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流浪者
2012-02-18 08:45 未知/
□本刊编辑部 /
打工、跳槽、留学、移民……春节过后,无数人离开故乡,来到城市。
今日之中国,正在经历着风起云涌的人口城市化进程。1949年,每1000名中国人中有112人生活在城镇;今天,6.06亿中国人生活在655个城市和20000个建制镇,他们家族前传的主角都是农民——中国社会的封面是城市,封底是农民,但城乡二元化的体制人为地把城市和农村设计为不同阶层、不同命运的两种人。
城市化摧枯拉朽,人人都深陷城市与乡村的纠葛,人人都想成为城市体面的一分子,在城中扎下根来,获得幸福、尊严与好未来。直到他们碰到都市的残酷与冷血。
带着乡音,你无法证明自己属于面目全非的故乡;拿着名片,你无法暗示自己属于暂住的异乡。在异乡,你做了城市流浪者。
从闯关东到走西口,无论是《平凡的世界》之于路遥,还是《红高粱》之于莫言。
想想那些开胸验肺、爬塔吊讨薪的农民工,再想想那些拼了命要挤进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当整个社会还没有能力形成超越名利的信仰,能通过奋斗加命运的眷顾从这个阶层脱颖而出,都值得庆祝,而不是虚伪的担忧——你怎么不老老实实待在农村?
正如龙应台所说:一个国家文明到哪里,我看这个国家怎么对待外来移民,怎么对待它的少数族群——城市也是如此。百年中国,缩影都在乡村之中,而乡村沦陷之后,新的希望之光何在?
J·K·罗琳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说:“那些世界上过着最优越生活的人们,有没有从那些最困难的人们身上学到东西?这些问题并非语言上的修辞。你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它们。”
城市要回答乡村,城市人要回答农民和农民工。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