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东人眼中的香港廉政公署——“悬挂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读书时,有一个牛气冲天的同学,特别看不起内地办事的那一套,张口闭口就跟我说:我们香港人跟你们大陆人可不一样,我们才不像你们那样贪污,香港胜在有廉政公署。想象一下老曾被其长期直接领导的廉署调查的那一刻吧,老曾,你伤不起啊!
廉署之于香港公务员系统,就像是日日悬挂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有个任职多年的公务员弟兄跟我大倒苦水:你是不知道我们公务员的苦哇,就算我大热天的徒步爬到八楼去家访,也不敢接受服务对象的一盒饮料做款待!一次有个服务对象非要送我一盒平价茶叶作答谢,我死命不要,结果手没他快,他居然强行往我怀里一塞就跑了!结果啊,你知道吗,他害老子要连夜写两版A4纸的长报告给上司,详述这盒茶叶的来历,以及我未能拒绝收礼的原因,坑爹啊!
听罢弟兄的一席话,我豁然就理解了香港廉署为啥这次要请老曾喝咖啡接受调查了。
其实,还有个“买菜哥”,堪称史上最悲催的高官。据说此哥开着政府配的公车下班,顺路买了个菜,把车停在了市场门口,结果被过路的热心群众发现,纷纷拍照留念,载有此车牌号的照片第二天就登上了各大传媒,被记者和议员们不依不饶地揪着炮轰和修理,此兄只能公开道歉。为何?因为政府的公车车号多为“AM”开头,车型车牌更是被传媒熟知,一车出马,全民监督,随时投诉。就连正常公用都要填写详细的申报表,包括使用目的、时间、地点、公里数等,更何况是买“私家”菜。
所以,香港的很多高官或机构老爷们宁肯开着私家车办公事,也不敢招惹公众舆论这个炸药包。
难道香港的老鼠就不打洞?非也。工作中,多多少少总有些地方有油水可挖,关键是背后的监督体系是否有足够的警示力和震慑力让当事人主动选择 “避嫌”。比如,当各大出版社来学校推销课本和习题时,各学科组长一般会避免与销售人员直接接触,必须通过公开的方式,由专人接收,再在科组选书会上由老师们自行翻阅,集体决定,杜绝科组长吃拿书商回扣;甚至连正常的友校来访,都是校长自己买单。
有一次,我们宴请内地某领导访问团,宴会完毕,校长习惯地自掏信用卡付钱,一校之长居然掏自家钱办公家事,领导们见了,当场叹为观止,校长老老实实道明真相:不是我觉悟高,而是若动用公款,你们就吃不了这么好了,香港有廉署,用公款消费必须公开详细的账单明细,还不能点酒水,且报批程序极其繁琐,还是我自掏腰包比较省事。
老曾事发之后就有香港舆论指出:富商给老曾献殷勤没有问题,但如果老曾敢收,那就有问题!遥想当年有次家长会,某家长私下悄悄塞给我一罐精致的上好铁观音,说:家乡特产,请老师尝尝。我当场就跟被烫了一样,赶紧把茶叶推还给她,连说:这就是我应该做的工作,您千万别这样!我心说:你想害死俺啊!这可是廉署罩着的地盘啊!要是俺为了罐茶叶被廉署给废了,那岂不是比窦娥还冤!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公务都会上升到廉政公署的层面,但是,正是由于廉署这个终极监督的存在,才可以让香港人在无数的细节操作中有所顾忌有所警醒,才可以让下一代从小就明白:任何物质或精神的贿赂都会被廉署盯上,只有依靠自身努力公平竞争才是硬道理。
正是印在中学教科书中的那句话:法治和廉洁是香港人引以为傲的社会核心价值。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