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新书榜
被禁锢的头脑
著者:[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定价:35元
东欧历史的深刻反思,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经典作品。
本书是198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沃什写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经典作品,对于二战前后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人的处境做了精彩的描述与反省。在某种意义上,米沃什的这本《被禁锢的头脑》,比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更加伟大和富有意义。奥威尔的那本是预言幻想小说,身在英国的奥威尔,并没有亲身经历俄式极权主义,没有看见它是如何从一个社会内部成长出来。而实际上任何被称之为“怪胎”的东西,都不可能仅仅是外来的,“被植入”的,而是有其自身深刻的历史、文化及人性的原因。《一九八四》重在描写人们在巨大的外部压力及恐惧之下,如何思想变形,完成了从属和归顺的过程。米沃什写在1951年的这本书,重心放在了这些人们如何从自身的处境、困厄及个人野心出发,自觉并入强势力量,最终变成了压力的一部分。书中所见所闻,为作者本人亲身经历。
占领华尔街
著者:张辛欣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定价:26元
针对“占领华尔街”事件,大多是从宏观经济和金融的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的,本书独辟捷径,关注此事件后不同个体的真实遭遇和命运。一位独具国际视野的艺术家谈:金融、移民、学业、投资、艺术与饭碗;角度罕见、幽默,并极其个人化;自写自绘,从华尔街高管到非法移民劳工,书中每一位真实人物都跟作者的生活直接相关;为高度关注自我生存和在面临选择的读者,展现一幅幅动态思考。
记忆之塔
著者:周志文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定价:27元
《记忆之塔》虽是散文集,也确实在文字背后穿起了台湾中国文学界1960~1990年代的面貌,因此有人评论这本书是台湾的“儒林外史”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在台湾动荡的时代里,周志文,一个从宜兰乡下考上东吴大学中文系的年轻人,怀抱着孟子一样的浩然理想,却发现大学里充满了荒唐的老师和荒诞的事情……他经历了《自由中国》的年代,大学时遇上当年姓章的两蒋兄弟,旁听殷海光、齐邦媛等老师的课。后来任教桃园振声中学、淡江大学和台大,记录了形形色色的奇人与故事。在他笔下,我们看到了戒严时期被扭曲了的大学校园里,龙蛇杂处的浮生百相。这本书几乎就是台湾变动最剧烈的时代里,一名台北文化人的养成过程:胡适、殷海光、台静农、屈万里、郑骞,还有自由中国、存在主义、越战的中山北路、书店的重庆南路、明星/田园咖啡厅、《现代文学》《文学季刊》《笔汇》《畅流》《拾穗》……可供老一辈中文人在里头寻找学界轶闻,年轻一辈当作天宝遗事,更多的路人甲,用来回味自己一生求取知识的路径与坎坷。想想在知识的堂皇门面下,曾有多少卑弱的人物,冷血的心灵,崇高与腐朽和谐的并存着。
其实,大家都想做菜
著者:庄祖宜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定价:39元
庄祖宜从学术殿堂奔向厨房,投笔从刀,放弃博士改当厨师,摇身变为“厨房里的人类学家”,风靡了饮食界和文化圈。做菜的最大乐趣在于“分享”,此书即是作者厨艺心得与饮馔乐趣集大成的极致分享:既有扎实有料的食谱,也有孕育美味、生儿育女的身体领悟;既有餐饮界趣闻轶事,也有潮流趋势的前沿报道,更不乏深刻的饮食文化观察与思索。
庄祖宜,台湾师大英语系毕业,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硕士、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2006年,她毅然决然放下博士论文,进入美国麻州剑桥厨艺学校研习烹饪。毕业后跟随丈夫一同前往香港,在大饭店里从厨房学徒做起,工作之余经营其个人博客“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与众多读者分享烹饪心得和专业厨房内的所见所闻。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著者:刘春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32元
本书是刘春的“诗歌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沿袭前两部的整体风格,精辟地论述了近二十个著名诗人的作品和生活经历。其中有孟浪、王寅、陈东东等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举成名的诗坛高人,有伊沙、蓝蓝、张执浩、杜涯等90年代引人注目的骁将,还有朵渔、江非、余地等新世纪异军突起的“70后”新秀。
本书作者在真实地还原诗人生活的同时,细致剖析他(她)们最具代表性诗歌的创作过程,鉴赏其艺术上的得与失,折射出文学精英的时代遭遇。如作者自己所说,最想写的,其实是文学精英在一个时代的遭遇,从而反衬出这个时代的光荣与辉煌、污浊与荒谬。一句话:“写的是人的命运。”
民国先生
著者:马建强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38元
本书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民国文教生活的全景画,叙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文人往事,再现了近代教育家和知识分子不为人知的风采、情意、抱负与挣扎。从北大校长蔡元培,到好父亲梁启超,从教育实业家张謇、陈嘉庚、李光前,到出版巨擘张元济、陆费逵,从名人雅集,到友人情谊,本书呈现了民国文化人的人生百态和民国新教育各方面的图景。
趁活着,去旅行
作者:王婧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定价:45元
以专业成绩第一名毕业于英国拉夫堡大学的王婧,读书时满世界乱跑,创业后仍步履不止,足迹踏遍欧洲、亚洲、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并以“牛仔裤游欧洲书”的名字在微博分享自己的旅行,有一大票自己的粉丝。《趁活着,去旅行》是她的众多旅行中的精彩部分,分享了她在其中的14个国家中发生的故事、认识的有趣的人和内心深处的变化。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