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 > 名博 >

地产调控,按下葫芦浮起瓢

2010-06-19 09:45 《齐鲁周刊》/ 许小年 /


 
  政府推出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政策,猛砸房价,市场上交易量骤降,房价陷入胶着状态。应声而落的是钢材、水泥价格,立竿见影的效果出现在A股市场上。房子卖不动,钢材、水泥哪有销路?公司股价自然一路下滑。股民想必一肚子委屈,我招谁惹谁了?凭什么你打他的棍子落在我的屁股上?


  房价尚未整治到位,大蒜、绿豆又异军突起,辣椒也来添乱,价格成倍翻番。理财专家跌破眼镜,投资高手眼珠脱落,谁也想不到的小东西竟成今年表现最佳资产类别。难怪股民管你们叫“砖家”,哪个事先预测到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近年最复杂形势,救火队紧急出动。政府发出声色俱厉文件,严惩“哄抬物价”和“囤积居奇”少数奸商,号召不明真相群众不要听信流言,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不知少数人哪来那么大能量?居然蒙蔽了人民群众向来雪亮的眼睛。


  这是怎么了?到处奸商,遍地坏人,连青菜、绿豆也跟领导过不去。


  都是钞票惹的祸。


  货币超发啦!超发是相对实体经济需要而言,好比饭吃多了消化不了,不是肠塞肚胀,就是胃疼腹泻。2009年广义货币M2增长27.7%,而名义GDP增长仅6.8%。27.7-6.8=20.9%,这21个点的超发货币泻到哪去了?


  先是股市和楼市。A股指数从2009年初的1900涨到年底3400。房价据统计局说涨了1.5%,民众感觉是百分之一百五。玩笑开得有点大。2010年楼市开打,驱赶资金涌向农产品,大蒜、绿豆鸡犬升天。政府追踪而至,资金又像李自成的流动大军,进入蔬菜、奶粉市场。真是个“乱哄哄,你方唱罢他登场”;急切切,按下葫芦浮起瓢。


  货币如同演员,总要顽强地表现自己,限制了电视剧,他就要上古装戏。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回收多余货币,请演员回家安心休息。


  紧缩银根,是否危及“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也许,但不必因此而忧虑。形势得来没啥不易,绝招儿无非是打鸡血、抽鸦片。银行发放十万亿贷款,拿百姓储蓄不当钱;政府一掷千金,用纳税人银子豪赌反弹。鸦片烟换来一时精神头儿,怎么能称为“大好”?若形势真的“大好”为何又不敢断烟?


  犹犹豫豫,患得患失,既不收银根,又不搞改革,滞胀前景清晰可见。没有改革就没有新的增长点,经济焉能不“滞”?听任钞票继续泛滥,价格岂有不涨之理?而且实体经济越“滞”,对货币需求就越低,多余货币对价格压力就越大。反过来价格越涨,实体经济中的真实收益率就越低,更多资源离开实体经济,转向看上去赚钱容易的资产经营,如楼房、大蒜之类,实体经济就会因失血而越“滞”。“滞”与“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日本人在1980年代经历了这样的滞胀。为刺激经济,日本央行开闸放水,实体经济无法吸收货币流向楼市、股市,造就了另一“日本奇迹”。然而“大好形势”终未逃过一劫,1989年大崩盘宣告了“鸡血疗法”彻底失败。


  按下葫芦浮起瓢,此乃物理世界客观规律,绝无可能遵从政府意愿。若想两者同时降,方法只有一个——抽去缸中漫溢的水。这水,是去年政府自己灌的。解铃还需系铃人,怨不得小商小贩,也怨不得轻信流言的群众。


许小年  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曾任美林证券亚太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顾问。曾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有评论说,他看似惊人言论之下隐藏着经济学家的独立精神和最朴实的市场经济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