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与济宁——一座城市的多重性格
古时济宁地当南北冲要,又是漕河管理中心,因而被誉为“运河之都”。而今,与临清、聊城等地不同,大运河济宁段依然通航,现代济宁与历史济宁便在大运河的滔滔流水中对接了起来。
11月28日,济宁。
当记者赶到8月份赴济宁采访时入住的酒店时,却发现已是一片狼籍,外墙壁上的焦黑提醒着不知道何时发生的一次火灾,遥遥望去,上次所住房间的天花板依然残存。而离它几步之遥的京杭运河济宁段,依然流淌得不紧不缓。
他们的运河记忆
63岁的刘越晓是土生土长的济宁人,自小在运河边的“小土山”长大,对运河深有感情。小土山不是山,只是一大片起伏不平的土丘。这是运河多次清淤积土于此而形成的一片无主地。
“小时候我经常在运河边摸鱼摸虾,洗澡嬉闹。”在老运河穿过的玉带桥桥头,刘越晓向记者回忆,“那时候,大运河上的来往船只特别多,非常壮观,有运煤的、运粮的等各式各样的船只,船过闸的时候,两边船沿与船闸两边离的特别近,照样能顺利通过,船工的技术很高。”
“晚上的时候,大运河上就比较静,我们经常去放荷灯,就是自己制作成荷花式样的灯,能够飘在水上,特别漂亮,据说荷灯是用来追忆亡灵的,所以我小时候的大运河白天很壮观,晚上很静谧、神秘。”著名词作家乔羽亦如此回忆。
和他们一样,运河是生命中不可抹去的印记,许多济宁人都以“运河人”自居。
旧时济宁俗语说:“出了南门向东望,除了吃喝不上当”,指的就是小土山。它西至太白楼,东到阜桥口,北贴老城墙,南邻老运河。南北宽约150米,东西长约300米,约60多亩地。鲁西南不少老艺人就发迹在这土山上的曲棚书场。
11月29日,在位于济宁旧城东南城墙脚下的小土山,记者看到有不少游客,一位老者向记者表示,这是当年疏浚运河时挖土堆成的大土堆,后来变成济宁的公共游乐园。
小土山西端的太白楼也是得益于运河,因正在封闭修路,记者只能远远观望。记者在济宁市文物局获得的资料显示,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诗人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经运河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济宁,“其居在酒楼前”,经常至此饮酒,“日与同志荒宴”,“常醉于此矣”,同时,挥洒文字,写下了许多诗篇。李白一家在济宁寓居23年之久。在李白传世的980余首诗文中,作于齐鲁或涉及齐鲁自然人文的诗文近180首,而这些诗篇又大都与济宁有关。
济宁市李白纪念馆馆长相力用这样的语言向记者描述了太白楼,“登上太白楼,俯瞰新建太白小区仿古建筑群,古朴典雅,玲珑剔透;玉带桥南北跨越古运河,与新建居民小区连为一体。改造后的河南岸街更是一处亮丽的人文景观,酒楼餐馆,济宁名吃,比比皆是。太白楼广场彩砖铺地,古运河畔长廊曲折,游人络绎不绝,老人对弈,童稚游戏……”
在离市区15公里的五里营运河桥头,记者见到许多卖鱼的人,价格便宜得惊人:“一斤一块钱。”据他们介绍,靠打鱼,每天有100多块钱的收入。而南边的北湖,已经开发成为旅游区。
沿着可以通行两千吨级船舶的二级航道,大运河缓缓流入南四湖。南阳镇是大运河四大古镇之一,也是目前唯一仍保留着一些原生态的古镇,镇在湖中,镇中有河,乾隆南巡时多次驻足这里。
从2000年开始,南阳镇不断修复文物,修复后的文物依然保持着兼职的功能,如清代钱庄的主功能是南阳鱼馆。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