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 > 名博 >

经济疲软期的三件“法宝”

2012-10-13 20:41 未知/ □陈九霖 /

 

  陈九霖,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他执掌中国航油期间,除使公司经营业绩大有起色外,还策划和主导了一系列收购兼并活动,为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兼并起到了借鉴与指导作用,因此被称为“航油大王”。2009年末任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走缓,GDP同比维持小幅下行态势;2012年一季度GDP降至8.1%,二季度更是降至7.6%;最新出炉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物价指数PMI为49.2%,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自2011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50%,创下9个月新低;此外,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再超预期,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0.5%,创34个月新低。

  这些数据,让人们不可避免地对目前经济形势产生深层次联想。未来经济形势将走向何方?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归纳下来不外乎两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较为悲观,大概80%的人都持有这种态度,其中不乏专业人士。无论是2011年底十年股市归零,还是央企被迫进军养猪业;无论是中远巨亏百亿,还是中小企业亲身经历的经营难、融资难,这些现实均佐证了这种悲观的观点。并且更多人相信,这种悲观的事实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人甚至担心,中国经济会持续下滑,加之外部环境恶化,甚至可能导致崩盘式下跌。

  第二种观点则过于乐观。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维持高增长,甚至个别人相信,中国未来20年将持续8%的GDP增速。理由是中国人口众多,有利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消费将逐步替代投资和出口,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驱动力。

  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过于悲观或过于乐观都不客观。

  经济下滑是符合经济周期规律的。从世界视野看,历数20世纪的几件大事:1949年美国二战后期短暂繁荣之后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1973年前后第一次石油危机、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危机,人们可以发现经济总是遵循着繁荣衰退、往复循环的规律。

  再看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美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在其1910年至2006年近百年的GDP发展历程中,美国经济短期内出现波动的频率较为频繁,但每一次下滑之后带来的却是反弹与再度上升。而作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美国股市曾经历若干重大事件。中国目前较为消极的经济现状并不意味着经济会一蹶不振,相反,如果利用好这次机会进行有效调控极有可能带来巨大增长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哪怕是蝴蝶效应)是很自然的过程。只要始终尊重、遵循经济规律,便没有必要过于杞人忧天。

  对于过于乐观的观点,虽然我很希望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20年连续的高增长,但客观而理性地看,中国经济不可能继续保持8%增速发展。理由是有一部分外需将永久消失,而内需扩张也将减弱。两个重要支柱——汽车和住房消费将明显下降,以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持续高速增长也会在几年之后出现饱和,它们对于经济的贡献度将越来越小。更何况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而经济总量的基础越大,经济增长的速度就将会越缓慢。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那么,企业应如何对目前经济形势进行判断并在不利情况下对经营状况进行调整?我个人认为,可考虑三件“法宝”:一是挤泡沫,二是调结构,三是捕机会。

  所谓挤泡沫,即不管市场走势下行或上升,都应借当前经济不景气的现实,重新厘清之前的思路。当经济处于高位时,企业的思想膨胀,不断扩张、拿地、增员、涨薪。特别是近些年,实体经济的低回报率甚至负回报率导致资本游离。大量实体资本转移至市场炒作,不是炒房就是炒股,不是炒股就是炒农产品,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更是全民PE、投机盛行。更值得忧虑的是,不少企业利用所获贷款放高利贷、炒房地产、炒矿产或大宗商品,甚至购买杠杆化的金融产品,以求获得超额投资收益。大家挤破头往一处钻,于是催生了泡沫经济的风险。企业存在泡沫就该挤掉,该裁员裁员,该调薪调薪,挤掉泡沫才能剩下干货。

  目前形势正逼迫我们理清思路,下定决心调整结构。如果不适合所在的行业,该转行的就得转行,该延伸产业链的就得延伸产业链,甚至要“英雄断臂”,把不适合的砍掉,留下最精粹、最核心的内容。但这种整合型“调结构”并不意味着应投入几百个亿用于养猪、养鸡等非钢产业。目前,猪肉价格已从年初高位跌落,而且价格水平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可能很难有较大上升。各大实业企业应在自身产业链上寻求机会,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取得适当平衡点。

  对于捕机会问题,危机有时就意味着机会。巴菲克有名言,别人恐惧时我要贪婪,别人贪婪时我要恐惧。市场不景气时,更应保持理性态度,抓紧苦练内功,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少人预估,市场环境大约还需3年左右的时间才得以回升。果真如此,假若借此时机挤掉从前的一些泡沫、调整好发展结构、并抓住有利商机,一定能做到“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