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老朋友”地沟油——再访芙蓉街

2012-09-16 07:44 未知/ 赵茜 /

  自去年9月14日公安部破获地沟油案之后,被称为“小吃一条街”的芙蓉街就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时隔一年后,这条曾经充斥着地沟油的小吃街,情况是否有所改善?近日,本刊记者再访芙蓉街。

  卫生状况堪忧,消防存在隐患

  老北京家常菜馆是芙蓉街上一家较著名的菜馆。据上个月媒体报道,这里没有悬挂任何经营证件,店内多名员工既没健康证,也没接受任何卫生知识培训,消毒设施也是摆设。

  一店员说,他确实没有健康证,“我来店几年了,上班也没接受过任何卫生知识培训,店里也不给健康证。在这里干活,什么证件也不需要。”

  该店除了一次性筷子,没有其他消毒餐具。有客人到,服务员会送上茶杯和碟子。一名店员说,自知店里卫生条件差,他基本都不吃店里的饭。“厨房很脏,肉、菜等原料经常掉在地上,有的厨师捡起来直接放到锅里,也不清洗。有些时候在店里吃饭,我都是用自己洗的碗。”

  除了卫生状况堪忧,有些店面存在消防隐患。

  8月28日上午,芙蓉街两家餐馆因存在消防隐患未能及时整改,被历下公安消防大队、泉城路派出所临时查封。

  “厨房没有加装防火门,缺少灭火毯,也未按要求设置燃气线路。”在一家“家常菜”餐馆的厨房内,执法人员发现,满是油污的厨房不仅存在不小的隐患,菜馆还在三楼设置了住宿场所,“按照消防法的规定,生产经营类场所不允许设立员工宿舍”。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餐馆并非首次出问题。早在今年1月底,该餐馆就曾因厨房多个燃气罐未能设立单独存储间而被消防部门要求整改。

  高额利润催生的小吃噩梦

  从南头走到北头,大概一公里的路程,却有着数十种不同的味道扑面而来,街边各种小吃、渗着污水的垃圾散发出来的各种刺鼻气味,让人很难消受。

  泉城路某商场的一位白领杨华,至今想起在芙蓉街吃小吃的情景还心有余悸。

  “刚到泉城路工作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去逛芙蓉街,虽然很多小吃,但看着就不放心,说什么都不愿意吃。后来有一次中午,时间太紧张,就买了几个包子回去。结果当天晚上就开始拉肚子,第二天挂了吊瓶,还是不放心,又到医院做了检查……好在没什么大问题,医生听说是吃了芙蓉街上的小吃,直接就告诉我,以后别在那边吃东西。”

  芙蓉街被称为济南商业“金街”,高昂的租金,高额的利润,聚拢了大批小商小贩。别看每个店铺面积不大,但利润极为可观。“就连街边卖油茶的小吃店,每天利润都能过千元。”一位店老板告诉本刊记者。

  芙蓉街地沟油再追踪

  9月11日清晨,早上的芙蓉街因为一场雨变得有些清冷,与平日里颇为拥挤的小吃街相比,只有几家卖早点的店面,和三三两两的人经过。

  芙蓉街的街道黑漆漆的,是因为油污得不到及时清理,脚下略微能感到黏糊。而下水道和垃圾箱旁,油污、少量废弃的泔水也一目了然。

  一位环卫工人正在街道的小胡同里清运垃圾,把胡同里垃圾箱的垃圾倒在电动三轮车上。这位工人在这条街上工作已有几年,他说:“别看这条街上饭店、小吃摊多,可扔到垃圾桶里的餐饮垃圾很少。”当本刊记者向他询问饭店泔水的去向时,他说:“每天晚上8点多,都有专门来收泔水的,环卫不负责收集处理这些泔水。原来到饭店来拉泔水的都是私人用三轮车,每辆车上都装着两三个黑不溜秋的塑料桶,现在倒是多了几辆专门的泔水车,至于这些东西拉到哪里去,就不知道了。”

  本刊记者暗访芙蓉街上几家小具规模的酒店餐馆发现,除了部分商家对泔水去向闪烁其词外,大部分承认将泔水卖给了喂猪的个体户。而且这些泔水大多为个人有偿收集,用来养猪,少部分用于提炼地沟油、泔水油。

  其实,餐厨垃圾的问题早已引起相关方面的注意。早在2002年,济南市就出台了禁止泔水养猪的规定,政府六个部门还曾联合下发了禁止泔水养猪的通告。2005年,济南市政府审议通过的《济南市餐饮垃圾管理规定》也明确规定,餐饮行业、集体伙食单位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餐饮垃圾,不得直接作为畜禽饲料。但是,明文禁止挡不住暗中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