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放心水”的探索生涯中,他们经历了什么?
25元到120元:水污染下的“桶装水生活”
家住历城区的曲先生已经五年没有喝过自来水了。
“我家所在小区的自来水供应水源取自黄河,早上打开水龙头,水的颜色都是黄色混沌的,接上一盆,甚至能发现铁屑、红虫、青苔等漂浮物……”
“很多人认为把自来水烧开就健康了,实则不然。” 曲先生听一个做净水设备的朋友说,沸水只能杀菌,却不能清除重金属、砷化物、亚硝酸盐、有机物质污染(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洗涤剂)等有害物质,而且水煮开后含氧量会急剧下降,不利于人体新陈代谢。
曲先生供职于某广告公司,收入不错,居住在济南某高档社区。自从妻子怀孕后,以前喝自来水的他就开始了数年如一日的“桶装水生活”。
“桶装水方便,小区有订购点,随叫随到,而且据说桶装水是目前饮用水里面安全性较高的水种,桶装水的选择也多,有纯净水、蒸馏水、矿泉水、山泉水等等,定期更换水种对身体更有益。”
以前曲先生家里喝水、做饭、洗衣服全部用自来水,大概一个月要用6吨水,每吨水3.5元,一个月25元左右。现在改喝桶装水后,一周大概要两桶,计算各种成本,一个月120元左右。洗衣、做饭则仍然用自来水。
但曲先生并不认为“自来水改桶装水” 就能完全保障用水健康,“饮水机烧水属于电解水,各种有害无害的物质都过滤掉了。”另外,曲先生和妻子平时上班,一桶水往往要消耗好几天,“这种反复煮沸的水叫做千滚水,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因此,曲先生虽然订购了桶装水,但从不放在饮水机中直接饮用,而是把水煮沸后再倒到暖壶里。
尽管目前没有直接的科学证据证明,一些病症的发病率增高与水遭受化学污染有关,但看着牙牙学语的儿子,曲先生总觉得“还是桶装水放心些”。
“寻找放心水”:净水设备的市场选择
在“寻找放心水”的探索生涯中,曲先生并不是一个人。跟他居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同事马先生选择了净水设备。
在很多杂志书籍上,马先生看到了滤水器的相关介绍,说过滤器设备能去除铁锈灰尘、余氯异味、去除挥发性有机物、去除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质,还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而且一大好处是装在厨房,可同时用于洗菜、做饭,提高用水安全性。
“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了。” 对水安全知识经过一番恶补的马先生说,现在,工业发展产生了大量化学污染,用水壶烧自来水,时间久了就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水垢,这是因为钙和镁离子的沉淀显现,还有一些不能显现,例如铅、汞等重金属。
马先生逛遍了济南各大家电卖场及小商品市场发现,市面上的净水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价格低的只有三四百元,高的一两万元。
一种被称作软水机的净水设备饮起了马先生的注意,这种设备能除去钙、镁等离子,降低水的硬度,使洗澡更加清爽。这种设备专为高端人群日常生活用水设计,售价多在1万元以上。
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净水设备,宣传中所说的各项功能靠不靠谱,究竟值不值得买?马先生坚定地认为,水“净一净”总是好的,它能去除一些杂质甚至重金属,饮用起来更健康。
“水杯运动”的中国式尴尬
“是时候该回去喝自来水了”——最近,来自欧美的环保主义者一直高呼抵制瓶装水。去年8月底以来,源于质检总局公布部分瓶装水产品中疑似致癌物超标的消息,瓶装水在国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不少城市白领纷纷加入抵制瓶装水的队伍,自带杯子喝开水成为时尚。
去年9月,来自香港一家民间环保组织的吴思敏女士,在郑州、北京﹑深圳﹑长沙等城市的环保圈内做了一场有关“水公平”的巡回讲座,其中一个重要主题是瓶装水造成的巨量能耗与污染,她说:“生产一瓶瓶装水至少需用瓶容量3倍的水和四分之一瓶石油!多数瓶装水是用自来水制作的,不比自来水更安全,但价格却至少贵出1000倍!比石油还要贵1倍!”
吴思敏带来的观点,即使是在不少常参加环保活动的人士看来,都有一定的“爆炸性”。长期以来,许多人参与抵制瓶装水,仅仅是出于对塑料瓶造成环境破坏与回收难题的抵触。
更为严重的潜在问题是,人们对瓶装水的依赖会造成对公共饮水系统的漠视,影响政府对公共饮水系统的重视与投入。在一些地方,“水污染→自来水水质不高→依赖瓶(桶)装水→自来水改善缓慢”已经成为恶性循环。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