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洋高考”地理
从胶东的青岛,到鲁西的聊城,整个山东教育界都在为一种叫做“国际欧洲杯推荐班”的模式而蠢蠢欲动,几乎每个地级市的重点高中都设立了“国际班”,虽有“挤占公共教育资源”的质疑之声,但是“国际班”的到来毕竟为山东这个教育大省注入了一股活水。
“国际班”的济南高中大合唱
当众多高中老师因担心学生的高考成绩愁眉紧锁的时候,济南外国语学校国际课程中心的岳凤梅老师显得阳光而淡定,这种状态源自于她对学生们的充分信任以及“洋高考”对传统“独木桥”模式的颠覆。
“与传统高考相比,参加国际课程项目的同学每年都有一到两次的考欧洲杯推荐试机会,分散了“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岳老师告诉本刊记者:“3年的时间内,除了给学生们做好中西教育的衔接,还定期组织户外拓展、慈善音乐会、齐鲁文化游等活动,将来要让他们把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山东文化发扬到国外去,而不是像个别留学生那样把中国人的脸丢到国外去!”
岳老师给本刊记者讲了一对双胞胎女孩的“高考求胜记”。刘月皓是济南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学生,成绩优异。她还有个双胞胎妹妹刘月皎从小热爱绘画,对设计情有独钟,学习成绩中游。一家人对女儿的人生规划颇费心思:如果妹妹刘月皎考国内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专业设计类院校欧洲杯推荐最好不过了,但这些国内专业院校分高难考,将来的就业空间还很难说。
高二时,家人就筹划着为她们姐妹俩报了 A-LEVEL,姐姐刘月皓参加了全部7个科目的考试,拿了3个满分,被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录取,这是英国威廉王子和王妃的母校。而刘月皎则被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设计专业录取。
“爱丁堡大学的建筑设计是全英顶尖专业欧洲杯推荐,拿到学位证书后还会附带发放全球认可的专业资格证。毕了业无论到哪个国家找工作,都会得到承认,这是国内同类学校比不了的。” 岳老师说。“国际课程项目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出国项目,为学生们架设了通往国外优秀大学的直通车。”
与这对双胞胎类似,在多数同学备战高考的时候,省城一些高中生已拿到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留学热潮下,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外国语学校、济南七中等高中学校纷纷开设中美班、中英班等。有教育人士认为,国际班的设立或许会给传统教学带来启迪和冲击。
青岛高中:全盘“国际化”
作为山东省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城市,青岛高中在“国际化”方面自然不甘人后。近几年,青岛高中正争相走“国际化”路线 ,开办国际班。一些学校称,现在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学生需求很大。
据了解,青岛每年有大约3000人出国留学,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高中毕业后放弃高考选择出国。一位高中学生处的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我们学校光高三级部就有80多个学生选择出国。”而二中、58中高三级部选择出国的学生更多,出国学生已经超过100人了。
“我们班现在只剩下不到40人在学校,选择出国的学生有十几人,这几年出国的学生越来越多。”青岛二中一位老师告诉本刊记者。“我们班有3个学生都是级部前50名的学生,在国内参加高考可以选择一流大学,还有学习一般的学生,出国也申请到了不错的大学。”
据了解,除了启明星中学等民办高中,青岛不少公办高中也想走“国际化”路线。而青岛九中于去年招收了两个中加合作办学高中班,这两个中加国际班是中国与加拿大的官方合作项目,这在青岛公办高中是第一家。
而在前年的市招生政策发布会上,青岛58中校长袁国彬也表示,青岛师范学校合并到58中后,学校的打算是“走国际化之路”。
遍地开花的国际班:
将全世界搬到山东来?
今年3月份,聊城一中“国际班”开班,10多名高中生放弃国内大学,备战“国际高考”。
报名参加“国际班”的10多名高二学生已经放弃了国内大学,参加“国际高考”,考取美国的大学。据了解,该校和山东大学联合,专门邀请了美国教授授课,全程学习美国教材,现在主修AP课程和托福等课程,课程表上排满了托福阅读、听力练习等课。
此类的国际课程项目在全省各地的设置不在少数。据本刊记者了解,去年9月,经过省教育厅审批,山东首个中美课程实验班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开班;青岛二中开设了剑桥班;威海一中开设了中澳班;潍坊一中国际部现有3个班150名学生,下一步将扩建,并有意再开设中日班、中法班等;此外青岛九中、泰山中学、淄博十一中也已经开设国际班。
“现在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们,已经由过去的被动变为主动。”潍坊一中国际部李兴基老师告诉本刊记者,10名已经被多伦多大学录取的学生中,8人是从高一开始就提前选择了在国际部接受中加课程学习,另外还有2名普通文理科班的学生,也都在升高三前就提前进行了国外大学申请的准备。
不少家长向本刊记者表示,选择国际班就是为了让孩子去国外就读好大学。与其让孩子在读了三年的中国高中后再选择“洋高考”,不如高中阶段直接找个教学及管理有保证的国际班,提早选择“洋高考”之路,也可让孩子提前做好过渡。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