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人物一周 >

人物一周:省委书记应聘记

2010-01-14 10:47 《齐鲁周刊》/ 齐鲁周刊 /

人物一周

 

省委书记应聘记


上榜人物:卢展工


  1月7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焦作“微服调研”,冒着零下7度的严寒,在熙熙攘攘的焦作人才市场,他以求职者的身份应聘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员,数次努力终因年龄太大遭拒。事后,卢展工感慨,40岁以上找工作很难,50岁以上就更难,“所以我们要更多关心一下‘4050’人员就业问题。”


  看来就业难的不止大学生,“4050”现象同样反映着社会的焦灼。谋得一口饭吃,有一份职业,对很多过了知天命之年的人来说都成了奢求。面对生存的压力,和阅历相称的年龄有时成了最大的障碍。不过有评论文章:“卢书记没应聘上,是因为没说真话。”很是耐人寻味。

 

谁登上了国家最高科技奖领奖台


上榜人物:谷超豪 孙家栋


  1月11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颁发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谷超豪、孙家栋两位院士。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16位科学家荣膺这一奖项。


  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获此殊荣值得尊敬,他们都在各自领域做出了非凡贡献。不过纵览近几年的获奖者,可以发现,获得奖项者多已过花甲之年,如果这项大奖有一天出现年轻人的身影,将更令人兴奋。

 

仕不优则商?


上榜人物:邱晓华


  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日前出任山东西王集团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这是继2008年8月28日邱晓华在“经济观察网”发表《掌控当前经济形势的政策建议》一文、2008年12月出版《中国经济新思考》一书之后,第3次进入公众视野。


  邱晓华的履历显示,其在30岁时成为最年轻的副司长;35岁时成为最年轻的新闻发言人;48岁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年轻的国家统计局局长;上任7个月即落马,成为任职时间最短的国家统计局长。“仕不优则商”,是喜还是忧?

 

哥捐的是感恩


上榜人物:张磊


    据耶鲁大学公共事务办公室网站1月4日消息,耶鲁2002届毕业生张磊已经承诺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万8888美元。这是目前为止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张磊在中国长大,所接受的都是中国式教育,作为中国人民大学输送到耶鲁大学的精英,却称“是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不少网友批评张磊“耶鲁改变其一生”的说法。“忘恩负义”几乎是网友最文雅的词汇。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张磊之所以选择为耶鲁大学捐款,是因为耶鲁大学有他的伟大之处,有他的光辉人性之处,“这无疑打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一巴掌”。

相关阅读:

·人物一周 06-15
·人物一周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