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封面故事 >

明清皇室食谱——舌尖上的皇帝

2012-08-25 17:56 未知/ □十年砍柴 /

  “皇帝吃什么”,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天子富有四海,所吃的食品品种之丰富、质地之优良,超过一般百姓应属正常。但皇帝也是肉身凡胎,生理结构与常人无异,其日常所食和一般人不会有太大差别。

  明朝:爱妃,贡品吃不饱吧?皇家也要办农场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枣林杂俎》中记载明代“南京贡船”所载上贡皇宫的货物种类和数量,其中以食品为主,有:

  “司礼监制帛二十扛,船五,笔料船二。内守备鲜梅、枇杷、杨梅各四十扛,或三十五扛,各船八,俱用冰。尚膳监鲜笋四十五扛,船八,鲫鱼先后各四十四扛,各船七,俱用冰。内守备鲜橄榄等物五十五扛,船六,鲜笋十二扛,船四,木樨花十二扛,船二,石榴、柿四十五扛,船六,柑橘、甘蔗五十扛,船一。尚膳监天鹅等物二十六扛,船三,腌菜薹等物百有三坛,船七,笋如上,船三,蜜饯、樱桃等物七十坛,船四,鲥鱼等百三十合,船七,紫苏糕等物二百四十八坛……共船百六十六只,龙衣、板方、黄鱼等船不预焉。兵部马快船六百只,俱供进贡。”

  这些贡品送到北京供大内享用,每年南京一地的贡品就如此繁多,以大明朝之广阔疆域,各地进贡食品之多,可想而知。但大内不仅仅是皇帝一张口,嫔妃、皇子、公主、太监、宫女所食,再加上经办官员的贪污克扣,全国各地每年进贡的食品还远远不够。进贡,仅仅是皇宫食物的来源之一,甚至不是最主要的。

  明朝皇宫食品另外一大来源是“上林苑”所产,上林苑就是专为皇宫生产食品的“皇家农场”,同为《枣林杂俎》所载:

  “上林苑蕃育署畜养户二千三百五十七家,牧地一千五百二十顷三十四亩,鹅八千四百七十只,鸭二千六百二十四只,鸡五千五百四十只。光禄寺取孳生鹅一万八千只,鸭八千只,鸡五千只,线鸡二十只,鸡子十二万……内府丁字库岁收羊毛二千

澳门百家乐

四十六斤四两。太常寺荐新活兔八十一只……”

  可见皇家农场里,豢养着各类家禽家畜,栽种着各类蔬菜。全部的牧场和菜地,加起来4000多顷,看起来数字惊人,但对一个统治着当时星球上最富饶的帝国的皇家来说,也不算太过分。

  各地贡品加上皇家农场所产,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宫廷需要,那么不足的部分则由负责皇家饮食的光禄寺向民间采办。

  采办是一种商业活动,但由于在权力通吃一切的体制下,一方面,采办的光禄寺官员勾结中介,虚报价格,所吃的回扣惊人。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言:“天家营建,比民间加数百倍。曾闻乾清宫窗槅一扇,稍损欲修,估价至五千金。”把持这一买卖的官商欺压那些小供货商,先拿货后给钱,而且给钱时七扣八减。明朝皇帝中最为体恤民情的孝宗曾下令:“买办供应,即宜给价,不许行头用强赊买。今后但有指称报头等名目,强赊害人,所司严以法治之。”

  清朝:皇上最爱“农家乐”

  清代的皇室,相比较明朝节俭得多,康熙朝的一年宫廷用度,不到晚明的十分之一。这当然是前期,到了后期,政治腐败导致皇室和官僚腐化惊人,这也是一种历史规律。

  清朝相比较明朝,疆域更为广阔,各地进贡皇室的食品更为丰富,如皇帝的主食有:东北的黏高粱米粉,散高粱米粉,山西的飞罗白面,宝鸡的玉麦,兰州、西安的挂面,山东的恩面、博粉,广西的葛仙米,河南的玉麦面,山东的耿饼,安徽的青饼。在北京郊区有玉泉山下产的稻米。

  但满清时期的“上林苑”似乎已成为皇家郊游的“农家乐”,其专司皇家食品生产的功能相比明朝已弱化,清朝皇宫的食品向民间采购的比例更大。和明朝不一样,清朝有个特殊的机构内务府,专司皇宫日常生活的用品采购和管理,是一大肥缺。

  而光禄寺便边缘化了,沦落为仅仅负责朝廷节庆、典礼等大型政治活动的饮食。这类“国宴”并不常有,所以光禄寺的油水比起内务府差多了。因此清代民谣中,“光禄寺的茶汤”居“十大可笑”之首,说它完全是摆设,中看不中吃——好不容易有机会揩油,光禄寺官员连茶汤也不会放过。

  明清两代,皇家从民间索来的贡品和采办的食品,其品质比一般老百姓吃的好一些,但产地和老百姓吃的也没什么区别。那时候,不用说皇家,即使多数百姓,似乎不需要对食品安全担心,腐烂变质的食品凭肉眼和鼻子就能察觉,而化工技术很落后,再聪明的人也造不出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吊白块米粉。那时候连农药、化肥都没有,皇帝和老百姓一样,除了吃纯天然的食品外别无选择。

  ■相关链接

  王室“特供”路线图

  □肖杨

  一般来说,东方王室的御用品带有较浓的神秘色彩,比如日本皇室御用的绿茶、酱油等,都要经过层层审核,一般老百姓是很难买到的。而欧洲的王室们则更喜欢给自己中意的产品颁发“王室委任状”,普通民众也可以买到。

  日本:天皇家的奶牛一天要洗两次澡

  日本宫内厅对天皇的饮食极为注重,天皇膳食所用到的新鲜肉类及蔬菜、乳制品都由枥木县高根沢町的“御料牧场”生产。枥木县距东京约100公里,牧场由宫内厅管辖,62名牧场工作人员都是国家公务员,旺季时还会多雇10名临时工。牧场占地约252公顷,相当于54个“东京巨蛋”,而维护这个农场每年就需要近500万美元。

  “御料牧场”作为天皇家餐桌上食物的来源地,地位重要,一般人禁止入内。牧场里只养奶牛,有15头荷斯坦牛,其中7头专门用来挤奶;还有11头娟珊牛,其中3头用于挤奶。为了让牛时常保持清洁,1天要给它冲两次澡。

  奶牛身上挤出来的奶,用于生产鲜奶、黄油、鲜奶油、酸奶、奶酪以及某种皇家特制酸奶。除了奶牛外,牧场还养了约90头猪、450只羊、1400只家鸡和山鸡,均实行露天放养,让这些家畜、家禽有宽松的生活环境。

  英国:王室特供,该收钱照收钱

  英国王室尤其对御用产品情有独钟。早在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这位在位64年的女王就对册封御用服务商特别有瘾,共册封了超过2000位御用服务商。目前,英国还有800多家公司或个人拥有英国“王室御用保证”证书,涵盖电脑、电话、狗粮、家居清洁剂等在内的一切物品。

  不少商品都在获得“王室御用保证”后身价倍增。Carr‘s饼干就是一例。这种饼干最初的销售对象只是平民大众,销售业绩也绝不出类拔萃,然而,维多利亚女王偶然的一次品尝改变了它的命运。女王因喜欢这种饼干的味道,就将其指定为英国王室御用饼干。从此,披上“王室御用保证”的外衣后,Carr’s不仅在英国大肆风行起来,其麦香味还“飘”到了全世界各地的卖场。

  “王室御用保证”只是对其多年如一品质的一种首肯。比如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唐宁红茶,在获得“王室御用保证”前就已深受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王子的喜爱。获得御用委任状绝不等于此后所有商品都要无偿贡献给王室,该收的钱还能照收,只不过必须是合理利润而已。

  王室“委任状”:说要收回就收回

  如今,随着欧洲几大王室的消亡,现在仍在发放“委任状”的王室比以前要少得多,只有英国、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这五家王室。

  在丹麦王室,“委任状”只有两种:一种是由丹麦女王颁发的,另一种是由整个丹麦王室颁发的——前者只授予个人,而后者授予公司。而比利时王室和瑞典王室都只有国王才可以颁发“委任状”。

  要得到这张“委任状”可不容易。首先需要一个品牌向王室连续提供产品和服务达五年以上,并且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得到王室的认可和专门委员会的认证后,方可获得以某个王室成员或者王室的名义颁发的委任状,而且还要接受定期审查,一旦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不到要求,或者是王室不再需要这一产品和服务,抑或颁发者去世,王室委任状都会被取消。

  依照如此苛刻的准入标准,英国王子的校服生产商可谓是最走霉运的厂商之一了,虽然它们的产品有足够的质量保证,但因为不可能为任何一位王子连续服务五年,所以始终无法获得御用“委任状”。

  总而言之,无论是何种形式,御用产品的选择都是一个相当严格的过程,注重品质、历史、传统是王室们共同遵守的原则。

  以被众多王室所青睐的坐驾劳斯莱斯为例,其发动机由纯手工打造,内饰由27张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牛皮装饰,缝纫工艺超过150小时;法国奢侈品卡地亚可谓集各王室宠爱于一身,从1904年到1939年间,卡地亚共获颁15张“委任状”,其中包括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西班牙国王爱方索十三世、葡萄牙国王卡罗斯一世、俄罗斯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等。