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林:上市不过是除夕夜打了只兔子
■“齐鲁精英人物风云榜”获奖者回访⑥
今年四月,圣泉集团实现纤维素乙醇商业化生产,跻身中国首批商业化生产纤维素乙醇的企业,项目顺利投产后将实现让秸秆代替石油的“神话”。
许多人认为这是圣泉上市的新筹码,然而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却说:“圣泉并不依赖上市,我对其他人怎样将品牌做到百年不衰更感兴趣。”
为大自然节省一亿年时间
“这些生物质,树木杂草,经过一亿年时间的演变才能形成石油,一千万年才能形成煤炭,现在,圣泉已能将石油、煤炭所有成分都研发生产出来。”对于这一点,唐一林的得意在表情和语调里都能透露出来。他说生物质能源一体化项目为自然节省出一亿年的时间,虽然其中少了诗意的积累,却获得了技术上的神奇经验。
《齐鲁周刊》:能否简介一下生物质能源一体化项目?
唐一林:拿秸秆来讲,植物秸秆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三大成分组成,以前都是将这些成分做初步提炼,转化成最经济的产品。比如利用秸秆中的纤维素生产乙醇是全球热点,实际上,有些纤维素做酒精好,有些做纸浆,圣泉目前的项目将成分优化、细化,根据市场需要和价格调整生产种类和产量。
《齐鲁周刊》:在此之前运用生物质原料生产纤维素生产酒精一直无法实现商业化大规模生产,您认为原因何在?
唐一林:这是许多国家农业废弃物高附加值利用的难题。因为之前只利用纤维素来做乙醇,无法提取利用其他成分,导致纤维素乙醇综合生产成本过高。
现在,一节秸秆进了圣泉的生产线,可以低成本、高得率生产木糖、糠醛、木质素、纤维素乙醇或纸浆、溶解浆等系列化产品,剩余残渣还可以做有机肥料和沼气。这种生物质能源一体化项目研究得好,一吨秸秆能够生产出一吨不同品种的产品,而且环保可持续,很神奇。
家有和氏璧,不怕巷子深
到过圣泉的人都说:“这里不缺好项目”。唐一林创业二十年,仍然在跟秸秆、玉米芯打交道:“生物质能源是一块宝石,越琢磨越有光泽。”守着这样一块和氏璧,唐一林倒是不愁没有来探宝的人。
《齐鲁周刊》:现在很多民营企业遭遇资金短缺的困扰,圣泉的情况如何?
唐一林: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好项目不缺钱。很多银行经常主动要求将钱借给圣泉。另一方面,有一家世界上最大投资公司,一向寻找全球最新技术的最好企业进行投资。刚刚听说就找到了圣泉,希望比上市高20%的价格购买圣泉的股份。他们对于生物质能源一体化技术非常关注,告诉我可以给圣泉投入一百个亿。
《齐鲁周刊》:对这两方面资金,您怎么考虑?
唐一林:我们考虑的不是扩不扩张,而是怎么快速扩张。以秸秆产业为例,我们计划上市融资、以一年建两个工厂的速度扩张,但是风投公司却力荐我们以一年十座工厂的速度扩张。当然,谈判仍在进行,最后取舍还不好说。
《齐鲁周刊》:新建项目工厂的问题在哪里?
唐一林:硬件设施都好说,难在招工,特别是管理人员。一座工厂一千工人,需要配备高管五六个,中层五六十人,以及其他管理岗位,这样才能生产、经营、配送和人力资源等各方面企业管理。我们的计划是一年一个工厂的速度发展,主要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人才。但是刚刚提到的风投说可以一年建起十个工厂,人才问题他们来解决。十座工厂的一千个管理员,我正想跟他们谈谈怎样策划和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得承认,风投的理念先进。他们甚至不建议我们目前上市,因为现在公司以传统产业为主,如果将生物质一体化项目继续经营,则属于战略新兴产业,一年能产生几十个亿的利润,更能体现圣泉的优势。
民营企业的“小”与“大”
目前,中国许多企业家排斥上市,俞敏洪认为上市要应付规则投入精力,严介和则觉得不上市或许能挣钱更多。圣泉的上市步骤一直走得不疾不徐。唐一林认为“上市并非一件时髦的事儿”,关键是要看怎样将品牌做到百年不衰。
《齐鲁周刊》:圣泉上市的情况如何?
唐一林:步骤都在正常进行中,当然,我们也不着急。第一,圣泉并不缺钱,不依赖上市进行融资;第二目前中国市场环境并不太好,我们也想慎重选择上市时机。上市就好比除夕夜打了只兔子,有它也过年,没它也过年。
其实,许多蜚声国际的优秀企业都不是上市公司,他们依然将品牌做得庞大、做得百年不衰。可见上市并非发展的必经之路。我最近到处跑着考察参观,渐渐觉察到自己的一种“小”,并非公司规模或者发展空间上的“小”,而是观念和格局的问题。
《齐鲁周刊》:目前民营企业“小”在哪些方面?
唐一林:产品的研究创新。我承认研究产品是个苦差事,三年两载的投入不见得有成效。但实验室是实体经济的物质基础和支撑点,没有科研力量支撑,一家企业不可能做到多大规模。任正非每年投入近20%的销售收入去搞市场研究和产品研发,近一半的人员投入到市场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上,这才有了今日华为。目前圣泉建有各门类研究所七个,研究人员三百多,计划五年内发展到一千人。我们也不吝这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讲,民营企业也有自己的“大”,即自己的优势,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我不赘述。
《齐鲁周刊》:但是圣泉给人的感觉是上市要求还挺迫切的。
唐一林:圣泉由村办企业起家,有股东三千人,大部分股东盼望上市。当年许多股东以极低的价格购得公司股份,如果公司上市,其价值非常可观。同时也是对圣泉目前项目和成绩的肯定。
当然,我想很少有企业老板喜欢上市,规则多应酬多,要是再有什么财富排行榜上有你的名字,可真够麻烦的。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