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中考变局
4月29日,济南市公布《关于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2010年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用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取代原中考文化课考试成绩,高中阶段学校将根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新生。
这一政策顿时在老师和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众多媒体将其热炒为“取消中考”,或褒或贬,不一而足。可是,记者在具体调查中却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中考真的取消了吗?学业水平考试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减负还是增负?最终学生会不会受益?
初二学生提前一年迎来“中考”
来开家长会之前,陈东进并没有想到这次的中考改革会这么麻烦。
“6月15日的会考迫在眉睫,为避免说和听的疏漏,有几点注意事项现在我以书面形式告知您,望您耐心看完。”5月18日,陈东进和其他家长一道参加了某中学专门为初二年级家长们召开的家长会。
按照济南市的有关规定,从2010年开始实施新的中考模式,现在的初二年级,也就是2007年入学的学生将作为第一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考试,以取代原来的中考文化课考试。
“地理和生物到初三不再开设,初二就进行学业水平考试。”该校副校长刘书棋告诉记者。虽然2010年才开始新的中考模式,但是下个月的地理和生物考试使初二年级的学生提前一年迎来了“中考”。
“在模拟考试中,我儿子两门课都是87分,如果以后每门课都是这样的成绩,就有可能成为指标生。”家长会现场,陈东进告诉记者。
家长会结束之后,虽然老师向家长们详细讲述了新中考政策的特点,但是陈东进还是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以前都是督促孩子好好学习,只要文化科成绩好了,就能考上好一点儿的高中。现在光学习好还不行,还得要求孩子提高各种能力,有点儿太宏观了。”
根据家长会上老师的指点,陈东进开始每天督促孩子完成地理和生物的一部分复习。他每天陪着孩子学习,“孩子现在就进入了中考备战状态,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以免误了孩子的前途。中考考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而刘青则是新中考政策的拥护者。刘青的孩子现在也是读初二,每天放学他都会早早守在学校门口,接孩子回家,第二天再把孩子送到学校。“我不要求他文化科成绩有多好,中上游水平就行了,但是一定要全面发展。”
让刘青感到自豪的是,孩子曾经获得了济南市航模比赛二等奖,并代表市里参加省里的比赛。“他就是有时候不诚实,让他中午不要去学校外面吃饭,他答应得好好的,但是还是照吃不误。”
在刘青看来,新的中考政策更加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这一点很重要。”
“对于这套政策,大家现在还在观望。”有些老师也这样说。老师们在抱怨,很多政策往往改动太频繁,能够坚持五年以上的几乎没有。“教育的改革并不是能够立竿见影的,推广起来,至少一年以上才能见效,而在长期的摸索中才能有所进步。”一位老师这样说。
2005年和2006年,济南市中考中文科综合曾经实行了两年的开卷考试。考生们或背、或提、或抱着一大摞书走进考场的情形,蔚为壮观。给历城六中王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甚至有个学生用超市的手推车推着几十本资料走进考场。”
之后,开卷考试昙花一现,文科综合考试改回了闭卷。“考试形式改了,具体的实施往往跟不上,没有具体的、可行性的评价标准。”王老师说。
而在很多学生看来,中考形式的变化短时间内还没有影响到他们。记者在泉城中学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只有4个人知道中考的变化,却对记者说:“不就是取消中考了吗?”
新中考考家长还是考孩子?
记者在历城六中看到,上午九点半,学生们出现在校园里,踢毽子、跳绳、做广播体操、跑步。“我们是济南市较早实施‘大课间’的学校,这是从魏书生那儿学来的,上午进行35分钟的锻炼,下午还有30分钟。”王老师说,“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好的锻炼,但是还是有家长反对,说这样会耽误学习。”
王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现在学生不上晚自习,周末也不补课。可是,虽然目的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到底怎么度过?很多家长有意见。现在中考、高考依然起作用,是指挥棒。那里要成绩,这里没课时,很难办。”
新政策实施后,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学生日常学习成绩是对初中学生3年各学科学习成绩的阶段性和过程性评价,由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小组学习、活动参与、出勤以及期末考试测评等内容组成,划分成A、B、C、D4个等级。成绩为D级的学生不能毕业。
“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必须达到什么级别,才有资格成为推荐生或者指标生。”王老师告诉记者。
从去年开始,很多初中摸索建立各自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而“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型课堂”成为各个初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按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被分成4-8人不等的小组,他们互相评定出来的结果将成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部分。
“实行分组式课堂教学后,刚开始学生觉得新鲜,互相讨论学习。可是时间长了,就聚在一起聊天,纪律不好控制,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自觉性。”王老师说。
有些家长把目光盯向了老师和学校。王长山(化名)的孩子本来学习成绩并不好,他想办法给孩子弄到了一个体育特长生的名额,这样,文化科成绩只要达到某个高中录取分数线的70%就可以了。“上一所理想的高中应该没问题。”王长山说。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刘涛曾设计了200份问卷发放给家长,回收率达到93%。调查的数据显示,约有45%的家长曾经给孩子的教师送过礼。其中,初中生家长给教师送礼的比重最高,达56.5%。
按照济南市新出台的中考政策,对于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很大程度上由学校、老师来完成,这就引起了家长们的普遍质疑:这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教育的腐败,使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受到破坏?
记者了解到,这次济南市进行的中考改革是在去年1月份山东省教育厅实施的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出台的。“从去年开始,市教育局进行了6次调研,济南市这么一改革,走在了全省各个地市的前列。”一位教育专家说。
是取消中考,还是换汤不换药?
5月18日,当记者试图联系济南市教育主管部门时,被告知涉及中考的话题,不方便接受采访。第二天,记者再次联系教育主管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可以拨打教育热线进行咨询。
随即,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拨打济南市教育局教育热线,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答复:“其实现在高中录取新生关键还是考试。”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传言,说以后不再进行中考了,对学生的评定完全由初中学校自己说了算,初中生对口上高中,甚至还有家长打电话来问:‘你们学校的学生对口上哪所高中?’其实这些理解都是不对的。”刘书棋说。
而在很多老师们看来,中考不但没有取消,改革后的高中招生制度却是现有中考的“增强版”。
“现在从初一就得严格要求孩子,新的高中招生政策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模式,依据学生初中三年的综合评价录取学生。”刘书棋说。而历城六中副校长吴延岭这样回答:“高中录取时还有分数线,按照分数线从高到低录取。此外,还以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等级和学生水平考试中实行等级评价学科的成绩作为参考或限制条件。”
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张茂聪副主任看来,新的中考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各个初中之间的差距。“指标生的名额分到各个学校之后,跟其他学校减少了竞争,更有利于学校之间的公平。”张茂聪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省实验中学给教学条件好一点的A中学和差一点的B中学一定名额,一个在A中学不能被推荐的孩子,在B中学很可能会被推荐,这样就杜绝了一部分人在初中阶段就选择“名校”。
在得知济南市的中考改革后,上海交通大学一位教授这样反思:“真正意义的学业水平测试,并非学科考试,而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类似于美国的高中生学术水平测试,不与中学的学科成绩重复。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努力为推进这样的改革,进行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内部管理改革,而不是在原有框架下,做换汤不换药的折腾。”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