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黄芸蔚:伦敦的音乐与自由

2013-06-30 09:38 未知/ 杨百会 /

  没有所谓的主义和指导原则,没有庞杂的上级部门,在英国,大学教育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生长,培养出“一班不凡人格”。

 

  大学里的自由生长

  今年已经是黄芸蔚在英国的第6个年头了,这个5岁就开始弹钢琴的女孩在音乐方面天分十足,小学时钢琴就达到了10级。在山师附中上了几个月高中之后,黄芸蔚选择出国,她来到了位于英国雷丁的女王安妮女子高中,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这期间曾跟随高中合唱队去巴黎圣母院演唱圣歌。

  之后她考上了三一音乐学院,一所专门的音乐院校,这里紧邻泰晤士河,可以乘船畅游;而格林尼治大钟的标准钟声则每天都回荡在校园里面,完美的诠释着“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的真谛。

  黄芸蔚每天沉浸在黑白键之间,快要上大三的时候,她开始觉得自己并不想当一个钢琴演奏家,而只想做音乐幕后的作曲、编曲之类的工作,于是她转学了。

  她转到了一所叫做“Ravensbourne”的学校,这是一所传媒类的综合大学,相对于三一的古典流派,这里显然更具有现代气质。

  在英国,转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你在上学的同时申请了另外的学校, 如果那个学校通过了,就可以转到这个学校了。”

  “Ravensbourne”这所学校的发音总是让人想起《指环王》里面精灵们的居住地“瑞文戴尔”,而这里不但景色优美,自由也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据黄芸蔚介绍,他们的班级组织相当“松散”,没有我们所谓的“班长”和“团支书”,每个班级仅设有一个“发言人”,负责反映民生问题,“如果有教学设施损坏,比如录音棚里的麦克风坏了,他就会转达给相关人员解决。”除此之外,再无任何“行政组织人员”。

  学校在每个方面都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由,比如学生公寓,你可以选择住或不住;上课也可视情况上与不上,“有一次全英学费上涨引发学生游行示威,老师上课时对学生说:‘今天有想去游行就去游行’。”

  “这些事情院长不管吗?”

  “院长是谁?”

  自由而又严肃的英国教育

  耶鲁公开课上讲述哲学的大胡子老头曾风靡一时,他盘腿坐在桌子上侃侃而谈,给中国人一种全新的课堂体验,而黄芸蔚的大学课堂则与此类似,学生注视着调皮的老师坐在桌子上挪来挪去,老师则自由的发挥着自己的思想。“学校没有教材,全凭老师讲。”

  “老师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你体验到音乐的理念,比如他会尝试把不同歌的部分拿出来,然后再拼成一首歌,这是告诉你音乐其实是很多变的,有时候只是很小的一个改变,效果就很不一样了。”

  据黄芸蔚回忆,在三一音乐学院时,钢琴课上还引入了表演课程的一些技巧,“比如告诉你人的头有多重等,通过改变动作放松身体,来达到表演的最佳效果。”

  但是自由不等于放任,“英国的大学非常严格,如有一个科目的成绩未及格, 就只有一次补考机会,不然就劝退。”

  除了音乐的专业课程,学校还会开设一些通识课程,如辩论课,“写所有你想写的东西,写出论文还要评分。”

  黄芸蔚仍然记得的一个选题是关于医疗纠纷责任分析的论文,论述的是中国的医疗案例,除了剖析清楚事件得出结论之外,黄芸蔚还花费了不少功夫向英国人解释“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

  除了辩论课题,其他课程的选题同样苛刻,从分析电影里面的音乐到市场分析,这里的课程跨度非常大。

  做市场调查时,学生们被分成小组,“不同专业的同学在一起做一个课题,调查了解市场,推销品牌,以便学生学会以后如何自我推广。”

  而做电影音乐的选题条件同样苛刻:两个作品必须间隔几十年,必须由同一个作者创作等等。

  于是黄芸蔚选择了宫崎骏的两部动画《悬崖上的金鱼公主》 和《鲁邦三世》尽兴分析 ,“他们一个是轻松活泼温馨风格,一个则是紧张严肃的风格。”

  这倒很类似英国大学的教育理念,非常自由而又极其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