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读书 >

黎锦扬:山大人的“花鼓歌”传奇

2013-07-06 10:42 未知/ □黎锦扬 /

 

  40年代,黎锦扬以第一部英文小说《花鼓歌》,一炮而红,成为继30年代林语堂先生之后登上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第二位华人作家。《花鼓歌》被拍成好莱坞电影、百老汇舞台剧,至今经久不衰。黎锦扬也因此成为二战后最早以英文撰写中国人题材,并成功跻身欧美主流社会,享誉西方文坛的华人作家先驱。

 

  大哥是毛泽东老师;二哥没有录取江青后来被她整死了;四哥是邓小平留法舍友,七哥是毛泽东学生,写了《夜来香》……

  我于一九一六年冬在湖南湘潭晓霞乡出生。我的祖父是举人,父亲是秀才。我们兄弟八人,姐妹三人,我最小。

  我大哥是黎锦熙,当过北京师范大学的文学院院长、毛泽东的国文老师。我小时候,毛泽东常来大哥家请教。某日红卫兵打门,我大嫂要大哥赶快把毛泽东的一些亲笔信摆在书桌上。果然,张牙舞爪的红卫兵看见毛泽东的信写得那么恭敬和亲切,个个毕恭毕敬地退走了。

  我二哥黎锦晖,一生专门从事民间和儿童音乐,编了儿童歌剧《麻雀和孩子》、《可怜的秋音》等。后来又写些流行歌曲,如《桃花江》、《特别快车》、《妹妹我爱你》等百余曲,并组织了明月歌舞团,训练了许多歌舞人才,如黎明晖、王人美、黎莉莉、周璇等。聂耳也是该团出身。某年招考团员时,有位叫蓝苹的演员来应考,没考上。锦晖说,她长得还可以,也能唱两句,可是她两眼滑溜溜,东张西望的,有些靠不住,所以没有录取她。后来蓝苹做了毛泽东夫人,改名江青,在“文化大革命”时把我二哥活活整死了。

  我七哥黎锦光,做了明月歌舞团的乐队指挥。他编写了许多民间音乐,也写了些流行歌曲,最有名的是《夜来香》。一九二一年七月他考进了湖南第一师范,主任是毛泽东、敦国文。唐生智的弟弟唐生明惯用舌尖吹口哨,嘴唇不动,面带笑容,很难看出他在吹口哨。每老师听见后,问谁在吹口哨。大家都装着寻找吹哨的人。唐生明也一边吹一边跟着左顾右盼,装着在找吹口哨的人。毛泽东上课时他也吹,某日,毛突然喊了一声“唐生明!”唐才张口结舌地认了罪。

  四哥锦纡同邓小平一起留法,为省钱四个中国学生共租了一间房子。某冬生活费未寄到,他们欠了租,房东太太是个老寡妇,要赶他们走。邓小平出了个主意,要大家把零钱拿出来,推锦纡为代表请孤寡房东太太看场电影。锦纡会交际,长得也比其他三位高。电影看完回家,老太太十分感激,答应迟收房租一个月。

  我在青岛的山东大学外语系就读一年。那时学校有两个人,我们都没有注意。一是老舍,他教历史,不很卖力,学生多打瞌睡;二是蓝苹,在图书馆做小职员。次年日本人打来了,学校停课。一九四零年我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去云南边疆芒市土司衙门做英文秘书。后来日本人打到缅甸,我就出国了。

  两页短文赚了一千五顺利办妥居留权,《花鼓歌》被所有出版社拒绝八十老人是唯一知音

  我先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后转入耶鲁大学。承大哥的好友赵元任先生帮我弄到了奖学金,除学费外还有生活费。

  毕业后,我住在一间小房间里发愁,每天到华埠一家小面馆去吃碗叉烧面,每碗两角五,还有中文报可看。有一天,翻阅旧金山的《世界日报》,看到他们中、英文版征文的消息,每篇五元。我马上回去写了几篇寄去,不久,主编来信说,问我能不能每周写五篇,作为专栏。我一想,五五二十五,每周的收入可买叉烧面一百碗,饿不死了。

  旧金山《世界日报》的工作量少,每日供广东菜饭两餐。下午饮茶,一饮就是两三小时。那时我茶也不饮,到附近公园去想故事,躺在草地上,望着游云,文思特别好。

  有一天,接了个电话,是一个洋人打的。他问东问西,我以为是移民局来赶我出境了。我说: “我行李已经打好了,请随时驱逐我出境。”这人说,他不是移民局,他是《作家文摘》的主编,他们的小小说比赛揭晓,我中了首奖,有奖金七百五十元要寄,所以要问清我是否是投稿人。他还说,该篇文章有杂志要买版权,也出七百五。

  两页的一篇短文,就赚了一千五,后来有一家出版公司,编短篇小说专集,又出了五百元买去。这些收入比一年的薪水还多,我就决定在美国摇笔杆子为生了。因为怕移民局赶,我就拿了这些材料到移民局去交涉,是否可以长期居留。那里移民局只要你不抢美国人的饭碗就行,所以我一帆风顺就办了居留权。

  我写了一篇长篇小说,名为《花鼓歌》,是描写旧金山华人老辈和下一辈的矛盾。写完寄给纽约的经纪人。过了一年还没有回答,最后他写信说,《花鼓歌》被所有纽约出版商拒绝了,只有一家没送去,因为那家标准特高,他不想送,后来还是送了。

  这家出版商把《花鼓歌》送到医院给一位病中的老书评家去看。读《花鼓歌》的这位八十老人,读完后无力写报告,仅在稿上写了两个字: “ Read It”,直译为“读它”,写完就一命呜呼了。

  出版之后,《纽约时报》书评极佳,马上成了畅销书之一。经纪人立即打电话说,有很多人要买电影和舞台版权,他选了两家,要我选择。一家电影公司要出五万元买电影版权一次付清,一家舞台公司要出三千元定金买舞台版权,以抽版税为原则。他问我是要一次卖清,还是将来抽版税。现款差别是五万元和三千元,我想了整整三天,才做了一个决定,打电话给经纪人说“只要三千!”

  这是一个极大的赌博,不料我赌中了,因为舞台歌剧在百老汇上演十分成功,《花鼓歌》就在美国成名了。

  三藩市宣布了《花鼓歌》日,还有游行,市长送了我一把“三藩市市钥”。接着请我写文章的很多,《纽约人》杂志要我写芒市的故事,我写了五篇,后来书局又要我多写五篇,出了一本书叫《土司与秘书》,英国版改称《天之一角》,台湾地区还把它拍成了电视剧。有人说《天之一角》的中文版比《花鼓歌》还要畅销,问我是否发了财。

  7月新书架 暑期特荐

  树宝宝

  [日] 伊势英子 绘著

  定价:36.00元

  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社

  书中描绘了在日本和中国大陆生长的18种常见树种,所有树宝宝形象均立足实际,笔法严谨,堪称科普儿童绘本典范;随书赠送的树宝宝植物手册,介绍了大量植物知识,物超所值。

  野孩子系列《童谣》《童戏》《童语》

  熊亮 绘著

  定价:45.00元

  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社

  新版“野孩子”系列分为三本,共六个故事。

  《野孩子·童语》由《我的理想》和《我们要第一》组成。

  《野孩子·童谣》由《一园青菜成了精》和《蝈蝈和蛐蛐》两个富有北京特色的童谣组成。

  《野孩子·童戏》由《看不见的马》和《什么猫都有用》两个极具京剧色彩的故事组成。

  小马驹的成长日记(全12册)

  弗朗西斯卡·弗罗里希 著

  定 价: 120.00元

  出 版 社:湖北少儿出版社

  “我的第一套成长日记”是一套来自于荷兰的故事。故事按照12个月排序,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童话,为孩子轮番上演着精彩好戏:淘气的小猴子们偷香蕉、掏鸟窝、打泥巴仗;聪明勇敢的小魔怪遇到凶猛丑陋的大恶龙的挑战;小精灵们进行一段绝妙的长途旅行;小兔子一家在山洞里过着幸福的生活,憨厚可爱的小笨象总爱做梦,他去了梦幻岛旅行……随书附赠《名师教你写日记》手册。

  安野光雅“美丽的数学”系列

  [日]安野光雅 等著,艾茗 译

  定 价: 145.00元

  出 版 社:双螺旋童书馆

  共5册,分别为《奇妙的种子》、《十个人快乐大搬家》、《壶中的故事》、《帽子戏法》、《三只小猪》。让儿童以简单、科学的方式走近数学,爱上数学。

  《壶中的故事》荣获纽约科学学会最佳科学类童书奖、美国国会图书馆最佳童书、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儿童读物、美国父母杂志最佳童书。《十个人快乐大搬家》荣获意大利波隆那国际儿童图书展大奖

  马洛丽成长记(14册)

  定 价: 210.00

  (美)劳丽·弗里德曼 著

  出 版 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天真活泼的马洛丽搬家来到了蕨落镇,和最好的朋友分离、在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对她来说可是大大的挑战。当然,她又有了新班级、新同学以及新朋友,碰到各式各样的新问题。

  美国童书出版业翘楚Lerner出版公司出品,荣登亚马逊五星级童书。

  美国国家地理大探索系列(全8册)

  (美)克里斯托弗· 斯隆 罗伯特·B·哈斯 希尔维亚·A·厄尔勒等 著

  定 价:195.00元

  出 版 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

  这是世界知名杂志美国《国家地理》为青少年定制的大探索系列,绝对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