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一座山
在昌乐,谈到蓝宝石历史,辛旺村和房山是两个永远也绕不过去的话题。1800万年前大自然看似随意的安排,将巨额的财富抛撒在这两个地方,从此埋下“神奇”的种子。
经过20年疯狂的生长,这颗种子颠覆当地人命运的力量甚至令世界侧目。

辛旺村:坐在财富火山口上的村庄
辛旺村最早挖蓝宝石的人,根本没有商品价值的概念。甚至村民在野外放羊的时候,随手捡起一块黑石,点烟袋用。当地村民起初只是把它当做一种有些特殊用途的石头而已。
开始,村民挖了蓝宝石,当天一定要卖出去,卖不出去就睡不着觉,因为不知道这个黑乎乎的东西什么时候就不值钱了。
“其实当时感觉卖点钱就不错了,一天能挣到二三十块钱就很知足。”在采访中,当地村民于海红对记者表示,从事蓝宝石买卖之后的生活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最起码温饱问题解决了,在上世纪80年代,不少人家的生活提前进入小康。
那个时候,每到下暴雨,辛旺村及其周围地区都会出现这样奇特的一幕:满山遍野都是打着伞满怀希望、行色匆匆的人群——他们在寻找被暴雨冲刷之后始见天日的蓝宝石。
蓝宝石成为这个村子的经济支柱,“人人皆为宝石狂”。
当地表的宝石逐渐稀少的时候,村民开始将淘宝的目光投向地下。
当地属于次生矿区,是蓝宝石形成后被雨水冲刷至河床,埋于沙土之下形成的。“宝石层大约有14至16米深。”张兴全介绍说。
5月28日,记者来到村里仍在开采的几个矿坑,十几米深的矿坑内机器轰鸣,工人或操作水龙头冲刷,或筛沙取石,全神贯注地盯紧每一个蓝宝石“现世”的机会。
由于蓝宝石是不可再生资源,近20年的掠夺式开采,已使得蓝宝石的数量大大减少。
此矿的监工告诉记者,坑底露出的黄褐色土层便是蕴藏蓝宝石的古河道,这是挖到第三层蓝宝石层层带。这样一座10亩面积的蓝宝石矿开采周期为3年,边选矿边填埋,三年后交给村民耕种。“现在95%的矿都被挖完了,以前用铁锨或是锄头挖,一年能挖出5吨左右,现在越来越少,用挖掘机挖到地下14米深了,一年最多也就挖出2吨,再等一个月,这块地就采完了,我们就要重新选址了。”
记者注意到,几组矿工正在坑底用高压水枪将推土机推上来含有蓝宝石的沙土往安放在坑底的过滤筛子中冲洗,滤出比重大的石头、蓝宝石原料后,经过挑选就算完成了。
距离他家200米的地方,只有抽水的管子不停地抽坑底的地下水,咕噜噜流到被挖出来的泥土上,像一片黄色的沼泽,越来越大。被挖过的地填平后,需要先种再生林,修复两年,稳固泥土。
现有准许开采的砂矿采矿权“肥水不流外人田”,由本村村民联合集资开采。五图街道辛旺村村主任刘洪光便是其中之一,10多年前,刘洪光带领20位村民股东合资成立洪光宝石开采公司,拿到了本村3000多亩农田和宅基地下蓝宝石的开采权。
简单粗旷的挖宝方式,让原本连电都用不起的穷村庄一下子富了起来。
“这里的工人都持有这个矿的股份,每年可以分红,再加上工钱,一年收入几万、十几万不成问题。”
在被问及个人收入时,刘洪光回答说是二三百万。
“是你自己的收入还是整个矿的收入?”
“当然是我自己的。”
方山:自从有了宝石,山就没有灵气了
5月29日,车行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土路上,随行的张兴全指着远处一座灰蒙蒙的小山说:“那就是方山。”
如果说方山是一座金山,一点都不夸张,似乎还有些贬低的意味。
方山,南北走向,是当地人区分宝石贫矿和富矿的界限。山的西面是富矿,这几年已经被挖得差不多了;山的东面是贫矿,宝石一路涨价的时候,这里才被圈下来。
早年挖宝石,昌乐人先挖方山。宝石藏在石头里,颗粒大,价值高。过度挖山已经让方山岌岌可危。
在方山的山腰上,一支部队在守卫着早已支离破碎的山头,当年人声鼎沸的场面随着越来越难寻觅的财富也已不见踪影。
据张兴全介绍,方山当年漫山遍野全是人,人人手拿铁镐和锤头,满怀着财富的梦想,开凿出一个个一米多高、数百米深的山洞,一挖就是几年。
最早挖宝石的时候,很多人每天都能挖半袋子回家,多的时候,一天挖四五十斤,有时还能挖到红宝石、多彩色的宝石和星光宝石。把宝石拿回家用清水一冲,水都是蓝色的。
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山上走去,在一片碎石和杂草的掩映中,一条直径约一米半的隧洞出现在记者面前,里面仅能容一人同时行进,需弯腰进入,这个隧洞深约100米,借助灯光,可以明显的看到挖宝者开凿过的痕迹。
“还有不少山洞,当年为了争夺地盘,甚至开枪打起来。”张兴全介绍说,有时候一拨人在这边挖,另一拨人在山的另一边挖,谁也没打招呼,没想到居然挖到一起去了,结局甚是惨烈,隧洞发生坍塌……
“有一个人,生长在方山脚下,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当发现宝石时,他也疯狂过、光彩过。可是宝石并没有给他带来财富和幸福。十几年前,他的妻子就是在挖宝石时,不幸塌方被石块砸伤了腰部,他顷其所有,也没能治好妻子的伤,落下了终身残疾,十几年来瘫痪在床不能自理。”在方山周围,类似的故事不少。
这还算是幸运的,近20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活活地埋在这黄土之下。最早挖宝石的时候是用淘井的方式往下挖,由于买块地价格不菲,人们在井下挖的深了再深,四处淘了再淘,只知宝石在前,岂知灾难在后,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生命随着坍塌而命丧黄泉。多少熟悉的面孔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附近的一个王姓村民,在一个山洞挖了2年,每年的收入约有七八万,日子倒也过得去。但是有一天,他去了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他被卡在山洞里,胳膊受伤,流血不止,从早晨8点直到晚上10点才被发现,早已奄奄一息。
方山随处可见的碎石与支离破碎的山体,见证了当地人愚公移山的精神,“方山本身就是一本蓝宝石史书,需要好好保护。”张兴全无不感慨。
对大多数人来说,宝石并没有带来富足,山脚下的村庄,村民们靠养殖、靠种植、靠祖祖辈辈守候的土地为生。这也难怪,宝石虽然珍贵,但村民们出手时特别的廉价。
“自从这山出了宝石,就没有灵气了!”有人感叹道。
蓝宝石像抽筋似地被抽走了,多少年后,这被当地人看作的宝山、灵山,会不会成为一座死山、荒山?
如果要建一座昌乐蓝宝石博物馆,无需另辟他地,方山便是一座巨大的、充满财富血泪的博物馆。
■相关链接明星们的昌乐故事 自古珠宝配佳人,自古珠宝配名人。
在灯光幻彩的舞台间,在觥筹交错的晚会上,甚或光影交织的影片中,珠宝无不成为光鲜亮丽明星们的宠儿,不仅为他们增添了绚丽的光环,更演绎成为其身价或尊贵的绝佳代言。特别是随着影视明星与造型师和珠宝设计师的联姻热潮,明星与珠宝之缘越结越浓。
2010年7月25日,在“明若金石”戴梦得至尊钻戒赠送仪式上,中国篮球巨星姚明便就成为最后一枚CBA“至尊钻戒”的主人,使得至尊钻戒完成了与中国篮球5年的姻缘。
昌乐蓝宝石,当然也得配佳人。
2008年9月22日,昌乐国际宝石节期间,一位满脸胡须的不速之客腾格尔在人群的簇拥下走进张龙中的店里。
腾格尔选了一个鸳鸯手链,还有几粒宝石,总共花去十几万元。“如果是现在,这些宝石能卖30万多元。”张龙中说。
没过几分钟,在朋友的带领下,宋祖英进来了,这次比腾格尔呆的时间要长,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宋祖英买了两个鸳鸯宝石、四个黄色蓝宝石、几个浅绿色宝石,总共花去几十万元。买完之后,宋祖英又看中一个标价20多万元的浅绿色宝石,重约二三十克拉。宋祖英说:“你看我都买了这么多了,这个就便宜点呗。”蓝宝石都是一口价,张龙中没有给她便宜。后来,这个标价20多万元的蓝宝石卖出了60万元的价钱。
名人效应,在提升昌乐蓝宝石的知名度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昌乐蓝宝石也为这些名人们增添了一抹亮色。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