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大学:马云们的文化救赎
刚刚过去的周末,马云的名字再次成为百度、微博热门搜索的关键词。这一次不是跟财富榜或阿里股价相连,而是因为这位企业界大佬拉来了包括冯仑、史玉柱、钱颖一等在内的七位企业家、学者一同担当校董,一齐帮他吆喝,成立了湖畔大学。
正如金融、地产、电影、商会圈子一样,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正形成不同的圈子并都有自己的精神领袖。在圈子里,不讲哪个钱多,是不是绝对的行业老大,如一位社会学家所称“心灵的成长是他们的需求。”
湖畔大学的大佬们:
为什么要去做马云的门徒?
“早安,湖畔大学。”3月26日早晨8点左右,36名企业界大佬们纷纷在微博、朋友圈晒出照片。照片中,隐没于西湖山水间的湖畔大学环境优美,白墙黑瓦,海棠开得正旺。
他们签到,办理入学,拿课程表,就像普通学生一样。
湖畔大学,由原来马云名下的私人会所“江南会”所在地改建而成,名称源于阿里巴巴1999年创业所在地杭州湖畔花园小区,2003年淘宝也在这里诞生,代表创业的精神。
阿里巴巴的市值破万亿后,董事局主席马云似乎还在加足马力贩卖他的价值观。不同的是,这次他拉来了包括冯仑、史玉柱、钱颖一等在内的七位企业家、学者一同担当校董,一齐帮他吆喝,成立了湖畔大学。
随着这次开学,入选的学员也首次被公开,其中不乏大咖,如“优米网”王利芬、“汽车之家”秦致、“俏江南”汪小菲、“快的打车”陈伟星等。在湖畔大学选择学员的角度上,马云所看中的并不是这个人的知名度或成功度,而是其内在的气质,“是否可以用自身的眼光洞察到未来商业文明的气息”。
“36人先上蓝翔技校 ,每6人一个制作小组制作一个物件。要问木工哪家强,湖畔大学挺像样。”王利芬在微博上调侃。图中,大佬们围着围兜,戴着防护口罩在杭州一家木艺馆认真地做木工。
六个多小时后,王利芬的团队做出了两把木琴。他们拿着木琴练曲,在27日早上的开学典礼上表演《沧海一声笑》。马云开玩笑说,这是他看过的“最糟糕的演出”,没有一个人星光灿烂,但这就是湖畔大学。
后来,马云在微博里称:“中国人最早教育讲究琴棋书画,琴是什么?是乐,乐是开心,乐是跟天堂相通的,有的人特别痛苦的时候,音乐一听。棋是什么?棋是舍得。书是定力,画是想象力。缺乏这些东西,做任何事情到一定程度就扛不住了,上不到更高阶段了,因为没有那种源源不断的来自人性和文化的支撑力。”
湖畔大学的第一课,企业家们在社交网络上写道:“开启勿扰模式”。不同于长江等商学院直接教授成功学的授课模式,马云说,人类犯的商业错误,最重要的也就二三十个,而湖畔将专门研究失败以避免创业者再次重蹈覆辙。
王利芬评论,这彰显了马云以商会友的浙商性格和对未来商业文明细致入微的洞察力。
“我们相信,坚守底线,完善社会才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它体现在我们面对诱惑和痛苦时所做的每一个决策,在这里,我们学习和探究的是决策背后的阴阳博弈。”这是湖畔大学微信版招生简介中的开头,而文字背景中的太极图随之幻化成一瓢活水。
从“江南会”到太湖大学堂:
圈子里的文化与救赎
吸引精英们来湖畔大学的,除了马云的招牌,更多的也许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背后所拥有的资源。“能够跟他们成为同学,我们可以做很多整合资源的事情,远远比我们闭门造车会好得多。”
“我不在乎你是谁,我更在乎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这是宁波一个商人的一句口头禅。为了混不同的圈层,他不仅积极参与了大大小小的知名圈子,还去读了多家高校的EMBA。
2013年3月,杭州出现的一辆大巴车被称为史上“身价最高的大巴”,马云坐在售票员的位置上,车上坐着马化腾、李彦宏、古永锵、刘永好、王健林、冯仑、郭广昌、李东生、曹国伟等大佬。网友调侃说:“司机师傅,别紧张。 ”
事实上,这只是华夏同学会的一次普通聚会。华夏同学会是一个低调而略显神秘的组织,由曾经就读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商学院CEO班的大佬们组成,他们每年聚会两次,不能出席活动的同学将被罚款,款项全部进入华夏慈善基金会。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某教授说:“在偌大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学友”及“校友”这层关系显得特别又有趣。当你有着某种名校的血统,自然而然地加入了名校俱乐部的功利网络之中,便掌握起某些重要的社会资源。因此,华夏同学会的每一位成员在加入之后,便拥有了更多跨行业的资深而优质的资源。
企业家们犹如一颗颗珍珠,被各种圈子圈成一串串项链。比如,浙商的一个出名标签就是:江南会。
2006年马云和八位浙商发起投资建造的江南会,被称为杭州最高档且低调的一家会所,去过的人对这个地方记忆深刻,会所处于西湖景区的深处,有小楼七座,依北斗星的序列排列。电影《非诚勿扰》中有一处取景,葛优、舒淇和方中信一起在一个江南民居内品茶,这个场景就是在江南会。
阿里巴巴曾在此摆上市“满月酒”,“江南会”三个字还是由金庸亲自题词的,极具身份的标识使这里被称为“浙江第一会所”。马云熟读金庸的武侠,他在公司的花名是最喜欢的武侠人物“风清扬”,“江南会”能成立,马云骨子里的文化精神在发挥巨大的作用。
“文化是根,文化也是慈善。”马云和其他几名浙商2013年在东阳建起全国最大的木雕文化博览城和中国木雕博物馆。博物馆建成后,他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邀请她带着企业家的夫人们一起到东阳,实地上一堂文化课,亲眼看看“全球最好的文化在这里”。
爱好是划分圈子的一种方法,冯仑发起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成员之一是任志强,任志强自己则创办读书会,读书会的参与者之一是潘石屹。
也许正是得益于中国大陆文化自觉意识的日渐高扬,2006年,在江苏吴江的太湖之滨,南怀瑾创建的太湖大学堂吸引了不少政、商两界的名流。
“我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从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师的教诲中,我在逐步征服自我,为社会为众生多做点事。”南怀瑾的“忠粉“、海航董事长陈峰说。
南怀瑾的寓所曾高朋满座,到处是前来问“道”的达官贵人们。他曾自比隋朝王通,寄望通过自己的教化,培养一批类似房玄龄、魏征这样的名臣。然而,他的淡泊明志之“道”显然没几个人能听得进去,他们期望的不过是暂时的心灵休憩和更大的欲望所求。
犹如他曾多次劝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要放下”、“赶紧来学习”,这个族谱上比他小一辈的侄儿,每次都爽快应允,但总是绕不过公司事务。2008年春节,南存辉去太湖学堂看望南怀瑾,南怀瑾一声棒喝:“四十多岁了,你还不回来学习?财迷一个!”
一边以马云励志希望快速成功,一边学传统文化之道希望保持心灵平和。一边用成功证明自身价值,一边又觉生命脆弱万贯身家终虚无——
企业家们的的精神肖像呈现了N多面。往好里说,这体现了中国人平衡的智慧,往坏里说,这种鱼和熊掌兼得的平衡术极易失衡,进而形成“什么都不真信”的社会思维。
左手马云,右手星云:
他们不想孤独老去
正如金融、地产、电影、商会圈子一样,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正形成不同的圈子并都有自己的精神领袖。在圈子里,不讲哪个钱多,是不是绝对的行业老大,如一位社会学家所称“心灵的成长是他们的需求。”
中国金融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和创始人王巍算是中国金融业的资深人士,被人称为“金融迷”。他有一个很热闹的“圈子”———读书会。
对于“圈子文化”王巍有自己的见解。他说,“我是企业家,不想孤独老去。”
喝咖啡的时候“我们不要孤独老去”触及了任志强。于是,王巍把读书会办到了北京华远中心。任志强主动担纲了第一期读书会的主讲嘉宾,上了瘾,又拉来了柳传志、马云;马云又找了郭广昌和史玉柱“谈谈人生”。读书会成了北京企业家“思想者圈子”。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在过去的十年里头,大家就觉得社会太沉闷了,所以我们发起了读书会,就是让各种各样的人来谈一谈通过读书怎么样启蒙这个社会。” 20多期的读书会中,任志强请来了各种各样的人做嘉宾。许小年、张维迎、陈志武等谈当前的经济形势,前驻美大使周文重谈中国的外交战略,历史学家沈志华解密朝鲜战争真相,朱学勤谈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金雁讲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袁伟时谈对辛亥革命的再认识,希望书友能够从不同的人身上读到历史、知道现在。
在任志强看来,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单一的思想是没法进步的,只有当思想多元化的时候,才能相互促进,社会才能进步。他希望,通过读书会,启蒙社会中的所有人不再沉睡,想想面对的社会应该怎么办,应该做些什么,最后我们希望争取到什么。
这让在商界经历了30年残酷磨练的王巍颇感意外:“做读书会原本只想聚集小圈子,没想到变成了大圈子?”
王巍说,谈生意太累,打高尔夫又没意思,想做一些更有影响力和社会效应的事情。
这也许是部分企业家“圈子”文化兴起的原因。或多或少,企业家们已经厌倦了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社会角色”。他们需要重新开辟疆土,安放心灵。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