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昂山素季:一个女人的民主史诗

2013-10-21 09:04 未知/ □吴越 /

 

  昂山素季,她本可以抛弃理想,选择自由,但她选择了坚持理想;她本可以放弃斗争,选择回归美好幸福的家庭,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她选择放弃生活。血管里奔流的血液使得她在偶然遭遇缅甸政治之后坚守22年,没有退缩,更没有离开。其坚毅的精神和纯净的形象,使她成为缅甸人民的希望和国家的良心。

 

  缅甸的贡献:精神力量、慷慨的美德、人类可以超越自己

  2013年9月21日,新加坡峰会会场,昂山素季发表演讲。她以纯正的英文进行的演讲开始了,立即抓住了所有在场的人:

  “我之所以说社会而不是国家或者民族,是因为我们现在所试图建立的是一个民主体系,不仅仅是一个民主的政府,而是一种民主的文化——其广度远远不是一个政治形式所能及的。”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走访了许多富足的社会,但是我仍然觉得缅甸有它自己的长处。我们仍然相信精神力量,我们仍然拥有慷慨的美德,我们坚信人类可以超越自己,这种力量是我们可以贡献给全世界的。”

  “并不是说,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在贫穷中挣扎的国家,四处寻求帮助和馈赠,虽然我们的确需要这些帮助。但同时,我们也是一个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的国家,这是我们愿意与全世界一同分享的。”

  “强大的精神力量”,之于昂山素季,之于她的缅甸,让人动容。

  在今天,仍有这么个女人在全世界有着无数像追随甘地精神一般的拥戴者;有着如当年的曼德拉一样的国内国际影响。对丈夫,她是一个温柔妻子,对两个儿子,她是一个慈祥的母亲,对缅甸,她是人民的希望和国家的良心。

  争取自由缅甸的代价

  1947年,昂山素季还在襁褓之中时,父亲昂山将军被刺客暗杀身亡。

  牛津大学的高材生、日本京都大学的访问学者、坚定的非暴力理念,这样的经历固然令人羡慕,但远不足以使昂山素季成为缅甸反对派的当然领袖。1988年,在西方生活了28年、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她,为探视母病偶然回国,之所以能振臂一呼、响应者众,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很多缅甸人来说,她的面庞和眼睛很容易让人想起遇刺的独立运动领袖昂山将军。

  1988年8月26日,昂山素季第一次对示威人群发表讲话时,支持者把她看作另外一个昂山,一个扛起父辈旗帜的精神领袖。面对激昂的人群,她说:“作为我父亲的女儿,我不能对眼前的一切继续熟视无睹。”

  1988年之前,昂山素季的生活轨迹近乎平静,在英国结婚、生子,避免与缅甸流亡人士接触。1988年之后,很快,她树立起有别于父亲的鲜明个人形象,一方面,她美丽、平和,全力付出;另一方面,她内心强大、极有毅力。这让她和一众为了巩固和扩大家族利益而参政、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无所不用其极的“孤儿寡母”们划清了界限。

  1999年,丈夫阿里斯在伦敦去世,军政府催促她回英国料理后事,但昂山素季明白,一旦离开,便再难回祖国,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家庭的分离,是我为争取一个自由的缅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

  终于重获自由之时,当有记者问道:“害怕吗?他们可能随时会再把你关起来。”65岁的昂山素季微笑着回答:“不害怕,只要我是自由的,我就会尽可能多做些事情。”

  昂山素季独有的结局

  今年1月29日,韩国总统朴槿惠与昂山素季在首尔会面。在昂山素季还未获释时,朴槿惠就曾表达过对她的支持。2009年,昂山素季生日之际,朴槿惠曾为她留言说,“虽然这个生日您一个人过,但您绝对不是独自一人。”

  对于在崇尚流血牺牲和不妥协斗争的氛围中长大的人而言,要么觉得昂山素季名大于实,要么觉得她懦弱、不敢反抗,而没有意识到:人在面对威胁时,本能地会选择暴力抵抗,但在非暴力运动中,人们以非暴力对抗暴力,这需要比暴力更为强大的勇气,宽恕敌人需要更宽广和自由的心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说,“我发现了慈爱的价值,只有敌意才会让你产生恐惧……我不会憎恨软禁我的人,如果你对别人总是抱有正面情感,那么他们就伤害不了你,也吓不倒你。如果你对别人没有了爱,你就是真的在受苦了。”

  以温婉和坚定,昂山素季等到了缅甸开始走向自由和民主的这一天。人们对她最大的担心是,她在政治中表现得太像一个圣徒,忽视了现实的领导力。而昂山素季说:“我不喜欢那种永远工作下去的想法。”她会像曼德拉那样象征性地担任一届领导人就挂冠而去,还是像哈维尔一样让现实政治销蚀了声望,或者是拥有一个昂山素季独有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