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那么远,这么近
“白金礼遇 品质生活”中信银行贵宾答谢系列活动之
中信银行贵宾客户精致台湾八日游——
2010年2月1日至8日,16位贵宾客户参加了中信银行“宝岛之旅”(二期)。使得台湾这座自小相识的岛屿,终于真切地呈现在眼前……□本刊特邀撰稿 林涵日月潭畔的白鹿原
扑面而来的气氛明显不同于北方二月的凛寒,使得季节已然在时空中变换。潮湿空气中带着一点说不出的味道。特别是游过阿里山和日月潭,总能想起“小时候老祖父曾在茶水氤氲的水汽中给我剥橘子”。当年小女孩内心羞怯的雀跃,倒与此时气氲颇为相似。
当然,游台湾的人都不会错过阿里山和日月潭,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台湾符号。但对于当年的小女孩来说,似更倾心于日月潭畔的原住民部族——邵族文化村和他们的传说。
邵族聚居于南投日月潭一带,人口甚少,仅280多人。据说,邵族祖先来自南方,由于打猎时发现一只白色水鹿,沿路追逐到日月潭,遂迁徙于此。如果单凭传说和想象,这与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倒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容易让人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九色鹿》,九色鹿到达的地方必定是最令人向往的乐园。
事实的确如此。邵族远道而来,却与日月潭气脉相通,在这里创造了鲜明的民族气节和丰盈的文化内涵。即使现在,邵族仍服膺祖先遗训,保留了播种祭、除草祭、氏族祖灵祭、狩猎祭、拜鳗祭和丰年祭等重要祭仪,杵音之舞是邵族丰年祭中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渔、农耕和山林采集,农业作物主要是板栗、蕃薯和花生。若不是有俗事缠身,还真想在这里住一段时日,看看白鹿的子民如何雕刻木雕,又如何练就带着海腥味儿的舞蹈。
美男子和小油坑
同行的伙伴都把台北故宫当作行程中的“大菜”,毕竟这里的任何一件藏品都让人赞叹不已。那么,可否将沿途经过的一些最具台湾特色的地方当作可口“甜点”?打狗英国领事馆、猫鼻头、仙女鞋、豆腐岩……真想探究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到底从何而来,又有怎样的传说。不料,漂亮的导游小姐果真一一解说,才知道我们并非第一个对“甜点”感兴趣的人。
印象深刻的传说来自一座离岸珊瑚礁岛。相传古时八仙中的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曾于岛上停憩,故名三仙台岛。导游小姐称,从成功镇内任何处所看三仙台都有不同情趣,由南往北眺望,三仙台俨然是一俊俏美男在蔚蓝的太平洋仰泳,额头、鼻梁、嘴唇及下巴等相当清晰,套用当下流行的俏皮话儿,这个可人儿才叫做“鬼斧神工”。
2月6日是传统的“小年夜”,中信银行特意安排了小年节目:吃水饺、看节目、泡温泉。家人打过电话询问小年怎么过,很得意的炫耀了一下白天101大厦的爱情邮筒和晚上猎户座的“金腰带”。要知道,这星座可是在温泉浴滋养下欣赏到的。
有朋友说,台湾地名怪在“名不副实”,小山往往有大名字,而大地方的称谓说出来又小得吓人。比如阳明山小油坑,怎么听都是泉眼一样的景点,可这里却最有境界。
一直以来都以为阳明山是一座死火山,现在才由喷出的硫磺气体验出它属于休眠火山。小油坑在后火山作用下,地下热源很旺盛,硫磺喷气从地壳较薄处喷出,嘶嘶作响。看着冉冉升起的缕缕白烟和一串串硫磺结晶,侧耳倾听喷气口的爆裂声,完全可以想象到当年火山喷发时的壮观。朋友看着拍到的云蒸霞蔚吟出一句“白云出岫本无心”,可当时浓郁的硫磺味儿,好像至今还残留鼻尖挥之不去。
灯塔情结
作为集邮爱好者,无法不提台湾的灯塔。
台湾是个海岛,自古邻近海域船只往返频繁,触礁搁浅事件时有所闻。清朝政府为解决此问题,便于外埯西海口岸兴建一座七级石塔,夜晚时于塔顶燃烧油灯,作为船只航行标识,该石塔应为台湾灯塔之起源,即现今渔翁岛灯塔又名西屿灯塔。
台湾的灯塔无论从建造年代或数量,在中国灯塔史上都占有重要篇章。台湾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邮资封片以及启用的纪念(临时)邮戳中多次出现灯塔内容,尤其是两套九组28枚灯塔普通邮票吸引着各国灯塔专题集邮者,其中最漂亮的便是鹅銮鼻灯塔。它曾在台湾两套灯塔邮票中被设置为平寄大陆常用邮资,另有其风景邮戳及临时邮戳。
如今终于登上这座台湾最著名的灯塔。据说,塔顶装置大型旋转透镜电灯,每10秒一闪,光力可抵180万支蜡烛,可达27海里,为台湾地区乃至亚洲灯塔中光力最强灯塔,享有“东方之光”美誉,现已成为巴士海峡与太平洋分界的重要标志。
无论有没有这些头衔,鹅銮鼻都会给有灯塔情结的人一个满意的交代。登塔远眺,可见太平洋与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碧波万顷,海天一色,孤悬于波涛中的七星岩隐约可见。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寒夜中靠这灯塔前行?同伴称,世上很多东西都“那么远,这么近”,比如台湾,比如灯塔,倒是中信银行的服务,无论理财还是子女教育、出国、养生等增值服务,永远亲切贴心。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