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的“绝对化”误区
一提到有机食品,我们联想到的便是青山绿水、牛羊漫坡的桃园化情景。这些景象代表了我们对净洁生活的一种向往,但在食联中国创始人刘全勋看来,这样的向往更多是一种文学想象与道德情操,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甚至有可能阻碍洁净食品以正常方式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食联中国,作为近年消费者和有机产品生产企业购物、展示的网络商城,注重高端有机产品资源的全面整合及独一的全程二维追溯系统,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条件和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将不使用人工激素、不使用化肥农药的有机产品,及时快捷地提供给消费者。因此,其创始人刘全勋在座谈中告诉我们,有机生活体现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方式,不仅表现在吃有机食品和用有机用品方面,还包括人们对有机食品的认知和发现……
时 间:2013年9月27日
地 点:济南龙大商务大厦
座谈人:刘全勋(食联中国创始人、济南方联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解永敏(《齐鲁周刊》副总编辑)
丁爱波(《齐鲁周刊》首席记者)
除草剂滥用,你知道多少?
解永敏:我们知道,食联中国是一个有机商城,一直以“生态”为理念,服务于消费者和有机产品企业。听说你原来从事的是工程行业,为什么会想到转行做有机食品呢?
刘全勋:做有机并不是我的初衷,我的初衷是做安全食品。如今化学农业、激素农业把整个农业生态破坏了,政府层面也在管这些事情,我们是想可不可以通过民间手段推动食品安全。这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诚信机制、诚信体系、惩戒体系。政府大多是事后管理,靠事后监督和曝光,这引起的连锁反应是让老百姓觉得如今什么东西都不安全。食联中国这个平台是事前的自我承诺和约束,加上全过程追溯和真正的透明化经营。应该说,透明是解决暗箱和潜规则的最好良药。
解永敏:目前与食联中国合作的供应商有多少家?
刘全勋:有12家农场,有省内,也有省外的。刚开始,我们在全国考察了300多家做有机的企业,要求他们做有机必须要承诺,出现问题链条式追责,结果真正能敢给我们和消费者做出承诺的只有12家。我们要求与这些有机农场签订假一赔万的合同,结果只有12家有机农场敢和我们签订合同。
丁爱波:在考察过程中,那些农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都是哪些农场?
刘全勋:农场的具体名称就不说了,他们能搞有机已经是有善心了。至于存在的问题,也可能不是他们的原因,比如周边老百姓打药打的厉害,把害虫赶到有机农场的田里了。可以说,这些农场即便搞出的是假有机,也比市面上常见的一些食品好一些。
丁爱波:你作为食联中国的创始人,其核心理念就是“有机”,那你自己吃的食品有多少是有机的?
刘全勋:我不是100%吃有机食品,吃有机是从干食联中国开始的。有机食品很贵,我吃的多是包装袋坏了的,没办法配送给客户的。说实话,全部吃有机食品,目前根本不可能。
解永敏:在你看来,我们今天所吃的瓜果蔬菜,最严重的安全问题是什么?
刘全勋:是除草剂滥用。不久前,我们想把野菜在食联中国上架销售,就对野菜进行检测,结果让我吃了一惊。野菜是真正的野菜,重金属什么的都不超标,唯一超标的是百草枯,就是农家常用的除草剂。如今除草剂用量太大,即便是老百姓自己吃的也会打除草剂。除草剂有一个半衰期,半衰期越长老百姓越喜欢,因为药效时间长。百草枯对鸟、虫伤害比较小,但对人的伤害却特别大。而我们许多人,对除草剂滥用却一点也不知道,想想这很可怕。
丁爱波:为什么会存在除草剂滥用?
刘全勋:农产品价格偏低、劳动力成本上涨。种地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庄稼汉外出打工一天能赚一二百元,这种形势下让他们再去“锄禾日当午”,不太现实。所以,也就出现了除草剂滥用。因此,大家吃果蔬一定要洗干净。
有机不是小众产业,一样能高产
解永敏:据说有机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做有机挣钱不容易,是这样吗?
刘全勋:现在大部分做有机的企业都亏损,我们食联中国在各个环节控制的比较好,现在能做到略有盈余。
丁爱波:这个略有盈余是如何做到的?
刘全勋:我们的运营成本低,自己不生产,也不和生产商抢生意,而且帮着好的生产商推广,物流也不是我们的,而且我们也没有店面投入。把所有导致有机无法走入百姓的环节都砍掉,这就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再一个,我们整合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形成了资源整合和高效调配。
解永敏:你的客户如果一个月都吃有机产品,大约要花多少钱?
刘全勋:1000多元吧。
解永敏:我们采访有机食品供应商时,他们说一个月全有机的话需要6000元左右。
刘全勋:我们供应的种类主要是菜米油,肉、蛋现在还没有供应。再一个,通过这种物联网销售方式,也降低了运营成本,所以消费者也就省了不少钱。
丁爱波:到目前为止,供应商的食品出现过质量问题吗?
刘全勋:还没有出现过,不过有客户也反映在快递过程中食品受到了磕碰,品相不好。
丁爱波:很多人认为有机是小众生意,产量太小,不可能大面积推广,对吗?
刘全勋:有机耕作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对较多,但随着技术的革新和进步,这种状况会逐步改变。有许多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技术也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比如先进的闭合喷灌或滴灌技术,既可节水又可避免草籽随漫灌播撒,降低了人工除草成本,也避免了除草剂的使用。有机产量较低,恰恰是因为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死亡、土壤板结而造成的。随着生态和地力的恢复,有机一样能高产,这在弘毅生态农场、泰安亚细亚农场试验中已得出结论。当然,通过人工激素和转基因获得高产,有机是拒绝的。
有机拒绝转基因,但不反对用基因技术造福人类
丁爱波:现在有一种倾向,把有机神圣化,甚至还有的人为它披上一层宗教化的外衣。
刘全勋: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做法。当然,有机所倡导的“健康、生态、公平、关爱”原则也能够在宗教中寻到影子,但有机不依附于任何宗教,它是用健康安全的方法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生产健康安全的产品。
解永敏:很多人认为,现在环境问题如此严重,不可能有真正进行有机种植的土地。
刘全勋:这其实是把有机“桃源化”、“绝对化”了。之所以说“桃源化”,是因为国人内心深处的“世外桃源”情结。很多人认为,有机产品应产自世外桃源、与世隔绝的地方。现在PM2.5的阴霾笼罩每一个角落,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中国不可能有有机。持这种观点的人大部分很少亲近大自然。其实,有机拒绝污染的空气和水,但并非要求在真空里生产,它对空气、水有一定指标要求,对污染企业也有一定距离要求,但都不是不能实现的。中国是农业大国,有过半的耕地可以进行有机生产,即使生产环境达不到有机标准,采用有机方式耕作也会带来环境的改观和产品品质的提高。
丁爱波:很多人认为有机就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是吗?
刘全勋:这同样是一个误区。很多人对有机的第一认识是,有机产品在种植过程中绝对不用化肥、激素、农药,反对任何科学的手段,仅依靠人工原始耕作或完全自生自灭。这是完全错误的一种观点,且不说这样的种植过程无意养殖了大量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害虫,本就违反了有机的原则,而且这样的耕作方式也会浪费大量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很难生产出真正有益人体健康的产品,这其实是把有机产品和野生产品的概念搞混淆了。
有机技术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现代科学生产技术,在追肥方面倡导使用生物菌肥、经腐熟的农家肥或沼液、沼渣,可使用天然火山灰或矿物肥,以预防土壤板结,保持地力。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使用粘虫板、杀虫灯、昆虫性诱剂、防虫网、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植物隔离带、天敌等综合防治措施。在种子方面倡导自然或杂交选育优秀种子,在转基因种子尚未明确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性前提下,拒绝转基因。如今有机未能大规模普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化有机种植技术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解永敏:有机不是实验室,不可能完全做到无菌,对吧?
刘全勋:有的农场,为标榜黄瓜是有机种植,直接从架子上扭下来吃,这其实是在作秀。有机不是无菌,再干净也要洗一下再吃,没有农残可能会有大肠杆菌之类的东西。至于普通的瓜果蔬菜,更是要用洗洁精洗干净才能吃。农药是油性的,简单冲洗不管用,虽然洗洁精也会有残留,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样更安全。
解永敏: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现在似乎有种将转基因妖魔化的现象。
刘全勋:其实,转基因食品早已覆盖了我们的生活。比如大豆油,基本全是转基因大豆压榨的。需要说明的是,有机拒绝转基因,但并未大张旗鼓反对基因技术,更不反对利用基因技术防治疾病、造福人类。不过在转基因产品尚未明确其安全性前提下,就大规模推广使用,这很不科学。应该有专家带头研究转基因并进行亲身实验,进行市场推广必须得保证公众们的知情权。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