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公民姚明

2010-01-14 10:49 《齐鲁周刊》/ 吴越 /

  1月4日,叶莉怀孕的消息不胫而走,姚老板要当爹了。由于伤病难愈,姚明明确表示自己无缘今年世锦赛。买下上海大鲨鱼已近半年,成绩急速上升,似乎已经开始了CBA新的时代。


  相对于“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的公民”韩寒,高大的姚明更像是一个温良的绅士。同为上海人,韩寒越来越成为唤醒人们公民意识的骑士,而姚明则在公民意识的自我修正过程中走出另一条途径。

 

 


 

 

“世界公民”:世界返还给中国的一个礼物


  黄蜂的24号梅森在姚明身前抢到篮板球,姚明上去从他手里抢球,压倒了梅森。梅森站起来,红着眼推了一把姚明。霍华德冲到了姚明面前,推开梅森。一时间,剑拔弩张,两队都杀红了眼。


  裁判商量了一下,给了霍华德和梅森一人一个技术犯规,然后判姚明和梅森争球。


  可当姚明和梅森面对面站着准备争球的时候,观众们突然看到了不希望看到的一幕,姚明拍了拍梅森,似乎有些化解恩怨的意思。观众席上的美国记者叹了口气,幽幽地冒出了一句话:多么善良的中国人啊。“霍华德因为帮姚明而被吹了技术犯规,姚明应该再凶点的。他这么一拍梅森,如果我是霍华德,绝对不会开心的。”


  这是发生在2005年NBA赛场上的一个事件。没人应该责怪姚明什么,姚明用自己东方的方式改变着美国。于是,当姚明和梅森撞在一起的时候,有两种理解撞击到了一起。这样的事情在姚明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


  “从中国到美国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很少有人尝试做过我正着手的事情——同时成为美国和中国的一部分。”在自传《我的世界我的梦》中,姚明说道。


  虽然面对记者是否准备成为美国公民的提问时,姚明也曾诙谐地说:“至少不是现在,原因很简单,恐怖事件,我想现在看来做一个中国公民应该会更安全些。”疯狂的溢美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姚明在成为中国品牌的同时,也是世界交还给中国的一个样板——公民样板。更多的人早已经把他当成了“世界公民”,起码已经是中国和美国共同拥有的一部分,具有了“双重国籍”。


  美国人说:“有一样中国东西在美国媒体眼中很正面,就是姚明,他真的很红。”不仅是技术,这个很富朝气而彬彬有礼、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年轻人让美国“眼前一亮”。姚明成了西方人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更是世界返还给中国的一个礼物。


  刚去美国时,姚明说:“如果我失败,我的同胞就会认为他们也失败了。有时压力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在罚球时注意到,自己的脖子都僵了……我的一生中都在满足别人的期望。”而到了后来的自传里,他却写道:“我也希望祖国的人民看到:一个人能够心中装着祖国,同时又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个人风采。”


  他曾不止一次向关注他的人昭示:姚明已经美国化了。尽管如此,国家队至上这一点对他来说并没有丝毫改变。“早在三年前,我就告诉姚要学会说‘不’,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这么去做。”恩师范甘迪感慨道。但是爱国并掩盖不了姚明说真话的勇气:“每当我对国家队充满信心时,最终收获的却是失望……我对国家队很失望……”


  姚明的形象连同他身后的辉煌故事似乎在提示我们,在这纸醉金迷的时代,依然有着理想故事的可能性。他带给我们作为公民的安全感,无论是在美国丰田中心,在上海卢湾体育馆,在五棵松篮球馆,在他发布评论的电视台前,还是在地震之后,闷热而无趣的初夏夜晚。


  
“商业公民”的“公民外交”:在明星、球迷、社会中间寻找一种良性的平衡互动


  在属于媒体和信息的时代,即使是一个有着足够号召力的明星,想将号召力变成一种公众的精神资源,也无法离开灵光乍现和一套完整的市场运作,“商业”公民呼之欲出。所谓“商业”公民,即在商业社会利用自己的一切资源,实现公民的责任的途径。


  在姚明背后,有一个懂得市场策划的集体,从确定活动的名称、寻求合作方,到确定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活动前期的宣传推广等等,一整套计划环环相扣。他们是姚明及其明星朋友们爱心行动成功运作中的关键人物,也是社会公益活动推广中不可缺的商业要素。

 

相关阅读:

 

姚老板的财富规则    揭秘“姚之队”   颜强:一个巨大的“姚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