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济南“故事大王”的八点钟
他是85后“故事大王”,却拥有70后的气场和00后的心态;他是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得主,却一直秉承师傅“学会翻篇,宠辱不惊”的训诫。近日,本刊记者专访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八点听书》节目的主持人大新,为您呈现舞台上下大新真实的生活百态。
70后的气场,00后的心态
下午两点,走进山东电视台400平米演播室,生活频道《八点听书》节目正准备录制。
“走带了!”工作人员一声令下,正和同事们说笑的主持人大新立马进入了录制状态,用他那特有的低沉浑厚的声音讲述着一个个新奇惊险的事件,现场的人们被带入一个新鲜而曲折的故事世界……
“与生活频道签约主持,那是2009年的事儿了。当时生活频道的领导找我试镜,说是准备上一个类似《王刚讲故事》的节目,”大新回忆道:“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节目能火,所以让我签三年合同我只签了一年,我寻思要是火了我的身价也得涨啊”。
不出所料,《八点听书》节目开播不到半年就火了起来,在烟台的收视率甚至一度超过了《新闻联播》。“那次大新去烟台演出,在更衣室遇到了一群强烈要求合影的粉丝,最后硬是把大新的衣服给撕破了……”同事老孙告诉记者。
从一文不名的曲艺团实习生到现如今粉丝众多的主持人。周围的朋友都说大新有着“85后的年龄,70后的气场和00后的心态”。同事小爽说:“我们去外面做活动遇到堵车大家都急得不得了,这时候大新可高兴啦,人家自己打开收音机乐呵呵的听相声!”
从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得主到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八点听书》、山东卫视《欢乐逗秀场》主持人,大新一路走来获奖无数。“奖杯奖状我一个没留,不知道扔到什么地方去了”,问及原因,大新哈哈一笑:我不是大“家”,要做大“家”,我的老师李增瑞先生告诉我就要“学会翻篇,宠辱不惊”!
“哄自己玩”的娱乐精神
走进大新在济南千佛山下的艺术画廊,便看到他用毛笔写的几个大字——“哄自己玩”,笔锋腾挪之间作者的娱乐精神彰显无遗。
大新,原名郭培鑫,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六岁开始学习相声表演,初二那年退学进入了济南艺校曲艺科。2003年加入市曲艺团端起了所谓的“铁饭碗”。
那时候父母下岗,他每月400元的工资加每场10元的演出费根本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团里不好请假,为了去赚300元一场的婚礼主持费,我找车把自己撞伤了,等到探望的领导同事走后我自己拆了夹板硬撑着去主持了一场婚礼。”后来大新不得不辞去了曲艺团的工作,整整4个月没有任何收入。
对待相声,大新却从来不马虎,“早上起来,2个小时,练功开嗓,20年来雷打不动。扎实的基本功很快在大赛中得到了体现,2007年济南电视台“曲山艺海震江湖”曲艺大赛,大新从海选到决赛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冠军。“生命中的第一个春天就这么到来了,广告代言费也开到了五六万,以至于那时我经常抽自己,这是真的吗?”
很快,大新接到了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的邀请,成为一名月薪过万的主持人。
时隔不长这个85后的小伙子却再次陷入了人生的低谷,2008年底的一场婚变中,大新把存款车房都给了前妻。“恰巧这时,我主持的那个节目被撤掉了,出场费跟着一落千丈”,大新一个人重新搬进了每月几百元的出租房。
“那个时候,师父王谦祥在电话中一再叮嘱我要“坚持!坚守”,相声是我的命根子,她能给我将来的一切。”不久之后,这个只有26岁的光头小伙子就迎来了生命中第二个春天——“主持《八点听书》同时也找到了新的女友”。
八点听书:“我就是说相声的,给个舞台,再简陋我也上”
在《八点听书》节目中,大新和同事们开创了用评书形式讲述新闻故事的新噱头,然而作为一个会说相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大新会不自觉的为节目加入许多曲艺元素,“有时候录着节目导演忽然间发现‘不对啊!大新说的这段稿子里没有啊’那准是我自编自演的曲艺小段子!”大新笑着说道:“我更喜欢观众称呼我‘那个会主持节目的相声演员大新’!”
这几天大新正忙活着准备全省巡演,“第一站就是我的新作品专场,我保证大伙儿听两遍还乐!”
说到主持人在外代言、商演这种事,大新觉得很普遍,“我从来不给自己定多少钱,只要给我说相声的舞台,多少钱,您看着给。”但如果单纯让大新去参加剪彩、婚庆等活动,大新一概拒绝。
在大新的博客中有这么几句话:大“匠”之美,在于被观众俯视;大“家”之美,在于和观众平视;大“师”之美,在于让观众仰视。“我决不会做刻意迎合观众的‘匠’,而要争取做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家’”。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