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生命 >

“春风”病 的“保本”心疗

2015-05-01 10:03 未知/ □山宗 /

  ■名医专栏

  不治已病治未病——

 

  春雨绸缪时节,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然而,春季也是易发病的季节。俗语说:“百草回芽,百病易发。”这个季节常会伴随流感、上呼吸道疾病、流脑、哮喘、咽炎喉痛、头痛目眩、血压不稳、胃溃疡、肠炎、腹痛腹泻、困倦思睡(春困)等疾病和症候的发生。

  所以,这个季节,提早预防尤为重要。

  中医对于春季理疗,不仅在于化学、物理疗法,“心疗”也极其重要。就这一问题,齐鲁医院副院长、保健科主任高海青给了这样的答案。

 

  低频率的“春风”病

  春天,是一年当中气温、气压、气流、湿度变化最为无常的季节,半数以上的人群在春天会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失眠、疲倦、情绪低落、好冲动、工作效率降低、嗜睡等等,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在这个季节很容易被诱发或加重。

  我部门诊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女性患者每年春季都要请几次病假。立春刚过,她的情绪就和天气一样变得捉摸不透,一会叹声叹气,一会潸然泪下,昨晚还嘻笑颜开,早上起来就愁眉苦脸。尤其是越接近暮春,情绪越低落,前不久,该女士闷闷不乐地吃过早饭,突然又不想去上班,而且不经意间说道:“真的不想活了”,家人意识到问题很严重,终于说服她就医。经过我院医生诊断,确诊患上了抑郁症。

  和抑郁症的低落情绪相反,有的患者则会在春天表现的异常狂躁。

  之前有某大学一男生被同学带至医院,原因由于同学们发现一向节俭的他突然变得十分“大方”,无原无故地请大伙到酒店吃饭,此后该患者越来越反常,每天都情绪高涨,喜形于色。在课堂上抢老师的话头,课后喜欢找同学当他的听众,精力充沛超人,毫无疲乏感。这种情况,我们认定为狂躁症。

  医学上讲,春风频率过低,极易产生次声波,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使人头痛、烦躁;春风还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大大减少,使人体化学过程发生变化,在血液中分泌大量的血清素,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疲劳,导致精神失常。

  我将春季称为“保本”的季节,只有过好了春天,夏秋冬才能有保障。因此,心理治疗尤为重要。

  春季心理问题的防治并不难,就两字——听着。面对有郁抑、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家人朋友应多听听他们的倾诉,让他们把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会有助于心理疾病的康复。这也是我们双心门诊设立的缘故。

  门诊曾治一患白血病的19岁女患者:当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她整日哭哭啼啼,不思饮食。后来,我们用“百忧解”等药物进行干预,并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告诉她什么是白血病,我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治病等等。后来,她不但可以坦然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病情,甚至当其他病患出现情绪波动时,她被推选为典型协助医生进行开导。我们也惊喜的发现,随着心态的明朗,她的病情竟然有了很大缓解。

  在临床双心诊疗上,我们始终强调药物治疗放在最后。

  心理治疗方面,我们会鼓励患者更多的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找到情绪的宣泄口,与此同时建议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增强运动,改善饮食结构。最末,我们才会采取药物治疗帮助病人从抑郁、焦虑的状态下摆脱出来。

  现代式过节:狂欢、亢奋都是致病因素

  五一小长假又要来临,可以提前谈谈“节日综合症”。我个人认为节后产生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都不能割裂来看,很多节后疾病其实在节前、节中就埋下隐患。

  今年春节后,门诊曾治一病号——该患者是个28岁的小伙子,过年七天,他像赶场一样的从一个聚会赶到下一个聚会,有时候一天赶四五场。要么通宵麻将、唱KTV,要么通宵电脑游戏,还买来许多酒肉零食,邀朋友在家聚会。

  就在假期结束的前两天,这个小伙子晚上头痛欲裂,呕吐不止,并伴随腹绞痛。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面色蜡黄,眼圈发黑的年轻人。根据病人的口述,我了解到在来医院的头天晚上,病人因为腹绞痛已经腹泻一整夜,连夜买的“整肠丸”也不起效果。而且病人已经出现明显的脱水症状。

  这个案例在临床中最为典型:过节期间不按时进餐,甚至一天数餐,且餐餐暴饮暴食,休息也不规律。从症状反应来看,我初步确定他得了肠应激综合症。在了解他近日的饮食后,其摄入过多的腥膻、海鲜食物,也有食物中毒的可能。

  我决定给予糖盐水静滴。在休息一天后,病人状况明显改善,脸色红润很多,说话也有气力。由于此时病人的胃肠经过连日的暴饮暴食,和近两日呕吐腹泻已经受损严重,于是我叮嘱他此时最好喝小米粥等流食,慢慢调理肠胃。

  即将来临的五一小长假,很多人开始筹备外出旅游、回乡探亲访友,又时值气温不稳定时节,易发感冒、风寒等疾病。同时要注意假期饮食、作息规律,不要因为假期而放纵自己的胃口,乐极而生悲。

  高海青: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干部保健科(老年病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山东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学组组长、山东省保健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主编《心脏病最新诊疗》、《中老年全科医学保健》等著作6部,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次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多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在心血管内科等学术界有重大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