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背后的故事(2)
蝉冠菩萨的流转传奇
工作人员为记者讲述了一个有关省博镇馆之宝蝉冠菩萨的故事:这件国家一级文物1976年出土于山东博兴县张官村,1994年在一个夜晚神秘丢失,6年音讯全无,历经14年海外漂泊,2008年方才回到国内……
不翼而飞的国宝
头戴一顶雅致的“蝉冠”,美丽的南北朝时期菩萨造像安详地立在佛教造像艺术展厅正中。柔和的灯光打在石灰石质地的造像身上,显出几分沧桑,菩萨的脸上笑容恬静,身躯修长,形体轻盈,身上装饰品十分华丽,感染着观众。最奇异的是,菩萨头上戴着“蝉冠”,一只精巧的蝉就趴在宝冠上,让端庄美丽的造像突然涌出了独特的情趣和活力。
蝉冠是汉代皇帝身边顾问佩戴的,蝉在古代还是灵物的象征。这种蝉冠菩萨像在省内只出土两尊,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
因其身形呈S造型,双臂不幸遗失,被称为“东方维纳斯”。
这件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1976年3月。博兴县张官村的一位村民在挖房基地时,无意中挖掘出一堆佛像,已经残破不堪,但整齐地排列在土坑当中,共73件。这件高达1.2米的“石佛”便在其中,当时这个村民看到菩萨头后有一块很大、平坦的背光,就想把这部分敲下来当桌面用。
幸好博兴县的文物工作人员及时赶到,没有让佛像造成损坏,并一直保管在当地文物部门。当地文物部门用了三年的时间整理,这尊蝉冠菩萨像是从三位农民家里找回的三块残件拼接而成的。经博兴县文物部门测定,土坑里的佛像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土坑为当时的窖藏坑。中国南北朝中的北朝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当时,虔诚的佛教徒为了保留佛像,他们挖地窖把佛像珍藏了起来。
然而1994年,这尊堪称青州地区典型代表的菩萨造像在一个夜晚,突然神秘丢失,6年音讯全无……
“东方维纳斯”归来
此后几年间杳无音信,直至1999年12月才得到线索,原来蝉冠菩萨像被盗后流转到英国文物市场,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馆花费巨资购得,成为该馆的展览文物。
“我当时是从国外媒体得知日本美秀博物馆有一件被盗的中国文物的。”蝉冠菩萨追寻人王立梅回忆说。当年,王立梅在国家文物局工作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决定前往日本,当她在日本美秀博物馆看到这件精美的菩萨造像时,决定要想办法让它回家。
美秀博物馆负责人是小山弘子女士,这件北朝菩萨造像是其馆里的镇馆之宝,从英国伦敦著名文物商人的店铺里买来,成交价格为100多万美元,相当于近千万元人民币。
“但这件造像并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盗文物的备案清单中,日本也没有相应归还文物的法律,因而谈判的难度非常大。”王立梅说。美秀博物馆的小山弘子因为文物归还的问题也承受着日本国内各博物馆的压力,被要求不归还这件文物。
“但她还是从大局出发承认了中国对文物的主权,经过8个月的艰苦谈判,最后确定造像先在日本借展10年,而后回归中国。”2001年签订最终协议后,美秀博物馆的展签就改为“借自中国山东省博兴县博物馆”。
2007年年底,在外流浪14年的蝉冠菩萨像终于回到了老家,入藏山东省博物馆。
回归的并不仅是菩萨像
如今,蝉冠菩萨像作为一件珍品文物,静静矗立在山东省博物馆新馆恒温恒湿的展柜内,尽情展示着1500年前的余辉,接受着世人的欣赏和巡礼。而为了保证这尊雕像不再被盗,展柜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盗装置,一根报警线就造价2万元。
通过蝉冠菩萨像的回归,山东省博物馆和日本美秀博物馆成了“好朋友”。两家博物馆商定,每隔5年这尊菩萨像要到日本展览一次,以示答谢和诚意。“每次过去我们叫做‘省亲’,走亲戚。”省博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