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 > 资本表情 >

洋化妆品调查:成分一样,价格为何相差几百倍?

2012-10-21 22:15 未知/ 王欣芳 /

  我们身边的美丽陷阱④——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国内化妆品市场主要被外资企业所占据,其优势在中高端化妆品市场尤为明显。目前,我国前二十大中高端化妆品品牌基本来自美国、法国和日本。实际上,在化妆品行业,“中国不差技术,也不差好的原料”,但为何与外资化妆品的价格相差百倍?除了相同成分,购买外资化妆品的你知道把钱花在了哪里?

 

  从78到1500:同质原料不同价位

  一次偶然,安琪在超市买了一盒颐莲应急补水修复面膜,试用后效果不错。安琪研究面膜成分发现,这款面膜的主要成分包括大名鼎鼎的透明质酸,即玻璃酸,是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保湿性最好的物质,被称为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2009年6月面世的每一款兰蔻水份缘系列产品都含有透明质酸。雅诗兰黛、SK-II等大牌化妆品也将其作为有效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颐莲是济南福瑞达集团旗下品牌,该集团以30吨的年产量成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商,在国内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远销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世界知名品牌的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制药企业的全球原料供应商。

  但是,虽则主要成分相同,颐莲与大牌化妆品的价格却相差甚远。比如“糅合高浓度的透明质酸精华”的SK-II臻采凝润滋养乳专柜价格是1500元,而颐莲透明质酸保湿乳液价格只有78元。 “即便福瑞达能够在原料成本方面最大程度的压缩,如此价格差别也未免太大。”

  在一次相关调查中,对于“为何选择外资化妆品”的问项,68%的消费者表示对外资化妆品的成分更放心,“外资化妆品的成分应该更贵更安全”、“外资品牌的成分会更有效”等等是记者听到最多的回答。还有人引用一条新闻:去年6月初,自然堂化妆品生产商伽蓝集团与对客户采取评级制度的化工巨头巴斯夫达成了一项原料供应协议,自此伽蓝拥有了与雅诗兰黛、资生堂等国际大牌相同的原料:“生产出来的化妆品,1000个产品中出一个次品和100个产品中出一个次品,这是‘洋’原料和‘土’原料目前存在的品质差距。”日化营销专家谷俊说。

  事实真的如此?外资化妆品的原料真的比本土品牌好?

  台湾美容专家方惠苓指出,目前化妆品行业的成分已同质化,在全球化的经济时代,化妆品原料商都可以把现有的成分卖给每家化妆品公司。业内资深技术专家杜先生也指出,“从成分和技术上讲,外资品牌与本土品牌已经没有差距。”

  向外资企业及本土企业供应原料的原料商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很多消费者认为本土品牌用的原料就比不上外资,事实上,目前市面上化妆品的原料基本一样,本土一些注重品牌的化妆品企业对原料要求甚至比外资还要高,当然每个市场都会存在一些赚快钱的企业,但这已不是主流。”同时他还指出,国内的原料并不一定就差。他举例道,目前“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个很热门的成分,根据检测,目前质量最好最稳定的EGF是中国产的,而该成分占了日本EGF80%的市场。“可以说,中国不差技术,也不差好的原料”。

  专家们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本土化妆品在成分方面存在研发投入不够外资多、配方搭配不够细微化的差距。“在某些产品的配方上,本土品牌可能做的不够细致,但这并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只是从化妆品工程师的角度来看,化学公式不够完美而已。”技术专家土木强调称。

  全国化妆品质量工作委员会技术专家郑先生指出,外资品牌与本土品牌在成分上可能相同或相差几块钱,但价格上却相差几十甚至几百倍,“这更多的是成分吹嘘的结果,或者说是品牌效应”。

  许多化妆品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消费者都被贵价外资品牌所误导了,认为化妆品昂贵的就是更好的,事实上,花多少钱买护肤品,与获得良好的护肤效果完全是两码事。比如同样的爽肤水,不含刺激物的产品肯定比添加了精油、桉树等所谓的纯植物提取的贵价产品更好,无论后者如何宣传自己的天然植物成分。

  购买外资化妆品,你的钱花在哪里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国内化妆品市场主要被外资企业所占据,其优势在中高端化妆品市场尤为明显,目前我国前二十大中高端化妆品品牌基本属于美国、法国和日本。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预计到2013年国内化妆品行业销售额将突破2000亿元。据有关数据统计,洋品牌化妆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约占到60%和90%左右,利润份额更是超过九成。以2009年为例,宝洁以132.32亿元销售额、17.9%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欧莱雅以81.78亿元销售额、11.1%的市场占有率名列亚军。当前,本土化妆品企业有400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仅50多家,超过5亿元规模的本土品牌更是凤毛麟角。本土护肤品牌有佰草集、相宜本草、自然堂、隆力奇、六神等品牌,除少数品牌跻身国内中端市场外,绝大多数品牌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调查显示,有45%的消费者认为,外资化妆品在技术上更先进。宝洁的研发费用占全年销售的3.8%,旗下拥有兰蔻、阿玛尼等品牌的欧莱雅集团在研发方面也不遗余力。早在2002年,欧莱雅便发表《中国人皮肤类型学》报告,这一研究历时6年,调查了2000个25~60岁中国南方及北方的女性,对中国女性的皮肤进行科学研究。

  然而,并非所有的研发都“靠谱”。

  许多外资化妆品在宣传中经常会提到“××实验室证明”、“××研究中心研究发现”等研究报告。曾在外资品牌做过销售工作的叶紫却告诉记者,化妆品领域存在着“验证宣传”的潜规则,所谓的实验室或研究报告大多是化妆品公司放出的“科技烟幕弹”,只是将广告用科学术语进行包装而已。

  “国外的品牌很会用‘研究报告’给产品宣传提供佐证,手法五花八门,有些甚至没有科学性,不过是产品营销方面的小伎俩。”叶紫称,他们所谓的“实验”,大多是化妆品公司预先支付经费的有偿实验,而包括一些名声很大的大学如哈佛等在内,许多验证产品宣传的实验室都擅长“制造”研究报告,来配合广告宣传的需要。

  还有不少进口品牌都号称“独门科技”、“专利成分”等,一位专家称没有所谓的专利秘密、独门科技,因为要获得“专利”,其中一条规定就是要公开产品和用途,而且专利也不代表效果。专利一种权利,与成分或产品的效果没有一点关系。有专家指出,所谓的研究表明几乎都是外资化妆品品牌在宣传上的惯用手法,但这些数据的研究条件及科学性真实性都是值得考究的。

  全成分标示:

  无处可藏的化学元素

  像食品一样,“有机”、“纯天然”等元素经常成为外资化妆品吸引顾客的噱头,如SISLEY植物美白亮采精华液宣称“富含左旋维生素C等精纯植物配方”,娇韵诗也一直称自己“坚持以天然植物精粹”等。

  面对化妆品“纯天然”的问题,专家则笑称,“这更多只是一个宣传手法而已。”

  台湾美容技术专家方惠苓告诉记者,自称是纯天然的化妆品,许多成分都是人工合成的。“天然成分的宣传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因此化妆品公司可以任意使用、炒作这些术语,这是化妆品行业很常见的做法。”据了解,某洋品牌的一款产品只加了一种天然成分,含量只有小数点后六位,但却被用来大炒特炒。

  其实,在化学专家眼中,化妆品就是一瓶化学品,清洁和保湿就是其最大的功能,对阻止衰老没有任何作用。当然,有关化妆品成分的科学研究正在进步,从抗氧化物、抗刺激物到皮肤是怎么老化的、皱纹是怎样产生的……可以说开展全方位研究,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日照、自由基和刺激物对皮肤的破坏。

  当然,作为普通人,我们购买化妆品并非仅仅购买玻尿酸和各种精华成分,还包括对自己魅力的心理预期。相对成熟的外资品牌化妆品在科研投入上资金更雄厚、眼光更长远,在产品配方上更有经验,在生产流程上更追求细致,其在质量控制、售后服务和生产管理体系上可能会胜出一筹,而且可能付出了更多的推广费用,这些都会增加化妆品的成本。而“外资化妆品科研背景更强”、“外资品牌成分质量更有保证”、“外资产品更有效果”等光环则通过各式各样甚至过火的宣传方式,长年累月的潜移默化而成。

  ■链接

  化妆品常见成分解析

  当神奇的小瓶中一切成分都呈现眼前、不再神秘时,那些“看不懂”的密密麻麻的化学名称到底有什么作用?

  ◎基质成分:通常是成分列表中排在最前面的成分,含量最多,如水、甘油等。

  ◎皮肤护理成分:

  1.维生素

  维生素A:抗衰老。

  维生素B3:强化表皮保湿屏障,调节皮脂分泌,提亮肤色。

  维生素原B5:温和保湿、增加皮肤的含水能力。

  维生素C:抗氧化及美白肌肤。

  维生素E:抗衰老、抗氧化。

  2.水杨酸:主要起到帮助去除角质等作用,在规定浓度下对人体是安全的。

  3.神经酰胺:很好的保湿剂,能维护皮肤锁水防御屏障和抗老化。

  4.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清除人体多余自由基的抗氧化醇,能够有效缓解因外界环境不利因素(日晒、辐射、废气等)带来的肌肤问题。

  5.辅酶Q10:具有强力的抗氧化性,能够延缓皮肤衰老,被用在抗衰老化妆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