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能的洋务运动
山东鲁能再一次站上了最高领奖台,赛场边上,克罗地亚籍主教练伊万科维奇被队员们高高抛向空中,而在球员通道内,另一位来自前南地区的足球教练佐兰季维奇开心地望着这一切,他是鲁能足校的总教头。
伊万科维奇和佐兰季维奇,两个人的身影形象体现了鲁能洋务运动的精髓所在:名帅和出色的青训体系,如果套用时尚点的名词儿,那就是——穆里尼奥+帕文。
不可否认,鲁能足球一直有一种浓重的“前南”情结。从桑特拉奇到图巴再到伊万,伴随着这些外籍教练的进进出出,鲁能足球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当然,成功的前南教练还不止于此,米卢、科萨、福拉多,他们都在中国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战绩。
为什么“南人”能够持续给鲁能创造奇迹?鲁能俱乐部是怎样支持这些“南人”在足球的天地里开疆拓土?这些人都为鲁能留下了什么?
为什么“南人”能给鲁能创造奇迹?
鲁能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始于1999年的双冠王,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前南教练开始大行中国。因为1999年的那个双冠,第二年的甲A联赛开始前,将近三分之一的球队请来了前南教练,在中国足坛刮起了一股“南风”,塞尔维亚语一度成为2000年春训时海埂基地里的“第一外语”。
十几年坚持足球的“洋务运动”,结果桑特拉奇、图巴和伊万都在俱乐部的强力支持下获得了成功。除了成绩上的可观,鲁能的风格在洋教练的指导下有了巨大的改变。鲁能的经济实力和大手笔的引进,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则应该归功于桑特拉奇、图巴、伊万这些前南斯拉夫教练,让欧洲拉丁派打法的思想理念已经深深地植入俱乐部的脊髓当中,让这支过去典型北方球队产生了质的改变。
在中国球队聘请外教的历史上,很多来自西欧的著名教练虽然水平不错,也有名气,但在中国却无法取得成功。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原因是他们对于中国足球的体制并不是很了解。但前南主教练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同样受过共产主义教育的他们了解这种体制,而且能够很好地接受、融合进来。
由于中国的体育机制是照搬了前苏联的模式,因此同样出自前苏联体系的前南教练们对此非常熟悉。像老江湖米卢,圈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中国能够成功,不是在于他的技战术水平有多高,而是在于懂得如何与中国足协打交道,以至于他在热身赛战绩糟糕的情况下依然得到中国足协的力保。这一点似乎是前南教练普遍的共性。
为什么前南教练在中国能够取得成功?对此,鲁能主帅伊万认为这非常正常,“在前南地区有着良好的足球环境和传统,也有很强的实力,1998年克罗地亚获得世界杯第三名也说明了这一点,即使后来分成了好几个国家,今年还有四个来自前南地区的代表队参加了南非世界杯,这充分说明了前南地区教练的实力。我们有很多在欧洲踢球的球员在退役后也选择了当教练,他们有着先进的欧洲足球经验,所以前南地区涌现了很多成功的教练。而且前南地区有很多很好的足球学校,我们教练组的每个教练都是有大学文凭的,专业的足球文凭。”
“中国皇马”的名头让隶属于山东电力集团的鲁能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它为鲁能集团提供了上百亿的品牌价值。不过,对于鲁能的“职业化”,很多足球投资人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大把“烧钱”不讲回报,这就是国企背景下的俱乐部为何会如此“职业”。而前南模式似乎只有在这种“烧钱”体制之下才能取得成效。于是,鲁能和“南人”的结合便顺理成章。对此言论,鲁能集团却并不认同,在他们看来,在投资足球后,“鲁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大涨,像山东电力在参与美国电厂建设的竞争中,依靠足球赚到不少印象分,这就是足球给国企的回报。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