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析仪”:打开人类梦境之谜?
千百年来,梦一直是人类不可捉摸的东西。为何会做梦?人们也一直在寻找答案。
不久前,美国《科学》杂志专门刊登了新闻分析《怎样构造一架“读梦机”》。日本京都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计算神经科学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找到了“阅读”人类梦境的方法,称已开发出读梦程序,在实验中读取梦境内容的准确率高达60%以上。而美国科学家甚至制造出一款睡眠面膜,可在睡前由睡觉者制定好希望的场景,随后带睡觉者进入此前设定好的梦境。
我国权威心理学专家、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政也曾研制过一套“梦析仪”。他说真的可以“阅读”梦境,甚至可以按照设想创造梦境。
专家坚信仪器可捕梦
沈政是我国权威心理学专家,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从事生理心理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梦境是他持续关注和研究的一个对象。他告诉记者,梦的现象极为复杂,多年来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的相应研究,都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另外,这种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常常会受到研究经费的羁绊。因此,尽管从事心理学研究多年,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没有将大量精力花费在梦境的研究上。
虽然沈政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梦的奇案,千奇百怪的梦境也出现在他的睡梦里,但他还是一直没下定决心通过科学手段对梦一探究竟。
2003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沈政做过一期《睡眠与梦》的科普讲座,之后一些人和他谈到能不能对做梦活动进行监测问题。2004年,国际心理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沈政做报告时有人再次和他谈到睡眠和梦的仪器测量,希望能有一个仪器对做梦活动进行监测。这两次事件后,沈政开始真正琢磨梦境的有关监测问题。他坚信,通过仪器能够捕捉到一些梦境的活动。
其实,上世纪6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读研究生时,沈政的导师就带领他们进行过与梦境有关的实验活动。他们邀请实验者试睡,他们在屏蔽室外面看着,一旦试睡者有快速眼动现象(研究已发现,快速眼动时是做梦的主要时段)他们就进去,一种做法是用喷雾器在被试者头上喷几下清水,然后将被试者推醒,问他做梦没有?结果有些人说梦到雨下得好大,有些人感觉自己是在大海里游泳,却怎么也游不动,很着急。另一种办法是,被试者快速眼动的时候他们进去让其做点儿运动,这时候被试者的肌肉特别软,腿像面条一样,把被试者的腿拿起来折两下,然后再放平,接着再把被试者推醒,问他做什么梦了,结果有的人梦到有谁在背后追赶他,却怎么也跑不动,再就是感觉自己掉进深渊里。总之,都是一些和运动有关的梦。因此得出结论,这个时候做梦一般都和运动有关。
为什么这种诱导的梦境会有这样不同?沈政说主要是大脑神经系统的不同区域受到刺激所致。研究已发现,我们的大脑有主要控制视觉脑区,主要控制听觉脑区,主要控制运动脑区等。当人进入梦境后,感觉器官仍在发挥作用。而当大脑局部存在兴奋点游走到相应感觉器官时,这些感觉器官如耳朵听到的声音、身体对环境的感知、外部对身体的影响都会被带入梦境。
“通过合适的仪器监测,就能发现哪个区域在进行做梦活动。”沈政说。
“梦析仪”探测梦境
也有一些人不相信沈政能够对梦进行监测。
对沈政而言,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实验进行验证。2005年前后,他带领研究人员及学生设计了一套睡眠与梦的干扰和监测系统,并于2009年做出样机,这就是后来被很多人所说的“梦析仪”。
据悉,“梦析仪”主要功能是对梦境产生过程进行生理心理分析,重点是观察大脑兴奋点的活动和外界的物理刺激,其配套设备有一屏蔽室,一人工控制可任意改变体位的床和一些测量仪器,控制声音、音乐、闪光等刺激的按钮。测试时让人躺在屏蔽室中的床上,把一些传感器安置于人体适当部位,以便搜集睡眠时人体发出的眼动、脑电波、肌肉电波等进行分析。每当睡眠者进入快速眼动期,可人为制造一些声音、音乐、闪光以及改变体位,以测试外界环境对梦的产生起什么作用。
沈政称,人进入睡眠状态后,进入梦境是十分普遍现象,几乎每个夜晚睡眠都会发生。现实中,很多人有时并没感受到自己前一晚上做梦,这主要是梦境没被他记录下来而已。既然人在睡眠中做梦是常态,对其监测就很方便。沈政说“梦析仪”的重要职责是观测哪个脑区在做梦,这通过脑电波等活动就可以找到答案。
“监测实验表明,梦可被诱导和干预,如对睡眠中的人以喷水刺激,就会出现与水有关的梦等。”沈政告诉记者,“梦析仪”的一个重要价值是可对梦境中大脑活动区域的活跃情况进行研究,配合睡眠者醒后叙述的梦境内容,可综合分析睡眠者的睡眠状况,这能够帮助找到一些人总是做噩梦、睡眠质量不好的解决办法。
利用“梦析仪”,研究人员也可了解导致人睡眠问题的原因是否受到睡眠姿势和环境的影响。如果有人经常做噩梦,可通过“梦析仪”得知他进入梦境的时间点,并另外记录下他此时的身体姿态,然后通过改变睡姿或环境改善睡眠质量。如果没有改善,就再考虑平时生活习惯、心理及身体状况等其他因素,并找到应对办法或提供一些建议。
沈政告诉记者,这个研究项目由于没能正式立项,几乎没有研究经费,也只是出于兴趣在进行实验。遗憾的是,实验这几年并没能深入下去,“梦析仪”还停留在样品阶段。由于成本较高,也无法得到推广。
对梦依旧谜团重重
据沈政介绍,上世纪以来,脑科学尤其是神经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梦的认识在科学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今科学家已了解到每个人整晚上的睡眠一般有4-6个周期,每个周期按脑电波频率可分为4个慢波阶段和1个快波阶段,4个慢波阶段即嗜睡期、浅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约持续1小时。这段时间人的呼吸会变慢,体温下降,肌肉张力逐渐降低;进入快波阶段时人的眼部会有一些跳动,梦大多在这时出现。
研究还发现,上半夜睡眠的梦境,一般都和当天以及最近发生的事,也就是和近事记忆有关。而下半夜睡眠中的梦境,一般和远事记忆如一个人早年生活经历相关,黎明前也就是快要起床时,梦境常常不着边际,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一般自己想不到的知觉成分偏多。
“这主要是因此前的近事记忆及远事记忆已在睡眠中被整理完毕,临近起床也容易受到室内室外环境变化的影响。”沈政告诉记者,人们常常对这部分梦境记得最清楚,大概是快要起床了、和清醒时的时间间隔较短有关。
不过沈政表示,目前分析梦的仪器所能做的只是对梦的活动状态和区域进行监测,即一个人是否在做梦?做的是哪个区域主导的梦?也只是提供一些参数。它能说明梦是怎样产生与什么相关,梦境大致是哪方面的,有哪些规律,但对梦中的具体故事只是猜测。除非做梦者醒后能够清楚记得,否则监测仪器无法知道一个人究竟做了什么梦。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梦境比如梦游症究竟是咋回事?也还不能从科学中得到答案。这些年,沈政曾听到不少梦游症的例子,而且还有梦游症的特殊现象。有些人,睡觉过程中会无意识地从床上起来,而后做很多事情,做完后接着去床上睡觉。以前没有自来水时,很多家庭都有水缸,在农村很多人都要到附近水井中用水桶挑水,这样的过程虽然涉及一些精细动作,部分梦游者依旧能够完成,甚至还会把水缸的水挑满后再接着回来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却不知道是自己干的。也有家庭主妇会半夜起来把衣服洗了,然后继续睡觉,第二天同样不知道衣服是谁洗的。研究发现,这类梦游者做事情无意识,但他们为何会这样?还仍是一个谜。
■资讯
适你的,就是你的!
联想YOGA平板2品鉴会 开启光影科幻之旅
11月5日,“适你的就是你的——联想YOGA 平板2品鉴会”在济南顺利展开。
与其说这是一场新品品鉴会,倒不如更像一场光影科幻之旅。整个现场布置及活动流程,无不体现着作为娱乐看片神器的联想YOGA平板2与光影科幻世界的丝丝联系。活动现场,粉丝们可以直观感受的YOGA平板2的阅读、站立、触控、悬挂四种模式,带上耳机静静感受它的超级音质,还亲眼目睹YOGA平板2 Pro的投影功能等。没有枯燥的产品讲解,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分享沙龙,微博达人、数码爱好者互相分享对YOGA平板2的体验感受,科幻电影嘉宾与联想产品经理一起畅聊YOGA平板2的光影世界,为大家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智能模换 开启“悬挂”观影生活
联想YOGA平板2在延续阅读、站立、触控三种功能模式的基础上,创造出可悬挂的第四种模式,应用于厨房、健身房、卧室、汽车内等多个场合,为用户带来不一样的“悬挂”观影体验。而将重心握在手中的阅读模式,解放双手、让平板自己“站”起来的站立模式,以及最符合人体工学、特别便于工作输入的触控模式,仍然是联想YOGA平板2不变的制胜法宝。
视听革命 极致观影体验
联想YOGA平板 2采用64位英特尔 Baytrail处理器平台,较之一代产品,CPU性能和图形处理性能大幅提升。 8英寸和10.1英寸YOGA平板2采用1920×1200分辨率的FHD屏幕,13.3寸平板采用了2560x1440超高清屏幕,图像更惊艳、逼真。
13.3寸的联想YOGA 平板 2 Pro更是堪称“家庭影院机皇”,其在平板上创新内置微型投影,可以使用户将墙壁瞬间变为电视或电影屏幕,支持40到80英寸屏幕投放,配合联想首创的在平板内置JBL专业低音炮,声效较普通平板可大幅提升8倍,真正让家庭变身专业影院,同时其还配备了前置双JBL立体声扬声器和一副JBL高端定制耳机,提供了全套的JBL高端音效体验方案。
超强续航 告别断电烦恼
联想YOGA平板2延续了初代产品极致的18小时连续使用时长能力(Pro版本为15小时包含投影使用时间),待机时间更是长达3个月(10.1英寸),从此看大片,彻底告别平板“断电”烦恼。通过拥有OTG功能的接口,联想YOGA平板2还能变身“充电宝”,为其他移动设备充电。
更多的尺寸选择,更多的系统选择,更多的颜色选择,更多的操作模式,联想YOGA平板2,开启“视听巅峰”时代!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