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风尚 > 绯闻 >

王妃改变世界

2014-06-27 10:53 未知/ □尹丛丛 /

 

  “我的人生之所以被描绘为童话,是因为它确是童话。” 6月20日上映的电影《摩纳哥王妃》的第一行字幕显示。影片中大明星格蕾丝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嫁入摩纳哥王室,六年后面临家庭、婚姻、国家的危机,她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

  事实上,王妃格蕾丝·凯利为摩纳哥带来了荣光,摩纳哥也成就了她的传奇。正如电影里妮可·基德曼的台词说的那样,“我,就是摩纳哥。”而对于众多嫁入皇室的灰姑娘来说,能够打破“血统纯洁、门当户对”这一壁垒、进入童话世界的重要原因正是——她们为王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格蕾丝·凯利:“我,就是摩纳哥”

  “我的人生之所以被描绘为童话,是因为它确是童话。” 6月20日上映的电影《摩纳哥王妃》的第一行字幕显示。

  故事聚焦于凯利生命中最黯淡的一段时期:嫁入王室六年后,曾经的奥斯卡影后已是一国之母和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她在王室的生活四处碰壁,与丈夫感情岌岌可危。当她接到昔日“伯乐”希区柯克发出的新片邀请时,又恰逢摩纳哥政治局势动荡之时。是重返渴望已久的好莱坞大银幕,还是尽心尽责“演”好她在生活中的角色——妻子与王妃?

  就这样,格蕾丝·凯利的名字又一次成为戛纳的焦点。这部传记电影本身未能获得好评,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格蕾丝·凯利更加光彩夺目。这个来自费城富裕家庭的女孩一路从纽约、好莱坞到南法的里维埃拉,成为希区柯克大师这辈子最喜欢的女演员之一。

  电影中宣称摩纳哥王室是欧洲最久远的王族,事实上,在1956年之前,格蕾丝·凯利还未曾嫁给雷尼尔三世之时,这里不过是毛姆口中“颓废人们的阳光地带”。就在衰败的摩纳哥公国快被人遗忘之时,格蕾丝·凯利的“世纪婚礼”让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面积仅 1.95 平方公里的小国。

  1956年4月19日,1600余名新闻记者涌入了这个弹丸小国,现场摄影机的嗡嗡声,几乎让人听不见摩纳哥主教吉尔斯·巴特的提问声。显然,这场婚礼转播让摩纳哥公国收益良多——奥斯卡影后格蕾丝与其彻底成为一体,无论是灰姑娘嫁入王室的童话故事,还是奥斯卡影后婚后的王室生活,都成为镜头追逐的对象。

  1957年,已孕的格蕾丝用爱马仕的一款拎包遮避微凸的小腹,躲避记者拍摄,六十年来,这款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凯利包”,仍旧是众多贵妇名媛的心头好。

  1961年,她戴着白色的帽子和手套,穿着Givenchy的套裙重返美国,则掀起了“格蕾丝风潮”,雅诗兰黛推出的唇膏唤作“格蕾丝王妃的珊瑚”。

  直至去世,格蕾丝也为摩纳哥公国贡献了足够吸引人的话题——她的纪念活动、她的追忆录、她生前衣服的拍卖,还有位于摩纳哥公国内拥有25个景点的名为“格蕾丝王妃之旅”的旅游路线。此时,摩纳哥公国已经成为各国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的免税天堂、度假圣地、销金窟,而格蕾丝在几十年后,依旧是这个公国唯一的名片。

  格蕾丝·凯利为摩纳哥带来了荣光,摩纳哥也成就了她的传奇。正如《摩纳哥王妃》里妮可·基德曼的台词说的那样,“我,就是摩纳哥。”

  戴安娜们的亲和力战争

  即便如今戴安娜王妃已经香消玉损,不可否认,她依旧是英国王室从阳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的折点——自1981年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大婚后,欧洲王室只有一位王储娶了贵族小姐。在此之前,王室们一向以门当户对和保持血统纯洁为联姻的主要条件。

  高贵的血统一方面让王室保住了门第底限,而在另一方面,却与民主时代提倡的平等自由观念格格不入。要知道,即便在现在,英国仍旧有五分之一民众反对君主立宪制,西班牙反对君主立宪制,高呼前国王卡洛斯下台的民众每年都有。

  于是,与平民通婚,承认婚姻自由,成为王室成员阐释“你既要高高在上,又要成为普通人的一分子”的另类解说,起码在表现亲和力方面,十个王子,也敌不过一个平民王妃。

  戴安娜会亲手抱起患有麻风病的孩子,西班牙新王后莱蒂齐亚会跑到更衣室,与网球名将纳达尔大力拥抱。而英国女王不过在时隔三十三年后,再次亲临温网现场坐在包厢里看球,就已经让主办方受宠若惊。

  平民王妃们常常会打破常规,改变传统,也由此缩短了与民众的距离。

  出身于中产阶级,曾是约旦苹果公司的一名雇员的约旦王后拉尼娅,用借来的钻石王冠,完成了王后的加冕典礼——这对于传统的贵族们无法想象,而于她来说,不过是顺理成章——“假如家中已经有一个了,那么再去买一个就非常愚蠢。”

  她还在YouTube上开设了个人播客,第一条视频短片,就是请网友“就阿拉伯和伊斯兰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亲自作答。在随后短短5个月的时间内,其播客的浏览量超过300万人次,留言超过4.3万条。

  现任摩洛哥王妃萨尔玛不但让国王穆罕默德摒弃了王室“三宫六院”的传统,还促使其修改宪法,在摩洛哥全国实行一夫一妻制。

  2001年10月,已是摩洛哥国王的穆罕默德发布公告,宣布他将与萨尔玛成婚,并首次对外公布了未婚妻的名字、年龄和家庭背景。这是摩洛哥王室近400年来的第一次。此前,该国媒体几乎从未有关于王室成员私生活的任何报道。

  有媒体因此评论说,因为萨尔玛,摩洛哥王室与国民越来越亲近。甚至可以说,平民王妃萨尔玛改变了这个国家。

  “公爵夫人”们的时尚标杆

  全球语言监测机构于2012年2月公布了新词——公爵夫人效应,这一说法源自英国凯特王妃的“剑桥公爵夫人”头衔,说的就是凯特王妃,在时尚界所带来的影响力。

  当然,在凯特王妃之前,王室成员也是推动时尚前行的标杆人物,譬如她的婆婆戴安娜王妃。只是于英国时尚界来说,凯特嫁入的时机,恰好处于其极端低潮的时刻。

  彼时,英国时尚圈正陷入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尽管拥有顶级的艺术设计学校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但本土设计师尤其是知名设计师外流,在纽约、米兰、巴黎时装周的前后夹击中,伦敦时装周地位下滑,甚至面临模特不足的境况,经济危机更加剧了整个行业的不景气。

  凯特王妃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更何况,这位身高1米78的平民王妃,原本就是以其时尚性感,捕获了威廉王子的少男之心——在十二年前的圣安德鲁大学举办的慈善时装表演上,凯特身穿一件能看见黑色胸罩和蕾丝内裤的透明裙子出现在T台上,让威廉王子目瞪口呆继而一见倾心。

  威廉王子甚至整个英国时尚界都没有看走眼。结婚后,凯特王妃一年的服装费用为3.5万英镑,这里面包括AlexanderMcQueen、JennyPackham这样的顶级品牌,也有如Zara、Reiss和Topshop此类快销时尚产品。

  人们模仿她几乎到了着魔的境界,凯特王妃穿大牌时,民众会去追捧A货,她如果穿戴平价商品,这些东西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英国有统计数据显示,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凯特”,平均每位女性一年要花250英镑。

  无怪乎有外媒时尚编辑评价:“凯特王妃的穿着高贵得体,这很重要。她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时尚产业,对外界来说,她是最有影响力的使者。”

  能够与凯特王妃在时尚范畴内PK的,莫过于多次撞衫的西班牙新王后莱蒂齐亚。这位前西班牙电视新闻主播“一姐”,被称之为欧洲时尚标杆。

  其最著名的一场比美,则是与前法国第一夫人、著名模特布吕尼。当年布吕尼随丈夫出访西班牙,站在马德里Zarzuela宫的石梯上,莱蒂齐亚王妃身着西班牙设计师FelipeVarela洋李色小礼服,布吕尼身穿法国品牌ChristianDior蓝色小礼服,并肩而行的背影照,成为经典一幕。而略胜一筹、提携本土设计师的莱蒂齐亚,自然与米歇尔·奥巴马一样,成为本土时尚界的偶像,赢得了西班牙时尚界乃至民众的追捧。

  于此而言,纵然对于诸多平民王妃来说,从平民到王室这条道路看似漫长并充满着挣扎与妥协,但实际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她们也在改变着王室,并由此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