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与山东
香港人的青啤情结
1993年7月15日上午10时,香港联交所大厅内。当彩色显示屏上跳跃出一个崭新的证券代码“168”时,大厅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第一家来自中国内地的上市企业——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H股股票在这里挂牌上市了,从此拉开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帷幕。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历史时刻。
1954年,青岛啤酒开始批量进入香港市场。上个世纪60年代,青啤在港销量超过万吨;近几年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枯燥的数字反映的是商海沉浮。对于小商人李广林来说,却是一部与青啤渊源深刻的家族史。李广林经营的“通泰行”位于香港的一条小巷内,铺面不大。这是一个典型的“子承父业”的“青啤世家”,从上个世纪的1945年开始卖青岛啤酒,一家三代都与青啤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广林从父亲手里接过生意已有20年。
门头房设在一个社区里的赖老板,是从1958年起开始卖青岛啤酒的。现在年均销售额达300万港币,在小店的总营业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赖老板开始卖青啤时,香港正处在英资财团控制着经济命脉的年代,“华人贸易资本就像巨石下的小草,艰难地创业和度日”。
那个时候在香港从业的美国人或到港度假的美国军人,是被禁止购买和消费中国大陆产品的。为了打开这个很有购买力的群体,小商人们想到了一个有趣的点子:把青岛啤酒的标识去掉,免费提供给他们品尝,终于“征服”了这些一度“戴着有色眼镜”的消费者。从70年代末期始,青啤在香港的销量明显上升。80年代开始,又逐渐由最初的“大排档”跻身中高档市场。
1956年以前的青岛啤酒是“灯塔”商标,后来,在有心的香港商人的建议下,商标中的灯塔改为现在模样的栈桥回澜阁,并于1958年在香港注册。
如今,在曾经举行过“香港回归大典”的会展中心不远处,群楼簇拥着繁华的商业街区,青岛啤酒的巨幅广告牌高踞于楼间,“中国第一品牌”几个大字引人注目。
一位香港小学教师告诉本刊记者,她的学生对中国各个省的认识,江苏是大闸蟹,湖南是超女,山东便是青岛啤酒。当然,孩子的看法太感性,但毕竟说明一定问题。
孔子与成龙:山东人红透香港
2007年10月7日,香港大球场呈现出与以往迥然不同的景象,披上了古典盛装。绿茵场南端,仿曲阜孔庙大成殿搭建的祭坛全部铺以红地毯,古色古香的楼宇前是一幅几乎与三层看台同高的孔子立身画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旗和龙腾彩旗环绕四周。在这里,山东曲阜祭孔代表队首次来港举行大型祭孔仪式。
祭孔仪式开始前,来自山东曲阜的代表特意把采集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圣土、圣水交送至香港代表手中,供奉于祭坛之上。
如果说孔子在香港是一个古代明星,那么现在的香港也有不少明星祖籍山东,如成龙、林青霞等。
《功夫之王》里有这样一个镜头:成龙和李连杰在山洞里初次见面,成龙便问:“你是山东人?”山东人喜欢认老乡,成龙的这一句台词便将山东人的浓厚的地域情结展示了出来。
成龙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是山东人,他以山东人自豪,他说他的祖籍在山东临淄,唐代名相房玄龄是他的祖先,每逢说到这个事,他就会唱山东快板版的《满江红》来助兴。光明磊落,嬉笑之间,这个功夫之王透露出一种山东大哥的风范。
成龙身上的大哥气质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源自一种久远的文化支撑。他的成功是他那一代人奋斗的结果,也是他所携带的齐鲁文化与香港文化碰撞的结果。
港资:在鲁投资最多的外资
冬天来临时,细心的济南市民会注意到,港华燃气公司人员上门查表时,经常要嘱咐几句“注意安全”,提醒哪些地方容易出现煤气泄漏。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香港中华煤气公司成立于1862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公用事业机构。2001年,中华煤气进入即墨市成立合资公司,之后迅速扩张至济南东部、青岛、龙口、淄博、潍坊、威海、泰安等地,到目前在全省已有18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0亿元。
像港华燃气这样的在鲁香港企业越来越多。目前,香港在山东的投资项目已超过15500家,在来山东投资的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一位。
据介绍,香港在山东省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电子、化工、地产房,基础设施等领域,近年来香港投资开始向新能源、生物医药、软件、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对山东地产、旅游、航运等领域的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包括招商局、港中旅、中海地产、和记黄埔、新世界等著名企业均在山东落户。
香港在山东投资项目80%集中在山东半岛城市群,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吸引更多香港资本投向山东半岛。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