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读图 >

大山里的免费午餐

2011-06-13 09:47 《齐鲁周刊》/ 齐鲁周刊 /

  贵州省罗甸县班仁学校670名中小学生,他们每天都自己做饭吃。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背着柴米油盐去学校,课间自己生火做饭。口中念的课文却是:“我是中国人的后代,我要为中国的繁荣努力。”

  每个上学的孩子每周从家里出来都要计划好带多少大米、柴火、蔬菜等。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个小木箱,将辛苦背来的东西放进箱子,外加一把锁。柴火太长放不进去,只好摆放在自己的床铺底下。

 







 

  中国有多少贫困地区的孩子吃不上一顿营养午餐?

  “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介绍,“免费午餐”项目的起源是天涯论坛的一次聚会,一个山区支教的老师说起山里的孩子中午没饭吃,或者吃干粮,老师不敢公开吃午饭,怕孩子们看到。这番话触动了两个人,并且付诸行动,《凤凰周刊》的记者部主任邓飞携手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联合500媒体人、十余家媒体发起“中国贫困山区免费午餐计划”,截止到5月25日下午,一共收到善款10144119.53元;天涯社区商务运营总监梁树新联合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微基金”倡议,今年计划筹集1000万元,重点推进“免费午餐”计划。

  但是要给这些因为贫困而挨饿的孩子一顿长期稳定的免费午餐,个人和民间的力量便显得捉襟见肘。

  日本在战败后第二年,即1946年,“免费午餐”计划首先在东京、神奈川和千叶三个地方推行,到1947年,免费午餐的覆盖面已经扩大到日本全国的300万儿童,到1952年,一半依靠外国援助、一半由国库拨款的免费午餐已经在全国普及。美国也是全国性推广中小学免费或者廉价午餐。今年印度也推出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免费午餐计划,每天向大约1.2亿名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以吸引贫困家庭儿童入学接受教育。这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免费午餐。

  在媒体的呼吁下,贵州省罗甸县班仁学校和广东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中心小学已经可以吃到免费午餐。

  但这只是开始。(宗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