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山东“特供”地图

2012-08-25 17:58 未知/ □伯常 /

  山东作为历代王朝的“海岱雄蕃”,自然少不了出产各种贡品。临清贡砖建起了北京城,东阿阿胶遇到叶赫那拉氏之后改变了中国历史,胶东白菜、莱阳梨被带到苏联,向斯大林贺寿……

  临清贡砖:一座都城的基石

  自明代迁都北京后,北京城营建常年不断。临清地方史料记载,京城用砖最多时一是永乐年间,一是嘉靖年间。故宫宫殿群从落成到改造,京城内大兴土木。清乾隆年间,故宫再次改建,在临清“岁征城砖百万”,故宫最终形成今日之建筑规模。

  临清砖窑输京贡砖以城砖为主。城砖又分几种,大小不一,用途各异。其中修建故宫外朝如三大殿、文渊阁、武英殿等建筑的砖叫“大工”砖;修建内廷如后三宫、御花园等建筑用的砖叫“内工”砖;修建皇帝陵寝用的砖叫“寿工”砖。除去城砖,临清贡砖还有斧刃砖、线砖、平身砖、望板砖、方砖、券砖等不下十余种。

  为保证砖的质量,明清两代的临清砖窑,都有一套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检程序。烧制好的贡砖要逐一敲验,“以体质坚细,色白声响者方可入选”,要敲之有声,断之无孔。

  为显皇家气派,每块合格的成品砖都要用黄裱纸包好,才能装运上船。解送天津后还要重新敲验。在这里,“历年搭解砖块驳换颇多,其挑出哑声及不堪用砖,俱存贮天津西沽厂,令该处有司变价解赴东省藩库归项。”

  临清砖窑皆依河而建,是出于运输方面的考虑。地方史料记载了当时漕运经济的生态模式。

  临清贡砖在明初“就漕艘搭解,后遂沿及民船装运。”官民商船派带砖料是强制性的,也是义务性的,如有损失,还要责令带运者赔偿。明天顺年间规定,粮船每艘带城砖40块,民船依船头长短每尺带6块。明嘉靖三年规定,每艘粮船带城砖

澳门百家乐

96块,民船每尺带10块;至嘉靖十四年,更增加到粮船每艘带120块,民船每尺带12块之多。

  也有特许免带砖料的船只。弘治八年规定,“一应官民马快运粮等船”均应带砖,惟“荐新进鲜黄船”除外,以保障皇帝享用。

  九朝贡品东阿阿胶

  阿胶曾作为九朝贡品被皇室所推崇。

  据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太宗时,他曾派遣大将尉迟恭到东阿县,封存东阿井,宣布自此之后当地闲杂人等一律不得私启井封,制造阿胶,只有官家才可以“启封而取水”用于熬胶进贡。

  太宗此举虽然落人口实,但倒也可以理解,还是来源于《元和郡县志》的记载,称唐时“岁贡阿胶200小片”,这大致相当于今天的15斤左右,当然这指的应是顶级质量的阿胶。但阿胶之稀少,从中还是可窥见一斑。而年轻时南征北战、不免隐疾缠身的唐太宗断然是想把这稀罕物收入囊中。

  清朝咸丰年间,咸丰皇帝御赐给东阿涂氏怀德堂三件礼物:一是四品朝服黄马褂一身,二是进宫用手折一个,三是慈禧画像一幅以供后代供奉。

  要知道,对于普通百姓,这可是莫大的恩赐。于是,不由得让人好奇这究竟为的是哪般?

  据传,小兰儿,也就是跺跺脚都能让晚清晃两晃的慈禧太后在怀孕期间胎漏出血,随时有流产的危险,咸丰皇帝为此十分焦急。

  恰逢此时,户部侍郎陈宗妫挺身而出,此人为东阿人,略通医术,自小耳濡目染对阿胶甚是了解。于是,他上书建议小兰儿服用东阿阿胶。没想到,服用后,果然药到病除,血止痊愈,而小兰儿后来产下的龙种就是同治皇帝。

  因为陈宗妫所献的阿胶,就出自东阿涂氏怀德堂。作为报答,才有了咸丰皇帝御赐的三件礼物。这件事之后,涂氏怀德堂跟阿胶一道,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1871年,同治皇帝甚至特派四品钦差监制称为“九天贡胶”的阿胶,这是阿胶从北魏时期正式成为贡品以来,见于记载的第一次皇帝派大员到现场监制。

  ■相关链接

  齐鲁各地贡品

  ●胶东白菜

  鲁迅先生笔下,胶东大白菜拴上根红绳就成了贡品,其作为贡品的历史悠久。1949年毛泽东出访苏联,胶东白菜一路随行,名气更盛。

  ●桓台山药

  桓台“新城细毛山药”,曾是明清时代宫廷贡品,其种植历史已有数百年。

  ●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章丘大葱

  明朝时,明水香稻被作为贡品送给皇室,龙山小米更是在唐朝就成了皇室专用。它们的典型特点是,都是泉水浇灌而成。章丘大葱在山东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早在公元1552年,其葱就被明世宗御封为“葱中之王”。

  ●淄博料器

  宋代称“药玉”,明代称“硝子玉”,清代称“料器”,至今民间犹称“料器”。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 年),博山一带已是料炉遍地,盛况空前。到了清代,这里普遍设立专门机构,制作供应宫廷使用的琉璃料器。

  ●莱阳梨

  亦称“茌梨”,是我国梨类传统名贵品种,驰名中外,迄今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明万历年间,莱阳梨被列为皇家贡品,此后明清两代都作为“贡梨”进贡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