大卫视将延参法师从僻静的寺院推向世俗的风口浪尖。这位看似“悖逆”的僧人带着河南味的口音,在电视上大谈“绳命”美好;当末日论来袭,他又说“我们这一代是井猜的一代、是徽晃的一代”;当规劝人心时,他还会说“神马都是浮云”。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悖”,我们才有幸感受禅意的幽深,聆听来自佛家的释义。
海涛法师:自净其心,施布善业
海涛法师,台湾人氏,在娇妻慧儿、官运亨通的三十六岁选择出家,银行里有一辈子都用不完的存款。平常人眼中,这等尊享,夫复何求?好一个海涛法师,竟然穿起佛袍,戴副无边眼镜,剃度出家,当起青灯古刹的和尚来。
少时的海涛法师做什么都很专注,读书是第一名,玩起来也是顶呱呱。弃俗后,风格照旧,出家没几年就崛起为台湾少壮派弘法大才。他推动成立了佛陀教育中心、中华印经协会、中华护生协会、生命电视台等组织,以不同的层面和方式弘法众生,期能提升世间祥和之气。此外,海涛法师一贯主张两岸统一,认为台湾佛教的根在大陆。
净空法师:仁慈博爱,弘法利生
现年87岁的净空法师曾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在壮年有为的32岁于台北圆山临济寺剃度。
净空法师首开风气之先,使用电台、电视台、卫星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推行佛陀教育,并大量印制赠送《大藏经》、儒家《四书》、《五经》等善书。
走进镜头,并非意味着脱俗入世,净空法师佛想慧思,希望通过镜头语言结合更多仁人志士,在这动乱的大时代中,实现消弭战乱冲突、促进世界大同。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