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 > 资本表情 >

“云时代”如何赚钱?

2013-04-28 09:25 未知/ □ 江寒秋 /

  在互联网的天空下,每个人都在谈论云。

  云不在空气里,云在由数据、软件、服务构成的世界里。

  按《经济学人》的说法,人类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夜。其核心内容是云计算、3D打印、工业机器人、网络协作化生产服务。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前提,软件开发和应用服务为云时代的成熟输送着营养。一旦网络与生活形态无缝链接,商业模式、工作方式、知识传播和社会面貌将随之一新。谁能在云的世界里找到位置,谁就能抢到未来的钱,并改变财富分配的方式。

  云上的日子

  2009年一部名为《夏日大作战》的科幻长片,虚拟了一个云生活的乌托邦世界,叫做OZ社交平台,全世界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OZ账号,人们在这个世界里不但可以购买到现实中所有商品,还可以在这里办理税收手续、为现实的自己申请贷款,从这里了解医院的医疗资源、收到现实道路的交通情况……总之,所有公共服务以及所有经济信息都在同一个平台上自由流通,在这里,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生活完全统一了。

  云计算早已是互联网行业的一个流行词,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对云计算的定义是:这是一种对IT资源的使用模式,是对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提供无所不在的、标准的、随需的网络访问。它的特点是,所有计算资源能集合成一体,从而具有庞大的计算能力。

  根据这一条标准,不难发现,OZ正是不折不扣的云技术。在这部电影里,人们过着高科技生活,受到OZ无微不至的照顾,因为账户和现实中人的身份权利几乎相等。

  实际上这样的生活在现实中已经部分实现,韩国首尔在2008年推出智慧城市规划,所有市民都能通过手机收到即时的交通信息,不仅有道路堵塞的提前通知,还可以推荐公交线路,连地铁到站时间、目的站的衣食住行资讯,也可以提供给民众。

  2010年3月,TED大会上,美国IT界人士凯文·斯拉文发表了演算法如何塑造世界的演讲,他的观点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演算法设计,并逐渐由演算法控制的世界。

  他描绘的这个云时代里,你的所有生活,都能被“云”端服务器理解,比如你正在想或正要做的事,你的各种需求,都会及时地通过各类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甚至是空调和热水器,来得到及时满足。

  3G门户首席执行官邓裕强认为这个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他早就习惯了用在线文档修改和存储文件,通过在线地图查找咖啡馆。用一部手机就几乎完成所有工作任务。但他说这并不是云计算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全部便利。

  “相反,云计算给个人用户带来更多的是个人化体验。”每天,他从家里出发到办公室,都会用手机浏览自家公司的新闻网站,与一般新闻网站不同,他看到内容同其他用户相比,并非完全一致。因为他以往的搜索内容、他的地域、性别以及手机型号等记录,都被3G门户的服务器存下来,他下次登录时,机器便会根据他的行为习惯,自动挑选出符合他个人特点的新闻与广告。

  这样的服务实际上互联网早已有之,邓裕强每天收发邮件的Gmail邮箱上,看到的广告都是与他发送邮件主题息息相关,他浏览的Facebook主页,like过的网页,好友圈子,发过的帖子,已让他看到同别人不一样的广告。

  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次破坏性重建

  每个人都在谈论云,它让资源的获取变得更简单,也可能让人和人变得更漠然。云计算和3D打印机一起,正在塑造新的社会面貌。

  去年6月,《经济学人》推出了名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封面专题,同一个月,未来学者杰里米·里夫金的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文版也面世。它们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以前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中心化,但随着互联网的成熟,分散式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而且这种生产方式更有效率,不管你准备好没有,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已经不期而至。

  云计算、3D打印、工业机器人、网络协作化生产服务,它们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有能力塑造新的社会面貌。

  所有的工业革命都是一次破坏性的重建,在未来的工厂里,你再也看不到穿着肮脏衣服的工人,一切都会整洁无比。枯燥、重复的工作将完全由机器完成,工厂里会变得罕有人烟,大部分人的工作将在办公室里完成。

  很多改变是实时在发生的,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大学生已经用3D打印机制作出了可以飞行4小时的迷你飞机;新式自行车也不再需要使用大量的钢材原料,更轻便耐用的碳纤维可以取代它们;维基百科网站在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高级编辑,他们把知识碎片化,用协作的方式改变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渠道。印刷业带来了书籍的普及,它与蒸汽机一起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20世纪第一个10年里,电信技术与内燃机的结合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现在,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将把人类社会带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已经处在它的前夜。

  云平台改变财富分配方式

  在2006年产生“云计算”概念后,业界对其定义不下10种,各个IT企业根据自己的方式去定义云计算。

  微软将云计算定义为“云+端”和“软件+服务”,而亚马逊则将云计算限制于通过网络访问的存储、计算机处理、信息排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入式服务。除此之外,谷歌、雅虎、阿里巴巴、网易、360等都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服务。

  未来的知识也在云端,继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办网络公开课之后,斯坦福大学专门拿出1600万美元与密歇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合作开设一家名叫COURSERA的私人公司提供网络教学资源。这个项目整合联合最好的师资,学生不需要到校上课,即可以在线上提问,不同学校的学生还可以申请修学分,在云计算的辅助下,教育也进入了2.0时代。

  云计算不是毫无代价的免费品,它需要催生新的盈利模式,才能成为可持续的创新。云计算早就开始变现,通过向用户出租自己富裕的存储服务器、带宽、CPU等资源,亚马逊与云计算相关的业务收入已超过1亿美元,这些用户最初是一些个人开发者、程序员,后来是一些小企业,再后来是一些中型企业,当大企业参与其中,商业世界就会呈现新的面貌。

  云计算和3D打印机一起,会让劳动力变得过剩,云平台会改变财富分配的方式。

  现在大部分人都走到了一个无处不网、无时不网,人人上网、时时在线的时代。有电的地方就有互联网,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云计算,这并不新奇。

  不过云计算既然寓意着工业革命,那么它不仅会影响产品的制造过程,还会进而影响到产地。对中国而言,这是个更迫切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上扬,人口红利消失,都意味着制造大国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大公司未来会将生产部门逐渐搬回本国,以便更贴近客户,只有这样才能更迅速地依据用户需求做出反应。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设计者与生产者同在一处也将更加方便。云计算和3D打印机一起,会让劳动力变得过剩。

  大企业创造云平台,也能改变财富分配的方式。电子商务是生活方式中绕不过的一环,淘宝网作为平台型产品,为大量商家提供了进行商品交易的工具。由于商业行为是由商家自己完成的,所创造的财富归商家所有,因此淘宝网通过对信息财富的处理改变了物质财富的分配模式。

  这种形式的云计算产品从技术的角度控制了财富的分配模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财富。就像《经济学人》的编辑保罗·麦基里预言的那样,在云时代,“你可以在家里就拥有一个小家庭工厂,甚至一间大公司”。云上的钱就在那里,而让它落地的方法在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