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枪击案背后的文化冲撞
7月的挪威,几乎没有黑夜,很容易让人遗失了时间。
没有战争,没有污染,没有贫穷,这个以诺贝尔和平奖和森林著称的世外桃园,在文化的巨大冲撞面前,到底涌动着怎样的暗流?一个挪威取代另一个挪威,究竟意味着什么?
安德斯:最庞大的纳粹怪物
如今,世界上最出名的人,非安德斯莫属。
这是自二战以来挪威最痛苦的一天,首相斯托尔滕贝格称之为“国家悲剧”。
一个迄今为止不受警方注意的人释放出了这样巨大的破坏力,让人们感到毛骨悚然——正如人们得知,这个肇事者显然是一个经济状况良好、金发碧眼的挪威社会中层市民。
32岁的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是土生土长的挪威人,是长着一头金发和蓝眼睛的高加索人。
安德斯仅仅最高被判监禁21年。
安德斯的生父延斯·布雷维克说,儿子应结束自己的生命。
安德斯居住在挪威东部地区,是个农产品商人,他可以订购大量用来制造炸弹的特殊化肥,他在5月购买了6吨化肥。安德斯是名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当地枪会成员,名下有两把获得注册的武器。
安德斯买了三瓶1979年的法国酒,决定在圣诞节的时候和家人分享其中一瓶,纪念他的“殉难行动越来越近”,“世人将会认为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他们目睹的最庞大的(纳粹)怪物”。
安德斯在近30岁的时候才转变成右翼极端主义者。除了正常的国家服役记录外,他没有军事背景、没有犯罪记录。在经过持续90分钟的射杀之后,当警方令其放下武器时,他听话地放下了手中的枪。
在发动袭击前的几小时,安德斯在互联网上发布了长达1500页的英文“宣言”——“2083:欧洲的独立宣言”——反复详尽地阐述了反穆斯林的观点,以及一些如何发起“抵抗运动”的细节。
2002年4月,安德斯在英国首都伦敦与9名极右翼人士秘密会面,成立一个“十字军”性质的组织。这次活动由两名英国人发起,其他“代表”分别来自法国、德国、希腊、荷兰和俄罗斯,身份是“成功的企业家、商业或政治领袖”。
在“宣言”中说,西欧有15至80名像他一样的“骑士”。这些人单独行动,“完全不为敌人所知”,发动袭击可以“出其不意”。
他的目标,是以日本和韩国为样板,在欧洲实现“单一文化”。他说,这两个国家“体现许多上世纪50年代欧洲经典保守主义原则”。在他看来,不少欧洲国家领导人、记者和公众人物是“A级叛徒”,应该“执行死刑”,原因是他们允许多元文化存在和移民进入。
他想杀害4.5万人,致伤100万人。
欧洲向右走?
挪威当局在收集到证据前没有对凶手的身份和动机妄加揣测,但在挪威乃至全球,评论员与媒体都很快把伊斯兰恐怖分子视为最有可能的凶手。但恐怖分子却是挪威的一名反伊斯兰分子。
这个事实无情地提醒我们,极端主义扭曲的逻辑是普遍现象,它既是宗教狂热也是世俗狂热的正常和不正常产物。
安德斯在“欧洲独立宣言”中提出一个问题,你最想见到谁?他的答案是罗马教皇或普京:“我不能确信,普京是我们潜在的最好的朋友还是最大的敌人。”
近年来,一些极右翼党派相继在选举中得势。移民涌入、经济恶化、排外情绪增长等因素,使极右翼势力由政治边缘日渐得势。
随着极右翼势力的日渐活跃,欧洲多个国家近来屡屡发生排外风潮。外来移民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从2009年瑞士全民公决反对在该国境内新建清真寺宣礼塔,到比利时去年4月禁止在公共场所穿着遮蔽全身的服饰,再到去年8月法国大规模驱逐罗姆人(又称吉卜赛人)以改善社会治安,不同文化族群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日渐增多。
欧洲极右翼势力往往被简单定义为“新纳粹”,常用来描述种族至上主义者、新法西斯主义者、宗教极端主义者及排外主义者等。这些极右翼势力可能致力于某项单一议题,如反对堕胎和移民。
海盗的后代:森林与童话诗
从欧洲大陆向北,一直向北,有一片土地盘桓越进北极圈,这就是挪威。
挪威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是欧洲十大经济国之一,但不是欧盟成员,不使用欧元,2009年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卢森堡。
见到挪威的森林,很容易让人想起甲壳虫乐队的歌词:“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挪威的森林》是甲壳虫乐队非常有名的一首歌曲,唱遍全球。“挪威的森林”也成了一个别样的句子,让人向往。我们还记住了村上春树的小说以及伍佰的同名歌曲。
童话、诺贝尔和平奖、森林、海盗,关于挪威,我们首先会想到这些关键词。
夏日,北极圈地区吸纳着全日光芒的照射,24小时沐浴阳光,无数天然的海湾、峡湾和岛屿,景色瑰丽。
过去,生长在温暖的地中海地区的希腊人和罗马人心中,整个斯堪的那维亚的世界既寒冷又神秘,用大诗人荷马的话说,“住在那个地方的人由于长夜漫漫,所以忧郁寡欢。”
斯堪的那维亚人大部分时间留恋故土,自守家园,可在8世纪,他们突然像雷霆一般,攻击了毫无提防的世界,直到11世纪中叶。北欧海盗维京人的长剑利斧让世界尝到了厉害,他们见到财富就抢,抢不到财富就杀,抵抗者格杀勿论。据说,这些不法之徒最早就是来自挪威峡湾及丹麦沿海的农夫。
而今,挪威给人最深的印象是:慢。
1999年,挪威人帕瑟森别出心裁,创办一所“世界慢生活学院”,高喊“慢星球”的口号。
关于慢生活的理念,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教授弗略斯达特总结道:“我们的基本需求从来不曾改变过,那就是,我们需要归属感,需要体贴和关爱,需要一点爱!为了把握变化,我们必须恢复到慢的状态,不断去反思,增强彼此间的凝聚力,这样,我们会找到真正需要的新生活。”
易卜生与诺贝尔和平奖
奥斯陆是一个美丽的峡湾城市,迷人的自然环境闻名于世。公元11世纪,挪威传奇的海盗时期,挪威最后一位海盗国王哈德罗德把国都建在这里,并定名为奥斯陆。游览奥斯陆,不可不看比格德半岛的“海盗船博物馆”、“航海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不可不看位于市内的当今世界最大的雕塑公园——维格兰雕塑公园,被称为滑雪圣地的霍尔门考伦山跳雪台,也不可不看建在高地、森林环绕、正对着最繁华的卡尔约翰大街的皇宫,和世界著名的诺贝尔和平奖授奖地——奥斯陆大学。
1905年,挪威和平地脱离了瑞典联盟。独立了的挪威,由自己的国王出席和平奖颁奖仪式。虽然在记忆中,挪威人仍然没有忘记当年瑞典强迫他们与之联盟的屈辱,但是,对于诺贝尔这样一个伟大的瑞典人,他们充满了感激。正是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和平奖,使这个有着积雪高山和峭壁峡湾的小国,能够为世界所重视,使他们能有一个机会,和全世界最优秀的人们讨论和平问题。
无可摆脱政治色彩的和平奖,在相当程度上坚持了欧洲的人道主义传统,如先后颁奖给人道组织红十字会、国际特赦、国际扫雷组织、无国界医生和一大批人道主义者。
百年和平奖的最大疏漏,是没有颁奖给印度的甘地。尽管从1937年起,甘地曾连续三年被提名,1947年再度被提名,但是,评委却很可能碍于挪威与英国的友好关系而加以排斥。1948年甘地遇刺后,评委曾一度考虑死后颁奖,但终于有所顾忌而成为永远的遗憾。今天,甘地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非暴力抗争的象征。
从颁发诺奖“为挪威增光”的喜悦,到正确理解诺贝尔遗嘱以及他心目中的和平概念,挪威人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历史证明,和平奖不但给挪威增添了色彩,也给血腥的二十世纪以不少人类良知的启迪。
挪威人最引以自豪的人物,是易卜生。为了逃避写作,易卜生常常想出各种各样的小伎俩,跟像母亲一样严厉鞭策他的妻子讨价还价……如此一个有趣的性情中人,难怪总能让挪威人津津乐道。■延伸阅读挪威:生命公园的赞美诗□江寒秋 生命,不仅仅是肌体、呼吸、繁衍,还是蓝天、江河、山脉,更是意志、信念和奉献。
对多数人来说,一旦停止呼吸、大脑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然而,对有些人来说,生命是延续的,随着时光流转,越发生动精彩。
在曾经远离灾难的挪威,生命的意义,被放大到无限。
挪威首都奥斯陆素有“雕塑之城”的美誉。这里有一座占地80公顷的雕塑公园,人称“生命公园”,是古斯塔夫·维格兰大师40年心血的结晶。
面对陈列在博物馆里的1600座雕塑、420件木刻和12000幅素描,人们赞叹不已,无不为之感动。
公园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渗透着大师的汗水,闪耀着思想的火花,讲述着生命的故事。
为致谢和纪念这位杰出的雕塑大师对挪威人民乃至世界的无私奉献和不朽功绩,市政府把这座公园命名为“维格兰雕塑公园”,1947年又将这片“工地”改造为“维格兰艺术博物馆”。
1921年奥斯陆市政当局提供给古斯塔夫·维格兰一个巨大的工作室,他承诺将自己毕生创作的作品全部留给这座厚待他的城市。由于上述原因,维格兰没有一件作品走出挪威,连他的骨灰也留在了维格兰公园。
当你亲近生命,由衷地感受到一种来自生命内部的呐喊,任何与灾难相关的往事,是否,早已烟消云散?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