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卢武铉:死于他杀?(2)

2009-06-24 16:01 《齐鲁周刊》/ 吴永强 /


  
假使没有第一个凶手,身边汹涌而来的第二批凶手也足以致他死命


  “今天天气格外明朗。龙女对我莞尔一笑。不知这是爱情还是友情?看着她转身离去的背影,我呆呆地望了许久。”这是写在卢武铉日记里的初恋的心迹,龙女就是卢武铉后来的妻子权良淑。


  多少年之后,当提起早在小学时候的单恋时,卢武铉脸红了。当选总统前他曾出版过两本书,其中一本的题目就是《老婆,帮帮我!》。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伴随他最久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样是小学毕业证书,一样就是老婆。
  卢武铉当上总统后,儿女仍旧从事普通工作,居住在总统府外平民区的普通民宅里。他还有11名侄子侄女,他们有的是教师和律师,有的是澡堂业主、农夫、网络代理、店员、学生等,都是平凡的普通人。


  可是,环绕在他周围的龙女和那些“普通人”们,却联起手来,成为导致他死亡的二号嫌疑犯!卢武铉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他们回报给卢武铉的却是洗不清的耻辱。


  卢武铉称作“忠厚朴实”的大哥卢建平早在他在任期间就两次卷入贿赂案,已获刑1年、缓刑2年;涉嫌“文渊次腐败案”的长子卢建昊、亲信郑相文,以及妻子、女儿、侄女婿等亲属也相继落入司法掌控。


  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一个贫寒子弟走上高位,他要保持清廉,不受亲朋好友所累,比政治豪门子弟或富商从政要艰难得多。那些政治豪门,有数代的积累,子弟从政最重要的作用是继续保持家族显赫的地位,通过公权力捞钱的欲望并不迫切,而且因为数代经营,其亲属也不必那样急着鸡犬升天。


  而卢武铉就不一样了,他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而且还是家族的,他们的亲朋好友,不知有多少人希望借东风而获取利益。商家的银弹进攻几乎无孔不入,想方设法结交他妻子、他儿子、他兄长,送钱给他们。


  4月22日,卢武铉在网站上发布了最后一篇博文,承认妻子权良淑收受过鞋厂老板的百万美金。“大哥做的每件事,我很难一一察觉监督,我也无能为力啊……‘这是我妻子所作之事,我并不知情。’我知道这样的话即使说出口,也只会让我更加难堪。”


  终于,卢武铉替凶手们说出了死刑宣判:“我已不再是你们追求的价值的象征,请你们抛弃我吧。”


  
没有拿到免罪金牌的卢武铉,终于开始了担惊受怕的日子


  1988年,卢武铉当选为韩国第13届国会议员。当年在追究全斗焕前总统任内违法行为的听证会上,面对现代集团会长郑周永等实力派证人,卢武铉井然有序的尖锐提问,通过电视荧屏深入到普通市民家中,成为了“听证会明星”。


  没有人怀疑,郑周永是现任总统李明博的精神导师,作为保守主义者的李明博,一直对卢武铉的执政方式极为厌恶。


  “太过分了,太不宽容了,真是相煎何太急啊。”韩国人这样评价李明博政府对卢武铉的穷追猛打。有人举了一个例子,李明博是属于保守派,卢武铉属于自由派,保守派的金泳三在上任之后,把曾经提拔过他的全斗焕和卢泰愚投进了监狱。最后是自由派的金大中上任之后宣布特赦,才把卢泰愚和全斗焕救了出来。


  人家自由派的可以救你保守派的,怎么你李明博一上来就清算人家呢?


  韩国总统是没有连任的,只有5年的任期,他们总是急于要跟前任掰开了。李明博没有从容,没有一个去校正的机会,只有一任的任期,一着急,开始了对前任的卸磨杀驴。


  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不论是金泳三,还是金大中、卢武铉政府,都曾经发誓要整顿政商勾结的“韩国病”,尤其是卢武铉总统在任时,对现代财团总裁郑周永加以拘捕判刑,但韩国大财团的政商勾结、逃税漏税、非法转移资金等腐败丑闻仍然接连不断。


  总统享有某种豁免权,但一旦卸任,他的一切行径都将暴露在阳光下。一方面,政治机制的逻辑在发挥作用,反对党不可能放过对手的任何一点错误。另一方面,即便下任总统是同一党派,也不可能阻止新闻媒体的调查、揭露。


  韩国文化中独特的“请托”文化让政治腐败变得非常普遍。军人独裁留下的政治仇恨基因却被延续,第一家族往往得不到“免罪牌”。


  在韩国,司法机关作为享有独立权力的部门,不论谁触犯法律,必然会启动调查、起诉程序。司法机关成为凌驾于总统头上的“紧箍咒”,韩国建国至今,不知有多少卸任总统在司法机关面前,绵延庞杂的关系网变得一无是处,最后只能“束手就擒”。


  正是这样的制度,让几乎每一任韩国总统在卸任之后都丢人现眼,甚至进监狱。血缘、乡缘、学缘、人缘构成韩国社会关系的基本文化板块。现代制度却不留情面,搞得卸任总统、商界大佬们不得安宁。


  想当年,叶利钦交权普京之前,首先给自己弄了个免罪金牌,下台后优哉游哉,不受制约。而没有拿到免罪金牌的卢武铉,终于开始了担惊受怕的日子。


  
来自于文化深层的“鼓舞”,使他最终欣然赴死


  汉代贾谊有言:“跪而自裁,上不使人捽抑而刑也”。这话说得明白,知道不好了,自杀得了,为了你,为了你家族,为了你这个群体,最好自己了结,当众下狱受刑,那是多没面子的事!


  所以伍员、白起、扶苏,一经示意,二话不说,拔剑自裁。


  比起陈水扁撒泼抵赖式的辩解,卢武铉的自杀,更具有传统士大夫的风范。知耻,应当是一个政治人物最后的底线。


  有人说是受儒家文化影响,有人说是受日本文化影响,一死以谢天下,成了韩国流行的一种光荣死法。不管是一连串的艺人自杀,还是现如今的卢武铉殒命,他们都被一种强大的磁场吸引了,在这个磁场里面,他们放弃了自我,让生命开花……


  一方面,由于耻辱文化的存在,这样的大人物会陷于绝对孤立。人们如同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他们,他们也因为颜面尽失而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另一方面,只要自杀身亡,人们对逝者会显示额外的宽容,他们的名誉甚至有一定的挽回。


  如果说自身信念的反差、亲朋好友的背叛、现实政治斗争以及监察制度和社会制度联合杀死了他,那么来自于文化深层的“鼓舞”,使他最终欣然赴死。


  几十年来,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出现过前任元首自杀的行为,卢武铉开了一个先河。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二战期间被选下台后曾说:“我是很悲伤,但是我们的人民有权决定国家和政府,这是真正的民主,我因此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卢武铉虽然最终走上了这条道路,但我不是懦夫,我就是要用这种惨烈的方式死去以昭示我的清白,我的尊严。”如此众多的羁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旦你成为万众瞩目的那一个,那么你就不是你了,而卢武铉最终还是要做回自己。
 

  他死了。他活着。自杀、他杀。他死于千秋功罪,死于任人评说的盖棺难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