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本刊专访——莫言谈高密四宝

2012-10-21 22:04 未知/ 吴永强 /

 

  莫言曾赋打油诗:“吾家高密东北乡,三贤四宝美名扬。石磨火烧咬头好,韮菜炉包滋味香。曾经村村酿新酒,如今户户存陈粮。高梁虽美无人种,唯有玉米遍地黄。”言简意赅地总结了高密的文化特色,以“四宝”为主的高密文化滋养了他,反过来,莫言又丰富和发展了这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齐鲁周刊》:似乎每个高密人在记忆深处都会对当地的民间文化念念不忘,您也不例外。

  莫言:是的。旧时赶年集,年画之外,泥塑玩具让人流连忘返,泥老虎、泥娃娃、小叫鸡,就有茂腔剧团在集市上开唱了。这些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齐鲁周刊》:以高密四宝为主的高密民间文化是怎样影响您的创作的?

  莫言: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齐鲁周刊》:您的很多作品中直接出现了剪纸、泥塑等元素。

  莫言:小时候每逢过年,祖母、母亲将一件件精美的剪纸作品贴在窗上。后来我创作《红高粱》,特意让“我奶奶”掌握了剪纸艺术,“我奶奶”将一件精美的剪纸作品贴在窗户上的情景,成为小说的亮点。

  《齐鲁周刊》:高密过年的习俗也很独特。

  莫言:想像中自家的祖宗过得好,都是骑高头大马回家的,院子里撒些豆秸,寓意“宜豆千秋”。接下来几天祖宗就和我们在一起了,小孩不能乱说话,不吉利的谐音要回避,比如高密方言里和“穷”同音的“顶”就不能用了,要说“举一个起”。

  《齐鲁周刊》:茂腔曾经影响了您的生活和创作,近些年来通过您的努力,也使得茂腔逐渐被外人所知,走向世界。您也同样影响了茂腔。

  莫言:任何事物都必须发展和创新。在茂腔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改编历史,更应该结合当代,跟当下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呼应。戏曲回到老百姓中间去,一要有味道,二要有思想,第三,要和老百姓产生关系。前些年,我曾答应为茂腔好好写一出戏,因为太忙,一直没能实现,今后还要抽出时间来把这出戏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