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张艺谋的第四枪

2009-12-21 18:36 《齐鲁周刊》/ 吴越 /

  张艺谋不是贱片的始作俑者,但绝对是贱片在今年的集大成者。《三枪拍案惊奇》的出现,终于给中国式贱片打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为什么偏偏又是张艺谋?二人转张艺谋的无奈又在何处?


  足球江郎才尽了,文学江郎才尽了,电影也跟着江郎才尽了,作为时代标签的张艺谋终于迎来了他的中年危机,放完三枪,第四枪放倒的是他自己,还是电影本身?这个以贱片引领的时代,究竟要阐释什么?

 


 

 

西北王嫁接了东北王,红高粱地里终于唱起了二人转


  “当初我就是太好奇了,其实这玩意儿吧,没啥意思。”《三枪拍案惊奇》中小沈阳对闫妮总结他们奸情时说道。其实说白了,小沈阳说的不是奸情,而是道出了这部影片得以成功运作的本质。


  以张艺谋在中国电影界教父的地位,能够把姿态放到如此之低,钻到西北山旮旯里去拍一部以小沈阳为标签的贱格喜剧,足以吊起人们的胃口,无论你是具有深厚艺术修养的高端观众,还是仅仅为了谋求简单快乐的普通看客,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见证这种略显诡异的事件,虽然见证之后的结论可能真的是“没啥意思”,但消费行为已经完成了。


  通奸的故事本身不离奇,离奇的是电影教父张艺谋和小品天皇赵本山的无征兆“勾结”。《菊豆》的染坊被搬到了西北戈壁的面馆,李保田换成了小沈阳,南方的阴湿沉郁换成了西北的干爽荒凉,充斥着臊哄哄的鲜肉气息的对白和打扮让一切显得那么空洞。


  张艺谋总结《三枪》的核心内容:“每个人都在犯错误,其实就是看到人在命运前的这种孤独或无力。老百姓也会觉得,整个就是阴差阳错。”然后他接着说:“这只是个电影,你让人沉重到什么时候啊?”


  就像当年的《鹿鼎记》之于金庸,《三枪》成为张艺谋的异数。“服装设计师”张艺谋将二锅头装进五粮液的瓶子里,跟你说这是茅台:嗫一口吧,绝对不是二锅头。


  古典舞蹈剧能赚钱就做成《英雄》,金银色彩能赚钱就做成《黄金甲》,二人转小品能赚钱就做成《三枪》。他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电影圈推倒牌坊,却在大型演出阵地上重新树立了新牌坊。在旧阵地成为赚钱的排头兵,在新阵地又树立起了华丽标杆。


  可是,降格成为二人转,在大银幕上为赵本山搭建了个“刘老根大舞台”的张艺谋,头上曾经显现出来未来大师的光环正在一枪一枪的被击掉。那些爱电影的观众,那些朝圣于大师用影片来抚慰每一颗渴望探索与求知的心灵们,那些期待国际影坛大师中出现中国人名字的人们,该怎样评价他呢?


  张艺谋找到了他的第二春,赵本山也发现了他的桃花源,把刘老根大舞台的未来放在了张艺谋宽阔敦实的肩膀上。西北王嫁接了东北王,红高粱地里终于唱起了二人转,于是韩寒要说:“这些人们拍电影和化学家一样,最讲究的是‘元素’两字,全剧组拍一拍身上的土,一思量,喜剧元素,西方元素,时尚元素,春晚元素,二人转元素,网络元素都齐了。于是,他们一头扎进了大西北的土里,开始拍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