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艺术回到那个纯粹而清澈的年代
专访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李云涛——
所谓“承诺、花钱买证”等,都是骗局
《齐鲁周刊》:有这样一种说法:“艺术类考试成为某些文化课不是很理想的学生进入大学的一种捷径”,您怎样看待这种观点?前几年的艺考热是否也与此有关?
李云涛:这是一种极其不正常的现象,反映了某些学生和家长的急功近利。因为艺术类专业对于文化课分数要求低一点,一些考生会通过学艺术上所谓的“好学校”;经常会有家长问我:“你们是一本吗?”相比山艺,他们会更加看重山大等综合性大学,而不去关心每个学校专业的真实水平和历史厚度。对他们而言,学校的牌子更重要一些。
《齐鲁周刊》:您怎样看待近几年的艺考降温现象?这对于艺术院校来说有什么影响?
李云涛:据我的调查,比如高密一中,在前几年的时候他们专门设有艺术班,每年有四五十个人,而现在不到10人;针对生源数量下降的问题,我们反而不会担心生源的质量,因为在理性报考的大环境下,我们会招收到更多真正热爱艺术的考生。
《齐鲁周刊》:“艺考内部操作空间大”成为一部分考生和家长的共识,您怎样看待这种认识?
李云涛:说“艺考内部操作空间大”是因为考生和家长还不了解详细的招生程序。我们每年都会在现有招生细则之上进行调整,尽量完善,把一切漏洞堵住,以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一个真正有水平的考生进入艺术的殿堂。
学校每年都会实施《招生管理与评分工作实施细则》,比如在美术类各专业评分时均采用分档人员和评分人员分开进行的办法,同时扩大试卷分档类别,缩小档与档之间的分值,今年专业考试就分为10档,每档分值不超过5分。表演类等其他考试也实施分档方式,有效避免了主观评分,最大程度的做到了公平公正。
《齐鲁周刊》:怎样看待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培训班现象?
李云涛:负责任的学校绝对不会以学校的名义办任何培训班,我们学校也从没办过任何培训班,因为物价局、工商局随时可以来查,监管相当严格。针对一些宣传的天花乱坠的培训班,什么“某校老师辅导包过”,可能是部分老师的个人行为,这个学校不会限制;对于那种所谓“承诺、花钱买证”等,都是骗局。
未来:很多院校因为逐利而新上的相关艺术类专业会被砍掉
《齐鲁周刊》:在某些主持人或歌手大赛时,参赛者专业水准很高但知识面等过于狭隘,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现有教育体制下怎样才能实现对“人”的全面塑造,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李云涛:过去的教育体制的确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现在正在逐步改善,比如对于艺术生的高考分数合格线越来越高,就是对文化课重视的一个趋势。另外在教学中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也是不错的措施,还可以开设讲座,使学生在专业优秀的同时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修养。总之,让学生成为一个善良、真实、健康、快乐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齐鲁周刊》:近年来艺术生的就业情况不是很理想,针对艺术生的就业问题,谈谈您的看法。
李云涛:就业的概念应该扩展,在年龄比较大的人的观念中,他们只会认同铁饭碗,比如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但是时代在变化,比如我们的毕业生进了一些企业的艺术团和一些民办的艺术团体,收入也相当可观,各种福利保险也很到位;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就业就应该更广阔一些。
《齐鲁周刊》:谈谈您对艺考未来的发展方向的看法。并谈谈您自己的艺考故事。
李云涛:我觉得未来的艺考报考会更加理性。一些综合性的院校甚至农业、林业的院校在前几年艺考热的时候因为逐利而新上的相关艺术类专业会被砍掉。我坚信这一点,因为他们的师资、设备等力量不足,很多是临时聘请的外校老师,教学方向也不明确,这一切的发生大约就在5年之内。这其实是社会趋于理性之后自然淘汰的结果,是很正常的现象。
还有一点就是我自己的一点期望,也可能是奢望。我是1984年考入山艺的,当时花了一块钱报名费,程序非常简单。大家都是怀着对艺术的纯粹的热爱来报考的,没有任何的功利性,当时的招考老师对于自己满意的考生也敢于当场拍板,不会像现在这样避嫌,会有很多繁琐的程序。我们追求公平公正的成本相比以前是大了很多,但是这个成本是必要的;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艺术回到那个纯粹而清澈的年代。
■相关链接艺术教育三人谈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不改变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制度,却让学生们跳什么交谊舞。素质提不上去这些形式只能是作秀。更何况作为课外体育锻炼,进行什么活动应该由学生自己选择,有人喜欢跳舞,有人还喜欢武术呢!咋不让全国中小学生“是谁在练太极风生水起”啊?连本应该自由选择的课外体育锻炼都要一“统”天下,还让学生有什么个性可言?没有个性有什么创新可言?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建立“教学实践型”大学,就是进一步明确办学特色。所谓“教学实践型大学”就是以教学为主体的大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意能力、表现能力与技术能力,满足经济发展对应用设计艺术人才的需求。
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
在现在的模式中,生源越多,我们越难选拔出真正的艺术人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考试方法被限制住了,由于现在艺考考生太多,逼着艺术院校无奈地想出一种大家都能接受,而且对外感觉很公正的一种很机械的考试模式。这不符合真正的选拔艺术人才的规律,机械的东西是没法选拔真正的艺术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