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济南妈妈的“寻园”之旅
走上“最不辛苦、最平凡的道路”,成为快乐的普通人, “顺其天性,完成生命”,还是走在最多人走的路上:如果她终究会面对竞争,不如让这场赛跑早早开始?对于济南妈妈王锦华来说,这是个两难。
妈妈论坛里的“济南幼儿园红黑榜”,塑造着孩子们各种可能的未来
从五月份,一直带女儿圆圆的阿姨辞工之后,王锦华就开始正式考虑两岁女儿的幼儿园入园大计了。丈夫和婆婆都不解:圆圆才两岁,你急什么?我们小时候不都是四岁才上幼儿园吗?王锦华恼了:什么事都不管,还在那儿说风凉话。
按照济南市去年出台的幼儿园招生规定,入园幼儿必须年满3周岁。女儿圆圆虽然还没到年龄,但由于公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紧缺,每到招生季,为抢到一个名额,全家出动排长队报名现象已屡见不鲜。
如果把王锦华的先生扔到济南妈妈网里泡上一个星期,他想必也会为女儿的幼儿园抓狂。论坛里纷繁芜杂的 “济南幼儿园红黑榜”或者“济南幼儿园信息汇总”的帖子,让王锦华几乎是刚刚结束产后抑郁期就跳进了幼儿园焦虑期。
女儿圆圆并非是没有幼儿园可上。十几年来,各类民间幼儿园、私立早教机构的兴起,早已打破了公立幼儿园一统天下的格局。仅以王锦华居住的小区为例,这座大型社区内及周边就有不下十所幼儿园:蒙氏幼儿园、全英文幼儿园、雅思贝尔幼儿园……不像公费幼儿园以户籍和赞助费为门槛,这里的私立幼儿园的大门都对圆圆敞开着。
可是,什么是最好的幼儿园?
对于孩子来说,无疑这应该是一座最令他快乐的乐园;而对父母来说,则取决于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是学会人生最初的规矩、明白事理,还是才智过人,或者天性洋溢?在王锦华小的时候,如果不做满街疯玩的野孩子,便只有面目统一的公立幼儿园可选。而如今,门派林立的幼教理论以及它们的落地实验项目——幼儿园们,正在给家长们塑造着孩子们各种可能的未来。
从“什么也不学”的蒙氏幼儿园出去,还能适应主流的教育模式吗?
王锦华考察的第一站是小区里的一所蒙氏幼儿园,这家幼儿园口碑一直甚高,学费自然也不便宜。
这座幼儿园的创办人刘东风,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忠实执行者。王锦华来考察的这一天,映入眼帘的是这样的景象:一座三层小楼附带一个漂亮的园子,阳光满地,到处是孩子,有的坐在园子里的沙滩中玩,有的光着脚丫跑来跑去,有的在费力地搬运着一只轮胎……
蒙氏倡导以儿童为主体,旨在建立爱和自由的环境,从环境中训练孩子的智能,最终实现完全人格的培养。“在中国,爱、自由、完全人格—这些词每一个我们都非常陌生。”刘东风记得幼儿园刚开办的时候,孩子们全都把手背在背后,动也不敢动,像十几个复印的娃娃。
在这家幼儿园里,课室的门形同虚设,孩子们若有任何一点点不耐烦,随时可以冲出教室。刘东风为孩子们定下了规则,在不影响他人,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孩子们完全自由。他们必须学会对自己负责。
“在西方说爱和自由是不言而明的,但在中国你得专门提出来讲,我们得一起学习怎样才能真正地爱。”
小男孩芮芮的妈妈王瑾,是众多被蒙氏理论打动的家长中的一个。芮芮不满两岁时,动辄哭闹,按照老人家的观念,孩子不能太娇惯,闹就由他闹去。但刘东风告诉王瑾,这是孩子需要你、需要爱的信号,唯有满足他在情感上的这一需要,其他潜能才能得到发挥。
相比公立幼儿园,这里收费不菲,每个月的学费就是2300元。王瑾很高兴看着儿子一天天变成一个小小男子汉的样子,但也会在亲戚们询问起“芮芮幼儿园里都学了什么”的时候而微微紧张。
她和先生讨论过,从蒙氏幼儿园出去,面对公立小学里的填鸭式教法、座次排名,孩子还能适应主流的教育模式吗?
“顺其天性”还是走在最多人走的路上
除了选择蒙氏幼儿园,还有不少人更倾向于刚进入济南的华德福教育。这种发端于20世纪初德国的教育理念,较之蒙氏,更注重对孩子性灵的发展:它鼓励美和艺对孩子的熏陶;认为孩子需要从天地万物间汲取能量。
据说,王锦华一位朋友的太太,为了让孩子读华德福幼儿园,甚至举家迁往青岛。还有几位朋友,自助组成了家庭作坊式的华德福小组,轮番上马,亲身试教。
不过,王瑾的同事游敏最终给女儿小丫选择了公立幼儿园。收费虽然低廉,月杂费不过700元。但除此之外,还必须奉上四万元的赞助费。由于幼儿教育不在义务教育范围内,政府对其财政投入不足,资源的稀缺决定了公立园的高傲身价。
其实,王锦华和王瑾都希望孩子能走上“最不辛苦、最平凡的道路”,成为快乐的普通人。在王瑾看来,这条路是“顺其天性,完成生命”,而游敏则觉得女儿应该平平安安走在最多人走的路上:如果她终究会面对竞争,不如让这场赛跑早早开始。
虽然圆圆看上去对蒙氏幼儿园的环境很兴奋,但一番考察后,王锦华还是有着和游敏一样的担心。这个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既然如此,不如早点适应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
关于女儿的入园考察,虽然现在王锦华倾向于“爱和自由”的蒙氏教育,但或许几年后,“到哪里上小学”又会成为她的新难题。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