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生命 >

西医治肺癌:没有比手术更有效的治疗

2013-12-08 16:50 未知/ □本刊记者 王欣芳 /

 

  近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2012年我省居民死因监测结果。结果显示,去年山东省居民前10位死因中恶性肿瘤居首,此中肺癌居第一位,占癌症死亡的三成多。

  癌症是人类永恒的难题。中西医对此有截然相反的、矛盾的观念和治疗手法。本期,本刊记者专访了齐鲁医院胸外科主任田辉,通过其临床和科研经历,为大家讲解西医治疗肺癌的方法。

 

  年轻化的肺癌症候群

  根据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我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6.9%,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田辉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数据:去年全年,其所在的齐鲁医院胸外科施行1200余例综合肿瘤手术,其中约600例肺癌手术;今年截至10月,科室施行1300例手术,肺癌增加到700例:“目前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上升,最主要是吸烟,2/3的男性是烟民,女性吸烟比例上升,二手烟的危害仍然存在;另外,雾霾等大气污染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肺癌还呈现年轻化趋势。”

  田辉对于十年前接治的一则病例记忆犹新:“患者是一位25岁姑娘,在橡胶厂工作三年后被查出肺癌晚期,手术让她延长了三年半生命,男朋友一直陪伴到她离世。”

  田辉曾接诊过不少其他科室的病人,有些全身关节疼得莫名其妙,有些则呈现重症肌无力症状,还有些男性乳腺异常发育,以为是激素食品吃太多,最终被确诊为早期肺癌的肺外表现,“肺癌是源发于肺脏的疾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当患者出现咳血、胸疼等肺部症状时,大多已是中晚期。”

  田辉一直强调定期体检的重要性,比如说45岁以上的,有家族史、习惯吸烟者是高危人群,要定期体检。“目前早期发现肺癌的方法是低剂量的螺旋CT,每年至少做一次筛查,就能挽救20%的病人。”

  微创手术能否代替开胸?

  自1971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国情咨文中建议深入研究肿瘤的治疗以来,全世界已经投入肿瘤研究的总经费超过2000亿美元,发表论文超过200万篇。正如197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Herol Varmus所说:“30年内,人类已从几乎对肿瘤成因全然无知到积累了大量知识。”

  田辉认为,到目前为止,对于肺癌根治,仍没有比外科手术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西医治肺癌以手术为主,包括放疗、化疗等的个性化多学科综合治疗,而正确的肺癌分期是规范化治疗的前提。”据田辉介绍,早期病人,通常是单发的肺结节的病人一般考虑根治性治疗,如手术和放疗,这部分病人有70%甚至80%的治愈率。中期患者主要是手术,其后根据个体化状况配合化疗等。对于晚期患者,一般不采取手术,而是以全身治疗为主,通过平喘干预、穿刺等手段缓解患者的不适反应,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从15年前国内首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根治手术成功实施至今,不少专家都赞同应尽量缩小传统手术的大切口,但微创手术治疗肺癌如何操作及是否能清扫干净病灶,一直以来存在争议。

  世界肺癌大会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因子及肺癌症状量表评估显示使用胸腔镜的患者手术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长期生存方面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差异会更大。“随着研究和技术、设备的提高,有些以往的禁区在逐步打破,胸腔镜手术的适应症会进一步扩大。“

  靶向治疗:破译基因“癌密码”

  目前全球肺癌研究和治疗领域基本上都是围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在中国,肺癌中有90%以上属于非小细胞肺癌。

  “2005年之前,医生知道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癌就可以了。彼时患者只能化疗,病人总体生存状况以月份计算。科学家发现,肿瘤组织或者细胞存在一些独特的或相对独特的结构分子,把这些结构分子作为靶点,研究出的药物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标,这类药物会对准肿瘤组织或细胞上面的靶点直接起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因此,比以往的药物有更加明确的针对性。自从以易瑞沙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出现后,就可以按年来计算。

  田辉介绍,靶向治疗方式的基础是基因检测,核心是找到特异性靶点:“靶向治疗目前仅适用于特定种类的肺癌患者,约占肺癌总群体的三成。”目前我国已有多种靶向药物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但与之相关的基因突变检测并未普及,价格也可观,据了解,正规医院检测一个基因的4个片段约需1200元;靶向药物则更昂贵,一月动辄万元。

  “其实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是同步的,只是运用不同领域中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田辉相信没有白做的医学科研,这些成果都将是西医临床的积累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