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饭局事,一部官场史
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书。从鸿门宴到煮酒论英雄,这些著名的政治饭局,在推杯换盏之间修改了原本要驶向另一个方向的历史车轮。孟尝君列传里的饭局谱系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饭局,莫过于两千余年前的那场“鸿门宴”,觥筹交错背后暗藏的玄机、杀机是中国政治饭局传统的常态。
秦末大乱,项羽和刘邦兵分两路,联手击秦,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将门之后、年少气盛的将军项羽在巨鹿为了对抗秦军主力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却得知出身寒微的刘邦混水摸鱼,已抢在他前面进了咸阳。于是项羽勃然大怒,亲自率领大军进逼函谷关,欲与刘邦争霸天下。
危急时刻,刘邦在智囊张良的陪同下亲往鸿门谢罪,而项羽与头号谋臣范增在营中摆设酒宴,布下天罗地网,定要留下刘邦人头。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想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酒力,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璧,气得范增拔剑将玉斗撞碎。
整个鸿门宴的过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刘邦屡屡处于危局,却次次能化险为夷。历史上对鸿门宴向有三起三落之说。
同样是司马迁,在《史记·孟尝君列传》里有一段,写出了中国饭局的原汁原味。孟尝君广招宾客,对于那些投奔自己而来的侠士,无论贵贱都与自己吃一样的馔品。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里所谓请客吃饭,从一开始吃的就不是饭桌上的东西。而战国四君子,门下笼络了食客三千,每日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饭局开张——中国最早的圈子文化,就这样诞生在夜夜笙歌不绝的饭局之中。
煮酒论英雄:吃的不是饭,是“天下”
孟尝君对那些投奔自己而来的侠士,分成了好几等,上等的吃鱼肉,下等的只能吃粗茶淡饭。怀才的冯谖,每到吃饭时就在饭桌边抱着长剑唱歌:剑啊剑,吃饭没有鱼,不如我们回去吧。孟尝君听了之后就让人提高了冯谖的待遇,后来在孟尝君时运不济的时候,正是冯谖的计谋,使孟尝君得以东山再起,成就了一代贤名。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入府。曹操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望梅止渴”之往事,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到地上。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经过这样的掩饰,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从此再也不疑心了。
其结果是刘备后来趁机开溜,到后来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大败曹操,打破了行将大一统的局面,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三国。
杯酒释兵权:吃出一个王朝的背影
南唐后主李煜想了解大臣韩熙载的动向,命画家夜夜潜入韩府,窥探韩家每晚的饭局,画出了《韩熙载夜宴图》。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一直担心手握重兵的部下效仿他当年的作为。于是在961年,赵匡胤安排了一次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酒席上赵匡胤唉声叹气个不停,“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了皇帝以后,晚上却经常失眠。”
众人问明白了才得知详情,“我担心的是如果你们部下有贪图富贵之人,有朝一日也强将黄袍加身,你们就是不想当皇帝也不行了。”他们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从此被彻底解除了。969年,赵匡胤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这也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
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北宋几百年积弱的局面正是开启于这次“杯酒释兵权”。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