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晨光茶社里的相声70年

2014-05-04 20:14 未知/ □牛国栋 /

  晨光茶社的相声从1943年孙少林横下一条心打天下一直说到20世纪60年代“文革”前,久盛不衰。最盛时,听众需排长队购票入场。老一辈相声名家,如马三立、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白全福等等,几乎无一人没在晨光茶社登台献过艺,其对中国相声界的影响亦可谓深远矣。

  老北京的相声“文”,天津卫的相声“爆”。济南府的晨光则汲取两家之长,文、爆兼备,怪、卖(帅)俱佳,所以大受欢迎。那时,晨光的相声艺人演出采用“顶针”:前一位下台,后一位上台,依次下推,从早9点说到晚9点,直至关门结束。当时晨光做“招牌”的名艺人,有所谓四老四棍四大四小“四四将”,人才济济。

  大时代若花开花落,若云卷云舒,生活和艺术的江河流水一高兴也会改道。

  当我辈后生一只脚刚刚踏进书茶馆的门槛儿,仅是朝说书台上的桌围子和墙上的书画瞅了几眼,多少闻了点“书鼓茶韵”的气息,尚未来得及细细品味一下说书人的十八般武艺、茶客的三教九流和小贩儿们的五花八门时,大鼓书已成“广陵散”,相声也有些“疲软”,任由东北曲艺二人转和方普小品后来居上大“忽悠”了。

  近几年,京城“茶园”相声凤凰涅槃。德云社名满天下,当年三大码头之一的济南,也重新打出“晨光茶社”的金字招牌。

  小剧场民间相声意欲与官方主流一争天下。

  还能有当年的盛况吗?很难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