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王耀武、吴化文:两个山东人的家与国

2013-09-30 09:31 未知/ □江寒秋 /

 

  抗战期间屡建战功的王耀武兵败被俘,四度背主甚至当过汉奸的吴化文投诚起义,这两个前半生命运截然不同的将领在这场战役后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王耀武:这是内战,不是抗日,不必成仁

  1948年9月24日,济南大明湖北岸成仁祠东,一片寂静。这是王耀武设在大明湖的“司令官指挥部”,他在这里呆了三天。刚到大明湖“指挥部”时,一看到“成仁祠”三个字,他就直摇头,没说话。

  平时他脾气很大,常见他发火拍桌子,这三天内,王耀武异常平静。但平时烟酒不沾的他,却变得大口喝酒,猛力吸烟。除了偶尔打个盹,三个昼夜,他没睡过一个整觉。

  9月24日清晨,他命令提前开饭,把指挥部的烟盒子、罐头瓶子打扫得一干二净。然后他把下属召集到大殿中,发表了最后一次讲话。

  他说,现在我们外无援兵,内有叛逆(指吴化文起义),在10倍于我们的重兵之下,已经苦战了8天,尽到了军人的天职,无愧于心。接着,他说,至此,我王耀武已经无“用武之地”,但我们不能“成仁”。第一,我们已经尽了天职,第二,这是内战,不同于抗日。假如我们自戕,必遭后人耻笑。因此,我奉劝大家,放下这已无用的武器,该投亲投亲,该投友投友,自求生路去吧。而我是黄埔三期学生,不能擅自投共,我将亲率军士,向北突围,以报校长栽培之恩!

  当时国共两军城北对峙,相距三华里之遥。其间全是稻田、池沼。王耀武突然率兵北突,待解放军反击,他又让突围部队迅速退回,自己却和几名卫士躲在一个小村庄的民宅中,扮作商人。遇解放军搜索,他们假称青岛来的商人,道路不熟,迷了路。解放军把他们送出村外。于是,王耀武安然脱逃,直到寿光境内,终因瞒不过民兵盘查而被俘。

  王耀武对部下非常宽厚,平易近人,经常是部下当面诉苦,他马上解决,直接掏钱给你解决问题,改善生活。也因此,得到部下和士兵的拥戴。他为什么有钱,因为他还办实业,他的部下张灵甫对理财无方,经常找王耀武接济。

  事实上王氏在理财上的天分,也成就了第74军的优良风气。王耀武非常照顾官兵的一般生活,在第74军特支费中拨款成立子弟学校,一切免费。在江西安福,广西兴安购地,让年老伤残官兵开垦,两年后自给自足。

  被俘后的王耀武在1959年被特赦释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不过此时,他的妻子携王耀武毕生积蓄去往巴西,这使他深感悲痛,晚景凄凉。

  1968年“文革”高潮期间,王耀武心脏病发作,于7月3日与世长辞,享年64岁。

  吴化文:

  攻克总统府的“四姓”将军

  不可否认,吴化文的起义大大加快了济南战役进程。

  吴化文的一生与背叛结缘,他十七岁开始追随冯玉祥,受到重用,步步攀升。1930年,手握一个手枪旅兵力的吴化文开始了他的叛变生涯。第一次叛变,他倒向了冯玉祥的死对头蒋介石。但国民党政府并没有优待这支部队,士兵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更谈不上武器装备的更新。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化文部队虽然也与日本军队周旋,但却非常吃力,再加上经不起日军所施予的诱惑,到了1942年12月,吴化文致电国民党重庆军政部,请示能否投靠日寇,得到的答复是:只要不投八路军,能保存实力,怎样做都行。于是,吴化文又于1943年1月18日投靠了汪精卫,并很快任命为汪精卫政权的第三方面军上将总司令,协同日军打击八路军。吴化文投靠日本人后,成为山东日伪军的主力,总兵力达万余人,疯狂杀戮,制造“无人区”,这也为他以后遭唾骂埋下了伏笔。

  1945年8月,日本战败后,担任汪精卫政府“蚌埠绥靖公署主任”的吴化文再度“变身”投入国民党,成了“抗日英雄”,并上任为国民党新编第五路军中将总司令,拥兵自重。后来,在冯玉祥的劝解下,吴化文改投共产党。可是,在接下来的战争形势中,吴化文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又暗中与蒋介石联系,成为“两面派”。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1948年9月19日,吴化文正式转投共产党,而历史也给了他一次机遇,在1948年的济南会战中,吴化文所率的两万人部队再度“倒戈”,使得没有心理准备的国民党部队大败,而解放军则大胜。

  吴化文曾说过,自己的“吴军”就像妓女,跟了这个跟那个,最后跟了解放军算是“从了良”,而正是这名从良的“妓女”居然捣了“老鸨”的窝。他的部队在起义后被整编为华野第35军,在渡江战役中,他的部队率先攻下了总统府。

  解放后,吴化文转业浙江,任省政府委员、交通厅长,后升任政协副主席,带着四个老婆在西湖边过着逍遥日子,直至1962年得以善终。

  据说,王耀武在战犯管理所里郁闷不已,写信给吴化文,责怪起义为什么不叫上自己,吴化文大笑,说王耀武既没有逃跑经验又没有投降经验,整天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不找他。这段对话,足以让所有人为之语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