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平与“瓦良格”
我经常思考英雄与凡人的区别,认识了徐增平先生使我找到了答案,英雄是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旅途上把对手(困难)当朋友的人,凡人是把对手(困难)当敌人的人。
徐增平是一个英雄,他一个人成就了一条大河,加速了中国军力发展的历史进程。
徐增平买航母堪比唐僧西天取经
1998年春节晚会,在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拜年》里,高秀敏说,“那家伙说,他在俄罗斯谈判,要买一个航空母舰。”
1998年大年初二,徐增平先生和他的一名助手带着200万美金现钞,五箱二锅头踏上了从济南机场转北京赴乌克兰购买航空母舰的旅途。在去机场的路上,有一个朋友打电话给他拜年,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去买“瓦良格”航母。那位朋友听后哈哈大笑,以为徐先生在重复小品《拜年》中的台词。
有人给他算过,从航母购买到拖抵大连港,徐增平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其中大难十几次,堪比唐僧团队西天取经,其中有妖魔鬼怪拦道,有误会的人设置障碍,关键时有神有佛出手相救。
徐增平到达乌克兰后,同乌方代表开始了接触,谈判开始比较顺利,初步定价2000万美金,包括资料在内。但乌方表示最终的结果要经乌克兰国防部和内务部审批,大概需要七至十天的时间。晚上在基辅顿河宾馆,徐增平宴请了乌方代表,那一晚他们喝了4箱二锅头。第七天没有消息,直到第十天,乌方代表正式通知徐增平, “瓦良格”号将在三天后通过拍卖会正式拍卖。徐增平听后大怒,质问对方为什么变卦,乌方代表无奈地摊开双手,微笑着看着徐增平无言以对。第二天,徐增平知道了乌方变卦的原因是收到了外部多国干扰。三天后,在基辅市最出名的JIASHIDE拍卖行,“瓦良格”公平拍卖会正式开场,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参加了竞标,最后徐增平以2000万美金拍下,当场办理了拍卖成交协议。
中标后,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筹款,当时香港刚刚回归,再加上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筹资异常艰难,徐先生把他能用的钱全用了,能抵押的物品全抵押了,但仍有缺口,不得已徐增平曾前后两次到乌克兰洽谈延期付款,第一次乌方同意延期4个月,第二次又延期至1999年4月30日,乌方明确表示这是最后一次延期。徐增平靠自己的信誉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靠热忱的爱国情怀,克服了筹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困难,于当年4月30日下午4时59分提前一分钟在香港中银大厦付出了最后一笔800万美金的货款。在乌方认为交付无望的时候,实现了惊天大逆转。
1999年7月,徐增平雇用澳门ITC公司的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当船队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土耳其政府在第三方压力下,以船体过大为由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瓦良格”号在两次闯关无望后,又无奈退回原海港。自此,中国与土耳其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2001年8月25日,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土耳其政府同意有条件放行,其中仅安全条件就有20项,包括10亿美金的风险保证金,中国官方提供书面保证,必须由国际认可的保险公司担保,拖船数量必须超出一倍,通过马尔马拉海峡必须在白天进行等。在上述条件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11月1日上午8时,“瓦良格”号进入土耳其海峡,2日早晨进入达达尼尔海峡,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11月3日,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海域遭遇强风暴,拖缆被刮断,“瓦良格”号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之后,漂向了埃维亚岛。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用拖缆重新将其控制住。
从风暴中脱险后,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通过马六甲海峡,2月12日进入南中国海,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
2002年3月3日,历尽千难万险的“瓦良格”号终于抵达大连港。徐增平站在码头上,激动的说:“我终于见到了安全返家失散多年的儿子啦。”
倾家荡产的“红色资本家”
我与徐增平先生相识于2006年6月的一天,我到广州机场走访,晚上机场韩总召集在广州的山东老乡为我接风,徐增平先生受邀参加,接到韩总通知时,他正在从广州回香港的路上(已过香港海关),听到韩总的电话后,他马上调转车头,又从香港返回广州,到酒店已是晚上七点多钟,韩总告诉我,徐先生就是那个购买“瓦良格”号航母的人,是红色资本家。第一次见面,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我就被徐先生豪爽的谈吐,豪迈的酒风,爱国的情怀,炽热的乡情及他高大威武的身躯所震撼。他简直是一个执着的难以抗拒的人,我在心里说,此人必不是凡人。那一晚,我喝醉了。
2006年10月,我带着山东航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到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学习,徐增平先生知道后,执意在香港伊丽莎白大厦天天渔港酒店宴请我们。到了酒店后,他先把我带到酒店的窗前,指着楼下门前的一片荒芜的土地对我说,这70多亩地是他公司的,为了筹措“瓦良格”资金,他低价抵押了出去,至今无钱赎回来。
说到此,他停了下来,我看到他的眼光突然变得有些散乱,几分钟后,他又从沉思中回到了朋友相见的兴奋中。宴席前,我简单地向我的同事介绍了徐增平先生和“瓦良格”航母。徐先生在敬酒中讲到了香港回归,讲到了军队交接仪式,讲到了他的航母情结,他说,为了祖国的强大,他愿意倾家荡产。同志们深深地被徐先生的爱国情怀感染,争相向他敬酒,徐先生一展山东人的侠肝义胆,来者不拒。在爱国、航母和乡情的主题下,在徐先生专程从杭州寄来的阳澄湖大闸蟹和三十年“女儿红”的作用下,宴会高潮迭起,群情激昂。连同行中几位从不喝酒的女同志也开了戒,甚至包括酒店的总经理也破天荒地默认了我们的喧哗、我们的疯狂。
2009年八一前夕,我到广州军区空军慰问,徐增平先生盛情邀请我住他的南湖宾馆,他亲自驱车在高速公路出口等我,南湖宾馆曾经是广东省政府的接待宾馆,据说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人曾下榻于此,位于广州市区环境优美的南湖岸边,在阳光下,远看湖山一体,山映湖中,波光十色,近看百花簇锦,百鸟争鸣,这一切都记录了他曾经的华贵。
进入房间后,令我大吃一惊,房间由于年久失修,原来的壁纸已经斑驳陈旧,床还是当年中央领导住的硬垫床,床上的用品还是当年的棉花被褥。卫生间还是90年代的洁具,抽水马桶的开关总是漏水,每次用完后都要先揭开马桶上的蓄水盖,用手关上开关。餐厅由于失修大部分已经停业,只有一两个餐厅简单装修后用于内部接待。可能是由于我的表情露出的惊讶让徐先生察觉到,他主动告诉我,最近正准备贷款3000万元进行装修改造,担保方已协调好,正在找贷款银行。
第二天早晨,他陪我在宾馆的院中散步,看着湖对面山上的别墅,他告诉我这里是广州市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人人说世外桃源好,南湖是市内桃源,比世外桃源还好。从他说话的语调中我读出了他的潜意识里又回到了当年的辉煌,而今因为“瓦良格”他失去了开发湖对岸的机会,荒废了南湖宾馆。
我委婉地问他后悔不,他说不后悔,因为任何国家的崛起,都需要有人做出牺牲,我愿意去做那个牺牲的人。说到此,他话锋一转说,尽管目前困难,但许多人知道我是因为“瓦良格”而到今天这一步,都主动帮我。这些年,我尽管为了“瓦良格”耽误了公司的营运,投进了全部家当,但却赢得了所有了解内情的人的尊重。
“一个对朋友有骡子不借驴,有一粒米也不让朋友喝稀饭的人”
2010年6月,我参加中组部第七期哈佛大学高级管理研修班,一天夜里两点多钟,我刚刚入睡,忽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把我惊醒,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航空人都最怕深夜电话响,我睡梦中忘了中美时差,紧张地拿起电话,只听徐先生急促地说,我现在山航从济南飞往北京的飞机上,离起飞时间还有十几分钟,我发现飞机的头等舱还有两个空座,您能否给我和朋友升舱,说到此处,他又强调了一句,我的这个朋友是个很重要的人。
我满口答应了他的要求,放下电话,在安排好现场带班领导给他们升舱后,我怎么也无法入睡,我深深知道,徐先生是一个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而不到万不得已决不给朋友添麻烦的人,他是一个对朋友热心的放上一块铁也能点燃、待人大方到总让人感到盛情难却,又受之有愧,而决不轻易接受别人馈赠的人,用我们老家的话说,他是一个对朋友有骡子不借驴,有一粒米也不让朋友喝稀饭(粥)的人,而如今,面对着他尊贵的客人,竟舍不得买两张头等舱机票,其经济上的窘境可想而知,我想起前段时间,广州军区一位退下来的老同志曾经说过,徐增平因为买航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靠朋友的接济生活,我想了很多很多,那一夜,我失眠了。
从1998年初到2012年底,15年过去了,徐增平从一个亿万富翁变成了一个只有“瓦良格”和进一步升华了的爱国情怀的人。
从2006年到2012年,我认识徐增平先生六年多了,每年至少相会5-6次,在我们的倾心交流中,我从来没有听到他的一句抱怨,包括对国家的抱怨,对困难的抱怨,也包括对曾经伤害过他的人的抱怨,他总是生活在美好的憧憬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祖国在就什么都在,只要朋友在就什么都在,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好的。
徐增平是一个英雄,他一人成就了一条大河,推动了中国军力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文作者系山东航空集团党委书记)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