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李雪主们的“第一夫人”进化论

2012-08-18 04:58 未知/ □阿灿 /

  媳妇的功能是什么?对于整个朝鲜而言,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媳妇李雪主不是“洗手作羹汤”的金家妇,而上升为一种国家形象。朝鲜“第一夫人”李雪主的高调亮相,让外界嗅出的是政治的微妙气味。而从东方戴安娜小和田雅子到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她们“能见度”的变迁,往往与这个国家的伦理文化与政治气候息息相关。

  朝鲜“第一夫人”李雪主:她不是“洗手作羹汤”的金家妇,而上升为一种国家形象

  对于朝鲜来说,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媳妇李雪主不是“洗手作羹汤”的金家妇,而上升为一种国家形象。

  今年,在一场为显赫政要准备的音乐盛会上,李雪主首次登场亮相。众多被热烈转载的照片显示,她出场时的派头和凯特·米德尔顿不相上下。事实上,公开李雪主身份本身就被认为具有重大意义。在朝鲜问题分析人士看来,这些迹象表明,金正恩正在摆脱其父的执政风格。

  众所周知的是,金正恩父亲总和美貌的女演员结婚,但却从不把她们介绍给自己的国民。李雪主这个小女子,结婚前就在朝鲜最高学府金日成大学特训6个月,学习作为第一夫人,带了个名牌手包,其能见度都高到随即引发网络一阵喧哗。

  当天李雪主以一袭黑衣白裙套装亮相,随同金正恩观看士兵表演,这是7月15日次帅李英浩被解职后,朝鲜媒体第一次报道元帅视察军队。她身边有个小巧的手提袋,眼尖的网民发现包上有迪奥的金属制“D”字标志!这件大多数朝鲜女人闻所未闻,更不要说拥有的东西:一个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手包,在金正恩一贯的黑色中山装穿着及军方官员的绿色军装中,显得格外突出。

  这个价值2万人民币的法国迪奥女包,在相当一部分舆论中,就如同平壤牡丹峰乐团演出迪斯尼卡通人物一样,是朝鲜对外释放“改革开放”的信号。而有分析认为,金正恩与年轻妻子公开露面,对渴望改变的朝鲜年轻人,尤其对生活在男权主导的社会里的女性来说极具吸引力。也可以减少人们对金正恩年轻和资历浅的印象,以此稳定民心。

  美国《洛杉矶时报》则分析说,金正恩曾在西方受过教育,能认识到“第一夫人”的政治含义,所以与其隐藏夫人,倒不如向外界公开。

  日本太子妃小和田雅子:从准外交官到“戴安娜”式怨妇

  在全球所有女性中,她也许是最独特的。她没有户籍,没有投票权,她听不懂夫家说的古日语,没有信用卡,不能参加工作……她唯一的职责就是为夫家生个男孩儿——她就是日本皇室的太子妃小和田雅子。

  在一些日本媒体看来,嫁入日本皇室后的生活,对雅子来说,简直就是一首深宫怨曲。

  出身外交世家的雅子在美国接受中学教育,毕业于哈佛大学,被视为非常有前途的未来外交官。1993年嫁入皇室,很多媒体称,德仁说过的“皇室虽然规矩多,但我会一生一世全力呵护你”的誓言和持续数月一天一个电话的攻势最终感动了雅子。

  固守传统的日本皇室并不能因某段浪漫佳话而轻易地改变规矩。

  正如澳洲记者本·希尔斯撰写的传记《雅子妃:菊花王朝的囚犯》称,雅子一进宫,便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原来只能在书里读到的繁文缛节,成了她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即使和丈夫同行,也要和他保持三步的“皇室距离”,向她的公婆鞠躬60度……本来还有人指望国际化时代新象征的外交官太子妃能给保守传统的日本皇室带来新气象,但实际上,雅子反而成了强大保守力量的受害者。

  更让雅子无法承受的是,她发现媒体和民众根本就不在乎什么皇室外交,他们只关心她的肚子。2002年雅子终于怀孕并生下女儿Aiko公主。2003年12月,日本宫内厅宣布雅子妃罹患“带状疱疹”,将进行无限期休养。但有传闻称,她实际上是因生活压力大患上抑郁症。

  最近,皇室记者松崎敏弥指出,种种迹象都显示,由于雅子膝下无子,又长期以“身体不好”为由缺席皇室重大活动的“拖累”,皇太子德仁在日本皇室中的地位下降了许多,民众都在忧虑,他日皇太子一旦继位,这位“娇贵”的雅子妃能否成为一个称职的皇后,代表日本形象出访海外?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她的故事从白宫开始

  米歇尔·奥巴马在2008年夏秋意识到自己很可能成为第一夫人时,问了一个大概会让外人惊讶的问题:她和孩子们能否迟些搬进白宫?这种想法尽管没维持多久,却向着迷于新第一家庭的公众传达了一个信息,她对聚光灯下的生活感到恐怖。

  但总统就任之初,身为第一位非洲裔美国第一夫人的米歇尔还是以她的温暖、魅力和好客让美国人惊叹。然而,就在同时,她也是一位支持丈夫但常常焦虑的妻子——

  她试图逃避某些她看不出有多大意义的礼仪活动,比如始于1912年、由第一夫人主持的一年一度的议员配偶午餐会。她设法限制自己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次数,声称她每周将工作两天。在白宫内部,让奥巴马夫人同意参加某个活动有多困难已经成为流传的笑话。

  白宫的幽闭也令她震惊。米歇尔在芝加哥的密友埃里克·惠特克说:“我认为,我们都想象不出这种生活有多么孤立。”

  2012年1月的米歇尔·奥巴马还在扮演一个渴求用个人声望帮助丈夫竞选连任的越来越精明的政治角色。但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发表文章《米歇尔·奥巴马和第一夫人进化论》,称对30多位现任和前任助手以及第一夫人某些密友的采访显示,她是丈夫政府中始终没有得到承认的力量,她的故事从斗争开始,然后是逆转,最终是更大的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