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我们该如何对女儿进行“性教育”

2013-01-13 08:40 未知/ □杨梅 /

  中国式“性革命”背后的女性疼痛——

  “成千上万的男子和妇女倒向了性自由的一边”。美国社会学家皮蒂里姆·索罗金批判性革命的这句名言,恰好成了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的性革命的生动写照。性话题的公开,性教育的提前,在性教育上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女孩?

  一个济南母亲的“性教育”困境:从“地里刨出来的孩子”到母女“性教育协议”

  被问及“我从哪里来”这个千古不变的话题,山东金马大厦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敏和所有的母亲一样苦恼不已。“天上掉下来”、“地里刨出来”这类挡箭牌是王新敏一度搪塞女儿的回答。

  的确,这是所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父母的难题,2006年某天网络论坛一则《与女儿签订“青春期性教育协议”》的帖子引起了王新敏的关注。该文以一个母亲的口吻,发表了一份母女之间的“青春期性教育协议”,共有6大条款:母女俩把《中国式性家教:青春期版》这本书共同作为学习“教材”;女儿应主动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包括性知识,主动向母亲咨询;女儿在学习阶段不能背着父母交男朋友,但可以与谈得来的男生交往;母亲在家庭内也应守法,不得私自拆阅女儿书信日记;必要的时候,母亲应该向女儿讲解生育知识和介绍避孕措施;女儿不得登录黄色网站或浏览黄色资讯及阅读黄色书刊,若想进一步学习有关青春期性知识,母亲与女儿一起登录专门为青春期少年及其家长创建的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站。

  发帖者与女儿共同阅读、沟通、探讨青春期性问题的开放性态度引起了网友的共鸣,也启发王新敏不断思考。为了让更多的青春期少年在健康的环境中安全度过青春期,王新敏的教育战术也逐渐由迂回转为直面。“孩子都有好奇心,你跟她讲了,她反而不好奇了。”

  中国性革命“蓝皮书”:性开放与女性阵痛

  2012年4月4日,哥伦比亚一名10岁女孩生下一健康女婴,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妈妈。2009年的一项计划生育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有1300万宗堕胎,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每年售出1000万堕胎药片,部分原因是由于发生性行为的年轻人不断增多,缺乏避孕和性病方面的教育,数据显示,近2/3的堕胎妇女年龄在20到29岁之间,其中大多数是单身。

  从2000年开始,专家认为中国由“交易性性革命”步入“自我性革命”时代。在这种“新的性革命观”中,一夜情、婚外恋、色情业、同居、二奶、避孕、堕胎……性话题现在时刻包围着中国人。

  “2006年,约1/4的中国未婚男女曾发生过性行为。”2006年7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发布了这一新出炉的调查结果。而在2000年的调查中,其发生率仅为16.8%;到2006年,发生率已达25.3%,年平均增长率为7%,到了2010年数据更是超过三分之一。

  “十几年来,未婚女性甚至未成年女性的性观念变化显著,未成年妈妈显著增加”,潘绥铭称。在“未婚同居”方面的调查项目中,2000年只有50%的人对此表示认可,2010年的调查显示,在18~61岁的男女受访者中,表示认可的人已达到三分之二。2006年18~23岁的非大学生中有性行为的为37%,而大学生中的比例为32%,2010年则接近二分之一。

  一般认为,中国正经历性革命的阵痛,其民众摆脱了压抑儒家价值观的束缚,开始了大尺度开放。仅仅十几年,“性革命来到中国”。

  性教育的“终极关怀”目标:性别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

  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朱琪认为“面对年轻一代过早步入性生活的状况,性别的教育比性教育更为重要。”

  北京性教育健康研究会会长高德伟,从道德角度解释性别教育对未成年少女和年轻少女的作用,“大多数女性的愿望是有感情的性关系,实际上性的双重价值观念仍在起作用,女性仍然逃脱不了被伤害的命运。因为社会对于人与人的亲昵关系中只承认婚姻,而其他形式的接触都是非法的和不能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

  “从性别教育开始,让年轻男性、女性了解‘性差异’和‘性后果’是避免青少年‘性犯规’的方式。”社会学家潘绥铭认为,现在的“正规”性教育的另一个重大缺陷,是闭口不谈社会性别(gender)的问题,仅仅在纯粹技术的层面上争论是否应该让男生和女生一起听课。

  可是,“性”与“性别”难道真的可以分开吗?男人与女人的“性差异”究竟是先天决定的本质,还是后天形成的文化建构?将来不得不生活在一个越来越性别平等与选择自由的社会中的青少年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对方的“性”与社会性别问题?

  根据弗洛伊德《性学与爱情心理学》中的理论,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性别教育包括一定的性知识教育,但是性知识教育绝非性别教育的全部。通过性别教育引导孩子性心理发展,了解性别产生的性差异,根据性别差异引导青少年对待性的正确态度,是对青少年性教育的一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