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公民姚明(2)

2010-01-14 10:49 《齐鲁周刊》/ 吴越 /


  5月25日是美国一年一度的国殇纪念日,当天举国政府机关、银行邮局、大型商号、学校诊所一律停业休息,让民众悼念为国捐躯的美国将士。与此同时,民间也安排了一系列体育活动,以丰富人们的假日生活。2008年的这一天,北卡罗来纳州的康科德六百里汽车大赛上,入场观众有18万,姚明来到现场,主持人这样介绍他:“在这一段时间中,他一直牵挂着他被困的四川同胞,为地震中造成重大伤亡,无数人无家可归而心痛不已,他希望在场全体观众与他一起,为地震中丧失生命的灾民默哀哀悼!”


  这一举动在美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姚明发挥了他的“公民外交”的最大功效。


  地震之后,姚明捐款,拍摄宣传广告,联系美国公司,呼吁他们为地震捐款。这让人很容易想到5年前的5月11日,由姚明和上海电视台发起的“超级明星超级爱心——抗击非典直播节目”,3小时募得善款50多万元人民币和28万美元。


  姚明去NBA及其与NBA相关的一系列成功运作,一直被人们称为经典的经济学案例。而他在非典中的表现同样可以被当作社会学的经典案例。因为,它同样为亟需支持、亟需寻求解决之道的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本。


  公众人物姚明的行为表明了他的价值观:人在社会中除存在经济交换之外,还有许多社会交换,即社会互助。有人曾把这种社会交换简单归结为无私奉献,或走到另一个极端,将其简单归入经济交换范畴,建立“时间银行”,做好事储蓄时间,以所谓的“道德储蓄”来召唤社会互助价值观的回归。


  姚明没有随意地将自己的名气和青春一起挥霍掉,他知道什么时候应当顺流而下,什么时候应当逆流而上,在明星、球迷、社会中间寻找一种良性的平衡互动。

 

上海平民史:“我总希望出名,但我只看到了成名带给我的东西,而从没想到它也带走了很多”


  一张照片:四川某地地震之后的一个夜晚,龟裂的街道、残破的废墟。一个青年从摆满刘亦菲、周杰伦、袜子、杂货的地摊上买了唯一的一张画像。素描仅有几笔,但很准确地勾勒出了我们熟悉的形象。


  那是姚明。


  他的形象使人相信,如果遇到什么不测,他会愿意和你一起坐在马扎上,在夜晚的灯下,忍受着蚊子,与你对聊。他所经历的身体伤痛一如每时每刻折磨我们的厄运。他笑的时候与大多数人一样可爱但不够漂亮,但你能够相信那些笑是真实的,而非在镜头前反复捏造而成。他曾在彼岸的国度拼争,而与我们一样,经历着日常生活的苦恼与烦闷。


  他的成长也与80后们毫无区别。童年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公用走廊里度过,人高马大,却总受小伙伴欺负。


  他成绩一般,小学一年级参加运动会才第一次投篮。但这一次投篮显然压力过大,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篮板,落在地上蹦到一边。而另一个小朋友用俗称的“倒马桶”业余动作倒准确投进了。姚明尴尬得满面通红。


  那时的姚明其实并不喜欢篮球,他像一般的男孩一样喜欢枪,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地理方面的书,甚至还对考古发生兴趣。他还爱做航模,爱游戏机。


  这种平民气质即使在他成为篮球巨星后,也未曾改变:“我总想能融入平民中,成为另外一个小男孩、小青年或者只是个马路上的普通行人,去看场电影,购物或买电子游戏……我总希望出名,但我只看到了成名带给我的东西,而从没想到它也带走了很多。”


  姚明有个梦想:“就是在我不打球的时候想在夏威夷有个家。这将是一个我可以常常感受宁静的地方。除了在我的梦里,我不记得上一次是什么时候我有过这样的感觉,彻底的宁静。”


  “我平生只跟一个女孩谈过恋爱,那就是我的女朋友。所以我决不会成为男女关系方面的专家。”姚明记得一家报纸在采访他和穆奇·诺里斯时,问到他们是否有孩子。他们先问穆奇,但是姚明替他回答了,“当然没有,”他说“他还没有结婚呢。”“事实上,”穆奇微笑地看着他说“我有两个孩子。”


  姚明一直有着很强的荣誉感,他会一脸羡慕地望着前面的少年升旗手将国旗升起。他的生活坦荡、朴素,你很难想象绅士姚明也会暴怒以致“横眉冷对”。


  从2003年4月开始,作为中国男子篮球队签约赞助商的可口可乐公司,在饮料瓶上使用姚明占突出位置的3名国家队队员形象。而姚明作为百事可乐形象代言人,并未授予可口可乐其个人肖像的使用权。于是,姚明认为可口可乐公司的行为侵犯其肖像权,提起诉讼。


  姚明这样说:“我毫不怀疑自己对于国家利益的重视。国家队的比赛任务我无条件服从,我会参加国家队的各项重大赛事,包括训练。路遥知马力,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在肖像权的问题上,我只是维护一个公民的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