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关于一个戏子的傲慢与偏见
近日,徐静蕾带着自己执导的第五部电影《亲密敌人》加入大片云集的贺岁档混战。作为女演员中的“商业大导”、“博客第一人”和“穿PRADA的女魔头”,“全乎人”徐静蕾却说:“我早已在娱乐圈外”。或许,趟过一个“戏子”被消费和娱乐的位置,成为拥有话语权的“自由人”,才成就了徐静蕾的最大价值。
社交徐静蕾:娱乐圈不缺美女和才女,缺的是资源整合专家
谈起徐静蕾的高明之处,可以拿同为“四小花旦”的周迅做个比较。同为瘦、平胸、满脸清纯的文艺中青年“最喜欢的款儿”,周迅的轨迹是这样:贾宏声、朴树、李亚鹏……演员、演员以及得了影后的演员……
而到了徐静蕾这里,与文艺中青年的良好关系则被运营成了品牌模式:通过王朔变成一个“颇有才名的艺人”,通过叶大鹰、姜文变成一个“拿了奖的新锐女导演”,通过韩寒变成了个“罗网众多知名作家的杂志主编”……
说起人际关系的“妙处”,在文艺圈打滚近二十年的徐静蕾最能明了——同样的文艺范儿,周迅搞了搞艺术的男人却搞不了艺术;徐静蕾被艺术男像一片海一样笼罩着搞艺术。
徐静蕾的成功离不开圈子的力量,1996年穿着背带裤的徐静蕾靠着王朔引荐才得以在赵宝刚的电视剧里一场风花雪月;《我和爸爸》背后杵着叶大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身畔侧立着姜文、《杜拉拉升职记》有张一白护航,《宫里的女人》、《梦想照进现实》人尽皆知有封笔作家操刀撰写……
这个时期的徐静蕾门犹如奋斗中的可可·香奈儿,像一块吸水性强的海绵,善于把握人生的每个机会,从经历过的男人那里“偷师学艺”。在每段学习生涯中,全身心投入的不仅是感情,还有大脑,吸取男人的优点,自己的人生也在这段过程中得到充盈和升华。
成功后的徐静蕾更不忘在她的社交圈里风生水起——韩寒得其穿针引线才得以与王朔谋面;2006年高晓松起诉韩寒引用其歌词未经授权,两人互相对骂恶战最后竟不了了之,据传也是徐静蕾的“手腕”。
如今的徐静蕾犹如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的林徽因——谁被带进了林徽因的客厅,就等于拿到了一张通往上层文学圈的入门券——曾经在北京各大歌舞厅“炒更卖艺”的黄觉因受徐静蕾赏识参演《来信》,又加上似是而非的绯闻,一跃成为当红小生;台湾嘻哈乐手黄立行,不过靠着合作徐静蕾及半真半假的因戏生情,开辟大陆演艺生涯的计划立刻一帆风顺……靠着人际关系起家的徐静蕾完成了帮助男人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盈利的转变。
横跨几个行业的徐静蕾拥有着几个圈子的铁杆人脉,作家王朔、韩寒,音乐人高晓松、张亚东,导演姜文、叶大鹰、张元,演员黄觉、黄立行……而拥有这个社交平台的主人徐静蕾则是成为资源交换和维护的核心:提供交际成本,用资源来维持资源,成为一个资源库的运作者。
娱乐圈的美貌才女刘若英、张艾嘉再算上周迅,数不胜数,而娱乐圈的徐静蕾只有一个——谙熟在文艺圈的游戏规则、有微妙管用的人脉资源、且不缺对文艺那点事儿的悟性,这才是成为徐静蕾的关键。
社交决定未来。名女人未必个个依靠圈子飞黄腾达,但不会资源整合的人,往往捉襟见肘。徐静蕾的圈子未必版图多大,但绝对能量极高,是一种上层社交势力范围的图绘。
2010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举办的“2010年度表彰大会”上,最明白其中道道的冯小刚这么评价拿了“年度青年导演奖”的徐静蕾:中国最具资源女导演。
商人徐静蕾:“我谈不上看不起娱乐圈”
贺岁档,其实是个权力角斗场,贺岁档之争,并非单纯的商业争战,拼的是能够明言或不能明言的综合实力。而以目前的态势来看,徐静蕾的《亲密敌人》极有可能凭借题材新颖(城市白领题材)与档期合理(圣诞节)创造一个票房意外。
在复杂的娱乐圈打拼,徐静蕾从容自如,从“四大花旦”之一的小徐成长为票房过亿的老徐,她称得上“懂游戏、有能力、很神秘”。如今,这个女人终于可以抛开那个她不怎么待见的身份——女明星,留下一句云淡风轻的——“我谈不上看不起娱乐圈!”
从1993年出演《同桌的你》,淘得演艺事业的第一桶金,到执导一部接一部未上映便能收回全部成本的电影;从接下蒙牛、索尼到以1200万元接下长虹广告,让媒体给徐静蕾冠上了“吸金女王”的称号。
2009年,她买下了已有百万群众基础的“职场小说入门级圣经”《杜拉拉升职记》,并宣布自导自演这部电影。自此,她成为双亿元俱乐部的成员(不仅主演的电影过亿,执导的电影票房也过亿),她商业片大导的身份以航空母舰的姿态浮出水面。目前,她的战略是再用一部《亲密爱人》来巩固这种胜利。
除了千万广告代言费收入和电影收入,徐静蕾还有自己的公司以及博客和电子刊物等。而通过博客赚钱取得成功后,徐静蕾主编的电子杂志《开啦》也在王朔、韩寒两位知名作家的保驾护航下,于2007年4月推出,杂志从第3期开始,几乎每期下载量都在300万以上,加上在线阅读的人群,每期总阅读人数在千万左右。仅一年左右的时间,徐静蕾就顺利收回了成本。
从博客上从容随性的个人网志,到“开啦”慢慢成长为一个令人侧目的商业雪球,徐静蕾如同一个最优秀的CEO一样,一步一步暴露出自己的才华及野心。时至今日,徐静蕾不再单纯地停留在一个有才的偶像,或者一个富于美貌的知性导演,她变成了一种复杂的现象,代表新的人生模型。
洪晃曾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概括出这样一句宣传语——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但是,徐静蕾直言这个概括不准确。如果一定要按照这个格式,她宁愿改成——女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女人徐静蕾:“我现在不用消费那些男人”
拍摄《将爱》期间的一次采访,某位女记者的问题激怒了爱较劲的老徐。“王菲老来探班,你是不是特羡慕李亚鹏啊?你都30几岁了怎么也不想结婚?”那名女记者问。“我羡慕他干嘛啊,我又不想娶王菲。你刚20几岁怎么脑子里有这么陈腐的观念啊?”徐静蕾的一句话把女记者的话给驳了回去。
每当有人问起她的婚姻,老徐叛逆的神经就会一下子绷起来,在老徐看来“结婚幸福论”是大多数人的暴力观念。她自信:“你说我剩下了吗?我当然不是,我可抢手了!”但仅仅自信的人是不可爱的——好在,老徐还懂得自嘲,当被质疑演技差的时候,她说:“你觉得我是本色出演,那是因为我演得好!”
当年与徐静蕾一同出道的女星嫁人有之、生子有之、情变有之、丑闻有之,但当“老大嫁作商人妇”几乎成为女星最顺理成章的归宿时,老徐说:“我的男朋友里就没有做生意的人,我喜欢才子。而且,谁说女的就必须结婚生孩子?我现在不用消费那些男人!”
现在的徐静蕾挺懂媒体的,知道媒体需要她奉献什么,她比很多女明星更会在必要的时候来事儿,在电影宣传的时候,抛几句“金句”供媒体做标题又有什么紧要,“比如自恋的男演员大多数是gay”;“李亚鹏很傻”等等。她甚至可以拿自己的外形做实验板,在某时尚杂志上秀着蛮腰与内衣,被P得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平地起惊“蕾”也无妨。
《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杜拉拉不是她,莫文蔚扮演的玫瑰才是她,就是那一种懂男人、有心思、但又能圆滑处理的感觉。事实上,就纯情而言,老徐何尝不算是“备受摧残”。她大方磊落,出手给王朔买房;她聪慧好学,结交的朋友都是叶大鹰、姜文、韩寒这些文化人,她很明白这些精神导师能够给的,除了文艺圈的游戏规则,还有微妙管用的人脉资源,还有对文艺那点事儿的悟性。
和章子怡坐大腿喂葡萄争角色、被爆当小三换取投资等相比,这些实在够“文艺”的。■相关链接 她们的
“话语权之路”高金素梅
提起金素梅,很多大陆观众印象最深的标签是“琼瑶女星”和《喜宴》女主角,事实上,她还同时以综艺主持人和歌手的身份在台湾娱乐圈游刃有余。但高素梅的人生,不止于此。
2000年,金素梅冠上母姓成为“高金素梅”。身为泰雅族原住民的女儿,她参选台湾“原住民”“立法委员”,主张当局必须关注少数民族的权益。从琼瑶女星到政坛侠女,高金素梅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话语权。
杨澜
在丈夫吴征眼中,“在行李箱里塞进平底锅”的杨澜去美国读书的情况并不那么风光:“做了央视四年的主持人,却没攒下几个钱来。”转身后的杨澜凭借在香港股市的腾挪转移,开创阳光卫视主打人文历史,更是给人一种阳春白雪的感觉。
尽管最非议颇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的是,她用自己的挣扎成就了今天。只要还在这个圈子里,通向最后的自由之路就将继续施工。
姚晨
2011年7月,某安全事件第7天,姚晨发了一条微博:今晚,向媒体人致敬。并配了一张乌云遮日的图片。有人留言:别太得瑟了,你不过是一个戏子。姚晨回复:你也别太得瑟,别忘了你也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咱们是一条船上的。电视剧《武林外传》、《潜伏》让姚晨迅速走红,微博则让她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这条路给她带来喜悦,带来诚惶诚恐,但更多的是庞大的话语权。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