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莫言的高密和高密的莫言

2012-10-21 22:00 未知/ □本刊编辑部 /

 

 

  莫言是高密东北乡的“皇帝”

  10月11日,山东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全民关注。

  从早年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到《檀香刑》、《生死疲劳》,直到最近的长篇小说《蛙》,莫言一以贯之地坚持着他的民间立场。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说他“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成为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齐名的世界文学地标。

  高密东北乡地处平度、胶县和高密三县交界处。上个世纪初,这里还蛮荒一片。莫言老家在如今的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平安庄。而今,他的老宅已是土坯墙、老木门、大红的对联、满墙的藤条枝蔓……平安庄是一个只有几十栋土墙草顶的房屋,村庄虽小,村中央却有一条宽阔的黄沙大道,道路两旁杂乱无章地生长着一到深秋便满树金叶、不知其名的树。

  莫言小说里的高密东北乡,和现实差距非常大。就像莫言说的:“有很多我的读者看到我的小说以后,真的买了一张火车票,真的去寻找那片高粱地,寻找那片我小说里所描写的地形、地貌,去了以后,真的是大失所望。实际我觉得我不是骗了他们,而是他们把小说当成了真实。我小说里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是文学的概念,是建立在真实的高密东北乡基础之上,它已经大大扩展了。”

  莫言的高密,是茂腔、泥塑、剪纸、年画混杂在一起的乡野世界,是密密麻麻的高粱地里的欲望和快意恩仇,是一个王国,他就是这个王国的皇帝。

  高密:海洋文明和黄河文明博弈的战场

  我们探寻高密的文化价值,寻找滋养莫言的土壤。我们挖掘一个作家的心灵世界,同时试图解读一座普通县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高密——这个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位列74名的县级市,从未像现在这样引发关注。

  高密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民间艺术的品类繁多,“三贤四宝”久负盛名。所谓“三贤”,指春秋名相晏婴、汉代大司农大经学家郑玄、清代大学士刘墉三位古代贤人;所谓“四宝”,指扑灰年画、茂腔、剪纸、泥塑。“四宝”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非常独特。

  高密,东邻胶州,南接诸城,西与安丘隔河(潍河)相望,北与昌邑、平度毗连,位于一望无垠的昌潍大平原与山峦起伏的胶东半岛交接之处,人口89万。县城格局近似张开双翼的凤凰,故高密又称凤城。

  高密古称夷安,据《史记·乐毅列传》及《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作为地理称谓的“高密”就已存在。早在汉文帝16年,作为行政区域的“县”即已设立,至今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从生态环境来看,高密虽系平原地带,但因地势低洼,河道密集,每逢夏季,常常水涝成灾,由是高秆作物受宠,形成了著名的高粱之乡。

  莫言的作品,其实就是百年高密的缩影。高密的近代史,实际就是山东、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是海洋文明和黄河文明博弈的战场,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斗争与融合的舞台。德国租借青岛后,高密一下子成为青岛的西大门,胶济铁路修建,孙文揭竿而起抗击德国人。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曹克明击毙日军中将中岗弥高。

  高密市的民风属齐俗范围,其特点深沉、豪放、阔达、文明。这一点在莫言大量作品中多有体现。而今,作为高密最大“文化产品”的莫言,用他的小说重塑了高密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