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走红指着那口青岛腔
在中国电影界,黄渤是个特例。
自《疯狂的石头》一炮而红以来,与黄渤有关的喜剧电影无一不伴随着疯狂圈走数目可观的票房,而黄渤独具特色的表演方式和青岛方言的插科打诨,更是让观者耳目一新。
2009年底,当黄渤凭借个性表演夺下金马影帝时,有人感叹黄渤丑化了青岛人,但大多数青岛人则觉得:黄渤这小子真行,通过电影把青岛话向全国普及了。黄渤自己很平静:“作为演员,能够有这样的机遇,已经很好了,至少走在大街上已经有人把你认出来了。”

黄渤生长在青岛市南区团岛。青岛市区分为市南、市北、李沧、四方等几个区,周边还有胶州、即墨等县级市。这些地方的人介绍自己都说是“青岛的”,但是真正居住在市南区和市北区这些狭小范围的人认为,说他们那个味的话的人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青岛人。
黄渤介绍,青岛人的称呼很有意思,一律喊“师傅”。青岛过去一直是纺织工业基地,家里总有人在厂子里呆过,叫“师傅”习惯了。管小伙子叫“小哥”,一个老头称呼一个半大孩子也叫“小哥”,搁外地人看着有点四六不分,这个界限只可意会。“小哥大嫚是青岛特产。”黄渤不认可“青岛人由于经常食用营养高的海货,身材长相都不错,所以盛产明星”的说法。但他却透露自己还真是好海鲜这口味。“上午的海鲜市场不可错过。渔船把刚捕捞的新鲜海货卸在地上,往往不到10点就被抢购一空,发往青岛的酒店餐馆,也摆上青岛人家的饭桌。”
“不吃吃海鲜,不喝啤酒,别说你来过青岛!”黄渤喜欢喝啤酒,用青岛话说叫“哈啤酒”。在青岛,当地人喜欢用塑料袋打散啤。“散啤都是当天下午刚从啤酒厂运送出来的,因为没有经过一道杀菌的程序,所以味道更鲜美。”而今的黄渤总怀念在青岛喝啤酒时的景象:小酒馆门口聚集了一批光膀子的大肚子汉,一扎一扎不知疲倦地豪饮,每个毛孔都散发着酒香。“喝啤酒一定不要经过口腔,而要直接把一扎啤酒从嗓子眼灌进去才更‘杀口’”。
黄渤觉得大海培养了青岛人豁达的性格。他还记得小时候最爱做的事:半夜到第一海水浴场“洗海澡”,一直游到鲨鱼网旁的小岛,喝着带过去的啤酒,看着对岸点点灯光。他不由得用《疯狂的石头》中黑皮的腔调发出赞叹:“哎呀,那个景真是太美啦。”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